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2011-12-30刘国波

科学之友 2011年10期
关键词:园林工程图纸园林绿化

刘国波

(广东 广州 510900)

园林绿化工程与其他工程建设一样,质量是第一位的,每一个园林绿化施工都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工程的品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上,要避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就要提高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对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1 影响园林绿化质量的主要问题

1.1 植物种植设计图纸标识不统一,实地施工中缺乏指导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实质上是一种示意图。即在总平面图上给出的是相对位置,甚至包括跳石板的小园路,很少带有立面图,垂直方向的设计往往只能通过效果图估测。种植设计图普遍采用自定义的图例,用文字(或数字编号)标注说明植物名称,而对不同种植点的植物规格要求、造型要求、植物种植面的朝向等问题,或使同一品种在组群中规格的混搭,均未用图示标识清楚或只是在平面图中简略说明;由于园林施工场地大多为建筑、交通规划以外用地,很多时候未对现场原貌进行描绘和景观价值的评估,故设计图纸上通常未对原有植被、原有地形进行有效利用。

1.2 植物形态变化和营造景观效果的标识不完整

由于工程材料中的植物属于有机生命体,在其生长数个(数十个)周期内发生许多变化,故所营造出来的景观有异,施工技术、养护要求和工程营造也不同。例如,目前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在乔木规格的表上普通只包含胸径和冠幅,而对冠型、自然高、主干形状、分枝状况、生长势方面却很少限定。

1.3 植物配置结构缺乏科学规划

植物配置通常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种植方式加以拓展,认为双数种植便是“不园林、不专业”,不注意具体分析场地气质,不注重与功能区结合。

1.4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

由于近十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而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认知水平和技术水平上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中国古典园艺造景上,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经验不足。而园林工程一线作业人员,由于技术门槛较低、素质普遍不高、园林工程机械化程度较低等原因,使之不能很好地把握苗木的生长规律,导致养护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2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重点关注问题

2.1 绿化工程植物的选择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植物的已完成设计理念。尤其是虬枝盆景状的乔木无法通过设计图纸表达,故只能“先选材料,再做设计”。在苗木表上普遍采用质量好坏,或绿荫浓浓,或造型丰满,或开花繁盛,或姿态挺拔,或蜷曲虬枝的植物给人文化隽永、积极健康等舒心愉悦的感受。因此,园林绿化工程植物的选择是园林工程质量的关键。在绿化施工及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规律、生态习性、适应能力;工程所在地点的物候条件;工程进行时的水分、气温、土壤、运输条件等因素。包括需要解决好植物本身寿命长短、萌发能力强弱、落叶时间与工程景观效果保持时间长短、植物生长高大后郁闭程度增强与将来景观效果调整等这些矛盾。

2.2 种植设计图应详尽周密

种植设计图是指导种植施工的最直观的表达,也是进行现场施工最根本依据。表达清晰、绘制缜密的施工种植图,能较好的指导现场施工,最终能保证高水准工程质量。种植设计是利用植物使种植方案的构思具体化,包括详细的种植配置平面、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种植间距等。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植物选择过程进一步确定其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相匹配的植物种类。在种植图纸中应包括植物的平面位置或范围、详尽的尺寸、种植的数量和种类、规格、详细的种植方法、管理和栽后养护期限等图纸和文字内容。

2.3 苗木形态选择和规格的精确控制

苗木表中应附所有植物名录,名录中应包括与图中一致的编号或代号、普通名称、拉丁学名、数量、尺寸及备注。灌丛栽植的应在种植平面上明确标出种植坛或花坛中的灌木、花草的位置和形状,不同种类用不同的形状表示。在组成复杂的种植群体内还应明确划分群体的轮廓、形状,并标注上数量代号、覆上大小合适的格网等。灌木的名录内容需加上种植间距或单位面积内的株数。草花的种植名录应包括编号、俗名、学名、数量、高度、栽植高度及花色、花期等。种植平面图中的某些细部的尺寸、材料和做法需要详图表示。如不同胸径的树木需要不同大小的土球,根据土球大小决定种植穴尺寸、回填土的厚度、支撑固定框的做法和树木的整形修剪及造型手法等。

2.4 园林工程从业人员的业务要求

从历史的经验总结中我们发现,园林工程设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如应该掌握造园学、植物学、环境营造学、建筑学、材料学等学科;较好的绘画功底和标准绘图能力,同时也要理解和了解艺术、历史、文学、法律等学科知识,甚至对旅游、摄影、诗歌、音乐等也有所涉及。这样在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设计者才能博众家之所长,取各家之精妙,设计内容才能厚重而丰富,灵秀而韵美。

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3.1 绿化场地的整理问题

园林施工不同于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中的“三通一平”,其中的“一平”是指场地平整,但园林施工中有较特殊的地形造景需求,故园林施工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山石、地势营造出有特点的景观效果。但施工场地内妨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如垃圾堆、建筑废墟、违章建筑、砖瓦石块、有害固体垃圾等应清除干净,或用种植土填埋处理,一般填埋应过两倍以上种植深度。对现场原有的树木应参照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尽量保留,以丰富设计效果,对非清除不可的也要慎重考虑。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划分出绿化区与其他用地的界限,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根据周围水系的环境,合理规划地形,或平坦,或起伏。若有土方工程,应先挖后垫。对需要植树造林的地方要注意土层的夯实与土壤结构层次的处理,如有必要,适当增加客土以利植物生长。低洼处要合理安排排水系统。现场整理后将土面加以平整。对原有确定要保存的树种,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

3.2 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

表土由于长期的营养积累,具有大量养料和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在地形改造施工中,往往剥去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容易造成地表板结。或常使用机械进行平整,土壤被压实,严重破坏土壤原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在复原中引起土壤成分缺失,在地表易形成滞水层,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为保存好原有表土,机械进场时要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防止重型机械碾压,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以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对于土质不好的绿地,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改良深度含表层要达到80~100 cm为宜,以利乔木根系生长。通常采用客土、深耕和施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及营养成分,并设置暗渠等排水措施,确保土壤的透气性。

3.3 绿化种植要适时而作

要掌握各种苗木的生长习性和种植要求。植物的生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因此苗木栽植必须符合其生长规律要求。一般落叶树的移栽选择在落叶后到翌年春天发芽这段时间最为适宜。这时树木落叶,进入休眠期,除了基本的新陈代谢,大树经历了冬眠,植物的生理代谢趋于复苏,容易成活。常绿树的移栽选择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或第二年2月~5月,尤其以进入梅雨季节移栽最为适宜。此时有利于保持树体水分的平衡,最好选择阴天或多云无风的天气,在傍晚前移栽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进行反季节种植时,必须要有足够的保护措施。

3.4 园林工程后期苗木的养护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工期一般不超过半年,而合同规定的绿化养护期为苗木2个生长季节,目的是确保苗木成活。在施工中能做到当天种植树木当天浇透定根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与土紧密结合,利于根系发育。对于新栽常绿树,尤其是常绿阔叶树,常常在早晨向树上喷水,有利于树木成活。对于栽植较大的常绿树或高大的落叶乔木,应设支柱支撑,以防浇水后大风吹倒苗木。常用通直的木棍、竹竿作支柱,长度视苗高而异,以能支撑树杆的1/3~1/2即可。

1 姜建新.浅谈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理[J].河南科技,2010(16)

2 孙忠道.论园林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及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0(10)

猜你喜欢

园林工程图纸园林绿化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银杏“搭桥”复壮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信息模型图纸多人协同创作系统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