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2011-12-30

科学之友 2011年10期
关键词:骨料水利水电计划

谭 莉

(贵港市港南区武思江水库管理委员会,广西 贵港 537132)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各种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0%~70%,因而工程施工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各环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须加强的相应管理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水平不高

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①一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性能不是很熟悉,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要素不是十分了解,现场难以控制工程质量;②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多,我区水利水电行业的混凝土施工基本上还停留在相对比较低的技术水平上,尤其是在中小型工程施工中。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骨料、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以及恰当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1.2 施工工艺水平有待提高

我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大体上还是小作坊式作业,投料、运输多为人工操作,机械化及电子化水平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除了大城市周围,商品混凝土应用较少。人为因素造成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大。

1.3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偏低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目前主要将是否满足构件的安全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依据,有的虽然考虑了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要求,但也不是很充分。为了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的需要,有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不仅规定了胶凝材料和水泥熟料的最低用量,还对混凝土的水胶比(水灰比)作了规定。

1.4 原材料不符合标准

1.4.1 水泥

有些送检的水泥没有达到有关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其中多为产量较小且生产工艺为立窑的小型企业的产品。水泥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没有达到技术要求。在我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抽检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工地水泥仓库的防雨防潮措施不到位。

1.4.2 骨料

有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施工中宜将粗骨料按粒径分级组合使用。我区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大多采用规格为5~40 mm或5~80 mm的混合粗骨料。由于料场开采的部位不断变化,或采用人工骨料时料场的破碎机多为效能较低的锷式破碎机,致使这些混合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堆积密度及空隙率、针片状颗粒含量和超逊径含量的在施工过程中差别比较大,这就给混凝土施工质量带来比较大的波动。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措施

2.1 计划管理是条件及根据

2.1.1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施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计划,并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于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每种计划的制定都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个计划体系的运作,也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例如在直接生产施工中施工作业计划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小者会补打、补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大者可能使整个浇筑的混凝土重新施工,造成重大损失。

2.1.2 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1)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班日计划,并依照计划严格执行。

(2)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可太保守以致完不成任务。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考虑周全才会万无一失。

(3)计划一经制定后,就要去贯彻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和防止不平衡,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2 技术管理是关键

2.2.1 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在砼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砼浇筑工程、温度控制、接缝灌浆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

2.2.2 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

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

2.2.3 针对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

对工程质量检验的方法可归纳为“看、摸、敲、照、靠、吊、量、套”八个字,应用这些方法,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来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管理机构,健全检验制度,另外还要提高质检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心、任务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3 质量管理是保证

2.3.1 全面质量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2.3.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决定了企业能否长期生存。基础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提供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内容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做好标准化工作,必须以“顾客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系统化”原则,应符合权威性、科学性、群众性、连贯性和明确性的要求。

(2)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工作。

(3)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方面决策的依据,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要求;要做好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工作;整理信息要实行分级管理;加强生产班组的质量信息管理。

(4)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为了使企业的质量责任制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应明确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业务来制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规定的任务与责任要尽可能的做到具体化,以便于进行考核;要由粗到细,逐步完善;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奖惩措施。

2.4 成本管理是手段

2.4.1 必须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

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2.4.2 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成本控制不严现象

成本控制不严,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即使干出很多的工程量,成本居高不下,还是无效益可言。

2.4.3 对施工中存在的成本控制不严格现象,要做好事前控制

首先进行成本预测,然后分析和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降低成本途径是多方面的,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开发集体智慧,挖掘潜力,寻求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根据确定的成本目标确定计划期内工程的成本,需要抓好定额管理。

做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工作,对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骨料水利水电计划
水利水电工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探讨不同细骨料品质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
全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研究进展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
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试验研究
探究水利水电工程电气系统防雷措施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