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M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研究

2011-12-25王国祥周芳警

杭州化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酰亚胺马来

王国祥,周芳警

(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M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研究

王国祥,周芳警

(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根据自由基共聚合和交联改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原理,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MPMI)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并研究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共聚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及中间产物采用熔点测定仪、热失重分析仪(TG)等仪器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n(NMPMI)/n(MMA)=7:3,反应温度为 80℃,引发剂用量为 7.62×10-2mol/l,反应时间为 24 h。

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合成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透明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能注射成型,易于染色,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但是PMMA耐热性差、机械性能差、耐磨性差,易吸湿变形,不耐有机溶剂,抗银纹性、线膨胀系数稳定性及耐辐射性均不佳。针对这些缺点,人们进行了许多改性研究,如美国、西欧和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投入较大力量研究和开发高性能PMMA树脂,尤其是耐热性高的有机玻璃,更是当前国内外丙烯酸类树脂领域的研究热点[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改性主要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某些调整和改变,从而使高聚物的某些性能得以改善和提高。N-取代马来酰亚胺是一类耐热聚合单体,广泛应用于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及ABS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性改性,还能改善其加工性和相容性。N-取代马来酰亚胺单体具有平面五元环结构,嵌入大分子链可增大内旋转阻力,耐热性能优良。因此,常用它与其它单体共聚[2]制备耐热性聚合物,特别是用来提高一些通用塑料如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氯乙烯(PVC)的耐热性。本文采用的是通过改变主链结构来提高其耐热性,即在PMMA主链上引入环状结构,使主链变得僵硬、刚性增大。与在侧链上引入庞大侧基相比,主链中引入环状结构既能显著提高有机玻璃的耐热性,又不会明显降低其力学性能,是提高有机玻璃耐热性的良好方法。

本文以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原料,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以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并对其影响因素(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及耐热性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1.1.1 实验试剂

对甲苯胺,分析纯(AR),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顺丁烯二酸酐,分析纯(AR),北京金龙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冰乙酸,分析纯(AR),武汉宏大化学试剂厂;醋酸酐,分析纯(AR),成都市金山化工试剂厂;无水醋酸钠,分析纯(AR),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甲苯,分析纯(AR),上海陆都化学试剂厂;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析纯 (AR),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CR),上海三浦化工有限公司。

1.1.2 实验仪器

乌氏毛细管粘度计,CN66,泰州中泰玻璃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综合热分析仪,Diamond TG/DTA,美国PerkinElmer公司。

1.2 合成路线

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合成步骤:

1.3 合成方法

在装有搅拌子的250 mL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NMP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使用前减压蒸馏提纯)、一定量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剂及反应介质甲苯20 mL,放入80℃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中油浴反应一段时间,反应过程用氮气保护。反应完成后,将生成物倒入甲醇中析出,抽滤,真空干燥。然后再将其倒入到一定量的四氢呋喃中,用甲醇析出,抽滤,真空干燥即得到共聚产物。单体转化率通过重量法测定。

1.4 共聚物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1.4.1 共聚物溶液粘度的测定

共聚物相对分子量的测定采用乌氏毛细管粘度计,氯仿为溶剂,恒温25℃,通过不同样品的不同浓度流经毛细管的时间,用作图法求出共聚物的特性粘度。

1.4.2 共聚物的热性能测定

共聚物的热性能测定采用热重法。测试仪器为 Perkinelmer-Diamond TG/DTA, 升温速度为10℃/min,测试在氮气流中进行。

2 结果与与讨论

2.1 单体配比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单体n(NMPMI):n(MMA)=1:9 至 7:3, 共聚物的收率呈增大趋势;当 n(NMPMI):n(MMA)=7:3 时,共聚物的收率最高,为34.89%,此时交替共聚倾向最大。这是因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竞聚率r1>0,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竞聚率 r2= 0[3],由公式 d[M1] /d[M2]=1+r1[M1]/[M2]可知,要得到交替倾向大的共聚物,即 d[M1]/d[M2]→l,只有 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过量很多,[M1] /[M2]<1 时, 才形成组成为1:1的交替共聚物,这点与实验结果相符。但当n(NMPMI):n(MMA)= 8:2 时,聚合物的收率反而降低。 从而可知,当 n(NMPMI):n(MMA)=7:3 时为最佳配比。

图1 单体配比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

2.2 温度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

从图 2可知, 保持单体配比 n(NMPMI):n(MMA)=7:3,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温度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的收率逐渐增大。但当温度大于80℃ 时,聚合物的收率减小,说明聚合的最佳温度为80℃。因为AIBN是一种常用的中低温引发剂,引发效率高,链转移常数小,多在45℃~80℃下使用,其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级反应、无诱导分解[3]。在80℃ 以上会剧烈分解,即温度太高时(>100℃),反应不易控制,容易形成爆聚物。同时已经有人证明,温度低于90℃时,甲基丙烯酸甲酯和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的链自由基和同种单体结合的活性趋于零,只能和另一种单体共聚, 即竞聚率 r1= k11/k12→0,r2=k22/k21→0,但随着温度升高,竞聚率有所改变,r1×r2→l,即向无规共聚过渡。当反应温度高于130℃时,得到的主要是无规共聚物[4]。所以最佳反应温度是80℃。

