APP下载

口泉断裂口泉村段断裂特征研究

2012-01-08刘瑞春王帅军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探槽测线浅层

齐 浪,刘 巍,刘 轩,刘瑞春,王帅军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230026;2.山西省地震局,太原 030002;3.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

口泉断裂口泉村段断裂特征研究

齐 浪1,2,刘 巍2,刘 轩3,刘瑞春2,王帅军1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230026;2.山西省地震局,太原 030002;3.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

口泉断裂是大同盆地西缘的主控边界断裂,本文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布设地震钻孔、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电阻率CT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的手段,对该断裂在口泉村段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

口泉断裂;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电阻率CT法勘探;探槽;地质剖面;断裂特征

0 引言

口泉断裂是大同盆地西缘的主控边界断裂,该断裂活动性强,为了探明该断裂在口泉村段的具体位置及活动特征,采用了钻孔控制、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电阻率CT法和探槽开挖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 口泉断裂概况

口泉断裂为大同断陷盆地的西界断裂,北起大同市镇川堡,南至山阴县洪涛山前,全长130km,总体走向NE,倾向SE,倾角60°~80°,为正断层。断裂分为3段,北段位于圣水沟村至十五坡村;中段北起圣水沟南至鹅毛口,南段北起鹅毛口南至洪涛山前。口泉断裂的中段、南段断裂错断了全新世洪积扇中的砂砾石层,是具有右旋走滑性质的正断层。中段及南段是该断裂活动最强的地段,根据大同地震台跨口泉断裂的短水准观测资料,1990—1998年断裂上盘下降的平均速率为2.36mm/a,表明该断裂现今仍在活动,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1-7]。

2 口泉村段断裂特征分析

本次口泉断裂研究区域为39.92°~39.98°N,113.06°~113.11°E。为了更好地对研究区域内口泉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已有资料的描述,沿断层的可能走向布设地震钻孔7个,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布线5条,电阻率CT测线2条(图1)。

图1 研究区域布置图

2.1 地形地貌及岩性特征

研究区域位于七峰山隆起区与大同断陷盆地区的交界处,区域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七峰山,东部为大同盆地西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的上部,地形起伏较大,结合地震钻孔资料(图2),七峰山地表出露片麻岩,其下为古生界、中生界沉积岩,其东部冲积平原地表以洪积形成的砾石及粉土、砂土为主,其下为太古界片麻岩。

2.2 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及探槽开挖

本次研究中,采用地震勘探中的折射波法对场地进行了物探测试。测线布置见图1,表1。

表1 浅层地震勘探线观测系统参数

图2 钻孔DZK4钻孔岩性图

通过对所得浅层地震勘探数据的分析,5条勘探线均揭示出其下地层有地震断层的可能性,其中测线3的揭示效果最好。(图3、图4)

根据剖面中反射波组的横向展布特征,我们初步解译出1个断层构造,用F表示。图4中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在CDP=120m附近,TQ波组的反射同相轴被错断,并且发生明显分叉现象。在CDP=120m以西,反射同相轴介于40~70ms之间,CDP=120m以东,反射同相轴介于110~140ms之间,最大错断幅度可达70ms。所以可初步推定为一正断层所致,该断层倾向SE。

图3 单炮原始记录(偏移距为6m)

2.3 电阻率CT勘探

电阻率CT法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的电断面测量,数据量大,信息多;观测精度高,探测的深度灵活。本次研究中,在研究区域的南北两侧推测区域内各布设一条电阻率CT测线,测线布置见图1,表2。

图4 测线3-3′的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图

表2 浅层地震勘探线观测系统参数

两条测线数据均揭示有断层的痕迹,从测线6-6′(图5)可以看出,剖面的150~160m之间存在一明显的低阻异常区,倾向E,异常区以西为高阻区,以东为相对的低阻区。异常带与前述浅层地震测线1-1′、2-2′推测的口泉断裂带处于同一直线上,表明该低阻异常极有可能是口泉断裂引起。

图56 -6′测线电阻率CT剖面图

2.4 探槽开挖

开挖探槽,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8]。本次研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在测线3-3′和4-4′中开挖探槽1个,探槽长度为20m,深度14m,在开挖探槽西壁发育1条断层(图6),断裂走向NE,倾向SE,倾角70°,正断层,断裂两侧地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断层下盘上部为粉土,其下为灰白色砂砾石、粉土、角砾层,上盘上部以角砾为主,由砂土、碎石冲填,其下为粉土、灰白色砂砾层、角砾夹粉土透镜体,断裂明显错断了1m厚灰白色砂砾石的标志层。垂直断距3m,破碎带宽1.2m,沿断裂下降盘一侧地层具有明显拖拉现象,断裂切割地下14m深度内未见基岩,表明该断裂在上更新世中期活动强烈,第四纪上更新世晚期以来活动减弱。

图6 探槽断层剖面(D1)

3 结论

通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以及电阻率CT法,可基本确定口泉断裂位置(图1),该断裂带在本研究区内,走向30°~35°,倾向110°~115°,倾角70°~75°,这与大同盆地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对应[9],断层最大错距达到70m,上断点埋深一般在20m左右。某些区域地表沿断裂带走向有高1m左右的线性陡坎展布。断层错断第四系全新统地层5m以上,表明口泉断裂是具有全新世活动断裂性质的继承性断裂。

[1] 谢新生,江娃利,王瑞,等.山西大同盆地口泉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J].地震地质,2003,25(33):359-374.

[2] 杨家亮,齐玉妍,金学申,等.滦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及其预报意义[J].华北地震科学,2010,(2):13-17.

[3] 许华明,周斌,耿师江,等.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J].华北地震科学,2010,(1):1-7.

[4] 陈惠云,冯志泽,王津津.济南市主城区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10,(3):31-35.

[5] 刘勇,钟黎粤.口泉断裂对电厂工程场地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18):116-117.

[6] 王贞海.口泉断裂带中段断裂组合特征及活动性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35):124-125.

[7] 齐浪,翁辉辉,魏代云,等.模拟退火法在反演地震断层参数中的运用[J].山西地震,2011,(3):33-36.

[8] 许洪泰.探槽技术在古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2010,(3):21-23.

[9] 刘巍,孟雁英,王赵丽.大同盆地现今构造活动及地壳应力场特征[J].山西地震,1995,(1):7-13.

The Fault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Kouquan Village Section of Kouquan Fault

QI Lang1,2,LIU Wei2,LIU Xuan3,LIU Rui-chun2,WANG Shuai-jun1
(1.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2.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02,China;
3.National Earthquake Response Support Service,Beijing 100049,China)

Kouquan fault is the main controlling boundary fault of western margin of Datong basi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ult characteristics in Kouquan village section from field geological survey,layouting seismic drilling,shallow artificial seismic exploration,resistivity CT method exploration and exploration trench excavation.

Kouquan fault;shallow artificial seismic exploration;resistivity CT method exploration;exploratory trench;geological profile,fault characteristics

P315.242

A

1003-1375(2012)01-0044-04

2011-12-19

齐浪(1983-),男(回族),四川达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地质方面工作.E-mail:qlsxsdzj@126.com

猜你喜欢

探槽测线浅层
基于高密度电法试验对海水入侵界面确定的研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平面应变条件下含孔洞土样受内压作用的变形破坏过程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
渭河断裂咸阳段活动性研究*
隧洞中雷达探测地质构造的测线布置与三维地质解译
槽探素描图AutoCAD数字化成图
郯庐断裂带赤山段中晚更新世之交的史前地震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