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12-07蔡建辉

体育师友 2011年3期
关键词:体教专业课程设置

□蔡建辉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蔡建辉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望能够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发展。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1 前言

高等体育或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以及社会体育工作者的摇篮,直接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师资水平以及社会体育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改革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状况。

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其他几个国家在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差别,总结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发展。

2 相关核心概念

2.1 体育教育专业

我国是这样给体育教育专业定位的: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1]。

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培养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基地,同时对体育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课程设置

2.2.1 课程的概念

要弄清课程设置,首先要从课程说起。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课程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者选取了其中较为好理解的一种定义。课程[2]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学生在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课题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合,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中。

2.2.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3]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以及在各年级的安排和学时分配,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从课程定义以及课程设置的定义来看,我们要分析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所要讨论的中心就是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以及课程内容是否合理,能否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以下,笔者先简要介绍国外三个国家的课程设置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来分析我国体教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简要的提出一点建议和对策。

3 国内外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特点之比较分析

3.1 俄罗斯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4]

(1)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特别强调知识的完整性。

(2)专业技术课程比重较大,占40%左右。技术上强调一专多能,突出一专。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4)注重掌握技术、技能与传授教学方法相结合。

(5)选修科目少。

与俄罗斯体教专业课程设置相比,可以看到,在第二点和第五点上,我们两国基本相似,都是技术课程所占比重大,技术上强调一专多能,并且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项目比较少。其余几点基本不同:(1)我国体教专业对基础专业课程的重视不够,一般高校都只是开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生物力学,并且都只是学习与运动有关的知识,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窄,而且很少有做实验以及实践课探讨的机会,基础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2)我国体教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比如说上技术课,虽然最终考核分纸笔测试和技能测试,并且也都有配套教材,但通常老师都是在一学期的一大半学时专门练技术,而在学期结束之前几周才开始上理论课,这样就直接使理论和技术分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3)技术,技能和教学方法结合少。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多都是重视教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对于教学方法教之甚少,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授课方式有局限(理论和技术分开教)。

3.2 日本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4]

(1)开设课程门数普遍较多,课程分类细。

(2)大量增设选修课。

(3)体育与卫生相结合。普修课和选修课中开设了多种卫生健康课程。

(4)注重技术课与理论课的分配,表现出明显的“重理论轻技术”的倾向。

(5)注重学科理论的同时,还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传统体育和地域体育的特色。

与日本体教专业课程设置相比,我国所呈现出的特点基本是不同的。笔者认为以上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1)开设多门课程,分类更细,在这一点上,我国高校基本已经认识到所开设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较大改变,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基本还是一些传统竞技项目,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大量增设选修课,在这方面,大多数学校也都有所意识,但也并未有所行动;(3)体育与卫生相结合,这一点很是值得我们学习,目前只有中小学有开设卫生劳动课,但在高校未有一所开设相关课程;(4)注重技术课和理论课的分配,日本表现出的是重理论轻技术,而我国所表现出相反的倾向,当然这个都是从各国实情出发,并无对错之分,不过笔者还是认为理论和技术五五开,保持平衡状态,不可有偏向某一面的倾向;(5)在第五点上,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在高校以及基础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开展,但是能体现学校所在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在学校里开设甚少,据笔者所知,在福建一带,当地的南拳开设很广泛,不管男女老少都在学,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把地域体育特色项目引进学校的例子,值得其他省市学习。

3.3 美国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特点[5]

(1)重视公共基础课。这类课程门类繁多,学分比重大,涉及了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领域。

(2)自然科学课程内容的比例大。

(3)运动技术课程的学分较低选修课程多而全。大多数的体育专业都采用主辅修制,除本专业的必修课,专业课和法定必修课外,通常设置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其它科学领域的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技术课种类多,项目齐全,分类细致。

(4)不断形成了与体育相关的新专业和与之相应的课程。如休闲、娱乐旅游、市场营销都在不同程度上兴起,这为体育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毕业分配去向同时也使体育运动向更深远的空间发展。

与美国体教专业课程相比,第一点基本相似,我国高校也是普遍重视公共基础课,特别是计算机和英语,还有思想政治教育,这都是高校本科体教专业学生必需所修课程,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不过在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科学方面所开设的大多数是选修课。并且自然科学课程开设甚少,这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第三点,我国高校体教课程也是采用主修辅修以及自修相结合,这一课程结构比较好,但是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可供选择的课程比较少,学生的选择范围有限。第四点,对于这些新兴的与体育有关的项目,我国高校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课程体系,也没有纳入教学范围之类,在这方面有待加强。

4 相关建议和对策

4.1 慎选必修课程,精选选修课程

对于把哪些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哪些作为选修课,必须要根据国际背景以及国内社会需求来考虑,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必修课程一定要慎重选择,要选择那些奠定本专业基础的课程,以及一些提高基本综合素质的课程。而选修课程门类要广泛,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也不能随意乱开,也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以及社会要求来精心挑选。

4.2 加强与体育相关课程的开发,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目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是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出路很狭窄并且现实就业情况也不乐观,美国体教专业课程设置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高校可以开发与体育专业相关的课程,如休闲、娱乐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拓宽专业知识面,让学生的就业面更广。

4.3 加强适合中小学的实用课程设置,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一定要与中小学课程相对应,这是基于目标的课程设置。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所以必须要根据现实需要来设置课程。比如说,日本课程设置有体育与卫生,而我国高校就没有设置相关课程,这一点就与现实脱轨,因为中小学有开设相关课程。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反思,高校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弄清楚社会(主要是基础教育)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学生。

4.4 合理设置学科和术科课程比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

体育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必须要牢记,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个教育者而不是运动员,所以在课程设置时不要把天平偏向技术这一边,当然也不能偏向相反的一边,因为理论再多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也不能让人信服。所以我们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4.5 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学,在教育实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是如此。一名好的体育教师并不一定是技术技能最好的,但是他却能让自己的学生达到最好。高校体教专业在毕业前有一个教育实习,就是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经验,但是实习期的长短以及实习时间的安排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既要让学生学到经验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可实行一学年实习一次,可加深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对于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在后期学习中慢慢解决。

[1]崔东霞,高慧娟,杜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01~103.

[2]汪鸽,潘宪民.中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4):515~517.

[3]韩洪侠,李伟,李广瑜.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6).

[4]任海.国内外高等体育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3).

[5]韩会君.中美日三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

[6]苏益华,王金稳,李伟坚.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学科与术科比例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体教专业课程设置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栏目设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