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电视台全媒体演播厅华丽揭幕

2011-12-28允翀

市场周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分社新闻节目新华社

允翀

10月12日上午,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慧玲,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冯诚、江苏广电局副局长陈明、南京文广新局局长陈光亚和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陈炜共同启动激光球,宣布南京广电集团数字化全媒体高清演播厅正式启用。与此同时,南京广电集团与新华社江苏分社在启用仪式上签订了双方关于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的意向书。

集科技之大成,领传播之先锋。技术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全媒体高清演播厅总面积1600平米,由一个多媒体互动信号调度中心及多个演播室组成,并拥有文稿媒体区、3G和网络媒体区,电话呼叫中心以及编辑区,通过不同区域的配合,使节目制作和播出流程直接体现在直播和录播当中。该演播厅有四大亮点:第一,全景式演播厅。演播厅的任何角度,都可以用作背景,主持人可以站播,可以坐播,可以走动播出。第二,全媒体融合。该演播厅集合了3G,网络视频、短信,电话、实时交通地理信息,视频会议等众多手段,无论运用哪种传输手段,影音素材都可便利地传进演播斤,而当播出的时候,演播厅将可以向有线电视、无线电视,手机电视,车载电视、网络视频,IPTV等所有终端发送信号。第三,无限实现互动性。该演播厅拥有包括103寸的点评屏在内的32块屏幕,其中长20米、高2.4米的LED显示屏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背景屏,给人以震撼的感觉,不仅可以作为新闻背景,还能同时开设4个视频对话窗口,实现主持人与4位嘉宾远程在线交流互动。第四,最先进的技术运作。技术手段上有很多创新点,所有设备都具有高性能,比如,采用了大屏融合技术,灯光、音响和屏幕可以据节目内容变化随时调整。

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陈炜在致辞中说,新演播厅的建成使用,使南京台可望通过与各类介质媒体的深度融合,突破城市台的覆盖局限,真正构建起立体交互的现代化传播体系,最大可能地提升传播力、巩固公信力、增强引导力、扩大影响力。他表示,因为新闻节目是南京台履行地方主流媒体责任和使命的“第一阵地”、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支柱”,赢得南京市民高度信赖的“第一载体”,因此投入巨资打造一个最先进的全媒体演播厅的首要目标就是做优做强新闻节目。与此同时,要以全媒体演播厅为阵地,进一步深化与新华社江苏分社的战略合作,创新拓展与中央台、凤凰卫视、台湾东森台,东方卫视以及各类媒体的合作,更好地担当起传播南京、宣传南京、扩大南京影响的责任和使命。

启动仪式上,新华社江苏分社长冯诚高度评价了新演播厅的规划和启用,对去年以来集团与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合作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新华社江苏分社将从新闻资源的提供、评论员队伍、传播渠道等多方面拓展与南京广电的合作。作为南京青奥组委的战略合作方,新华社江苏分社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与南京广电形成优势互补,在青奥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在信息共享,专题策划与制作等方面紧密合作,并相互促进媒体形象和影响力的提升。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慧玲说,全媒体高清演播厅投入使用是南京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也是全市宣传文化系统落实“为民服务六项举措的丰硕成果。她希望集团以全媒体演播厅启用为新的起点,积极主动地把握好与新华社江苏分社深度合作的良机,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境内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方式,全面提升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大力提高外宣水平,扩大传播覆盖,为南京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提供更为强大的舆论支持、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

据了解,随着全新演播厅的投入使用,即将召开的南京帝第十三次党代会专题报道将在这个全新的演播厅华彩“诞生”。新闻综合频道自办节目也将分“两步”实现全面的提档升级。第一步,是指从当天起《直播南京》,《东升工作室》等知名节目依托这个先进的高平台率先改版,其中《直播南京》从原来的每天40分钟扩容到70分钟,主要开设“城事特快”、“微博帮忙团”,“老吴读报”,“特别关注”等子栏目,在提高资讯消息的及时性和信息量的同时,特别强化连线评论、访谈增加连线报道深度报道,提高短评的频次,突出热点新闻评论。《东升工作室》也将在保持既有舆论监督特色的同时,强化评论力度。《南京新闻》强化互动性与评论性,更好地宣传全市中心工作。第二步,新闻综合频道将于今年年内对所有新闻节目提档升级,推出一批有份量的新闻节目,更充分地发挥新演播厅的各类优势,进一步提升新闻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分社新闻节目新华社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路径探究
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研究
5G时代电视新闻节目融合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
学会秘书处参加CCS广州分社召开的辖区国内船设计质量研讨暨集中审图宣贯会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法新社进入朝鲜
增强信用社分社管理力度,推动市区经济发展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
新华社青年团分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