图2 以甲苯为溶剂单体配比为7:3时温度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

2.3 引发剂浓度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

从图3可知,当保持单体配比 n(NMPMI):n(MMA)=7:3,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引发剂浓度时,在引发剂的浓度较低时,随着AIBN浓度的增加,体系中引发活性中心增加,有利于单体转化率的提高,从而导致聚合物的收率升高。此时单体回流较快,转化率相对较低,聚合物分子量大,表现为体系浑浊,溶解性差。引发剂浓度太低时,不能较好地引发反应体系,而易终止反应。同时,当引发剂的量太少时,不能很好地引发单体聚合,且偶氮二异丁腈在以甲苯为溶剂79℃下半衰期为1 h[3],有部分引发剂还未分解,故难得到共聚物沉淀。当引发剂浓度过高时,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体系中自由基数增多,反应速度加快,但由于反应活性中心过多,聚合物平均分子量降低,粘度较小而且反应热的聚集易引起爆聚。随着引发剂质量百分率的增加,增加反应体系中的活性中心数量,从动力学角度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度,同时也会降低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1]。而当引发剂的用量多于或等于0.0762 mol/L时,共聚物的收率反而减小,这是因为当引发剂浓度过高时,在聚合初期引发大量单体而使聚合温度升高,从而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自聚的趋势增大,最终影响共聚物的收率。所以引发剂的使用要适量,实验证明,以 0.0762 mol/L 为合适。

图3 以甲苯为溶剂单体配比为7:3时引发剂浓度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

2.4 反应时间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

从图4可知,当保持单体配比n(NMPMI):n(MMA)=7:3,即保持 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总浓度(1.05 g /0.25 mL)不变,只改变反应时间,使其在80℃ 的条件下,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甲苯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图4是反应时间-共聚物收率关系图,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定时间内收率和时间是成线性关系的。反应时间较短时,有部分单体未完全参加反应,导致共聚物收率较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共聚物收率也不断提高。当反应时间大于24 h时,共聚物的收率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实验证明反应最佳时间为24 h。

图4 以甲苯为溶剂单体配比为7:3时反应时间对共聚物收率的影响

2.5 聚合物的性能测试与结果表征

表1 乌氏粘度计数据表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引发剂量的增加,聚合物特性粘度减小,这是因为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大,初期形成自由基数目增多,粒子碰撞概率增多,自由基终止几率加大,聚合物分子量下降,聚合物粘度下降。

2.6 热重分析

2.6.1 共聚物的失重曲线分析

从图5中可看出,从40℃到200℃产物轻微失重,主要是由于水分的散失所致。从250℃开始大量失重。当温度在200℃时,产品的失重率为 11.64% ;当温度在 250℃ 时,失重率为16.53%;温度为430℃时,产品的失重率为87.08%;一直到508.9℃ ,此时失重率为91.29% 。 从250℃开始到430℃左右,产品的失重率增大很快,而430℃以后,温度再升高时,产品的失重率变化速率明显下降,到了508.9℃基本趋于平衡。由此可知,在250℃左右,产物开始热降解。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是一种耐热性非常强的物质。这也说明,引入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可以大大改进有机玻璃(PMMA)的耐热性,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

图5 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9:1)共聚物失重曲线图

2.6.2 共聚物的热流曲线分析

从图5和图6中可知,48℃以下样品处于吸热状态,50℃ 到100℃ 样品放出大量的热量且样品的失重率几乎无变化,这过程为样品晶型的转变,即第一个峰为晶型转变峰。100℃到250℃间,样品失重率较小,放出的热量相对于前面较少,处于固相转变过程,即第二个峰为固相转变峰。250℃ 到500℃ 样品失重率较大,样品大量分解。450℃左右有放热峰,说明样品开始部分升华,此后失重率变化较小。500℃以上失重率变化不大,说明样品已分解差不多。同时也说明,样品的热稳定性温度大概在250℃左右,达到了改性的目的。

图6 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9:1)共聚物热流曲线图

3 结论

(1)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在以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下能够发生溶液聚合。

(2)引发剂浓度为 6.10×10-2mol/L 时,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最大。

(3)通过单因子变量法对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各因素进行研究,实验证明单体在以甲苯为溶剂、引发剂浓度为7.60×10-2mol/L下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80℃ ,单体配比为7:3,反应时间为24 h。

(4)通过引入N-对甲苯基马来酰亚胺来提高有机机玻璃的耐热性,从TG曲线图中,可以明显知道,改性后的有机玻璃其耐热性已经大大提高了,其热稳定温度在250℃。

[1]陈国良.提高有机玻璃耐热性的机理和技术途径[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20(23):86-87.

[2] Lazzara T.D,Whitehead M.A,van de Ven T.G.M.Effect of Chirality on-Stacking in Styrene and Maleimide Alternating Copolymers.[J]J.Phys. Chem.B,2008,112(16):4892-4899.

[3]潘祖仁.高分子化学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0.

[4] Yang Liting, Liu Yanhong,Li Yanfang,et al..Free-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and kinetict reatment of methyl methacrylate with N-p-tolylmaleimide [J].J Appl Polym Sci,2004,91(2):867-870.

10.3969/j.issn.1007-2217.2011.01.008

2010-12-05

猜你喜欢

甲基丙烯酸甲酯酰亚胺马来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预浸料性能研究
马来犀鸟 巨大的盔突
英雄不开宝马来
双马来酰亚胺对丙烯酸酯结构胶的改性研究
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及性能
乙酰丙酮钕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学光谱性质
EG/DMMP阻燃聚氨酯-酰亚胺泡沫塑料的研究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郎骑竹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