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师范类院校运动队建设几个问题的分析

2011-12-07梁文敏

体育师友 2011年3期
关键词:师范类运动队课余

□梁文敏

普通师范类院校运动队建设几个问题的分析

□梁文敏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与分析法,对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建设管理与训练两个层面突显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阐述与探讨。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突显问题包括队员、教练员与院校管理三方面,主要有:运动员招生渠道、训练时间、训练资金及教练员待遇等方面。运动队建设重点应抓住队员与教练员因素,协调学院及相关部门工作。

课余训练;运动队;管理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章,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同样,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也点明: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从上述学校体育基本条例可以发现,课余训练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广东省四所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建设(甲组)为对象,分析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课余训练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平台,检索并阅读有关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竞技体育特点、体育工作开展等文献40余篇;另外,仔细研读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三部文件。

1.2.2 访谈法通过网络、书面及访谈三种形式,就普通师范类院校体育课余训练管理、运动员、教练员等影响因素咨询有关专家和教授。

2 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管理与训练层面突出问题及应对

2.1 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管理层面

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可以分为四级管理机构[1]:学院领导(主管、分管教学副院长)——教育处(下设招生办与教务科)、体育部(下设竞赛部与器材室)、学生处(下设辅导室)、财务处、校医院——运动队(下设机构直接指向)。在运动队课余训练工作中,明确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管理结构各层次、各部门的职责要求,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例如,教务处(科)负责学生运动员招生和学籍管理;体育教学部门负责运动员的训练、竞赛以及场地器材保证;学生处负责运动员的辅导及思想政治工作;财务处负责运动队经费支付;校医院负责运动员的身体监控、伤病治疗和康复等。

2.1.1 相关的职能部门协调不够

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队员来自于不同的院系,当运动队训练与院系活动发生冲突时,学生为了能在系里或者辅导员那里留下一个良好印象,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训练而去参加系部的活动,这就给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同时,在出现诸如对外比赛等特殊训练时,学院的相关教务部门、后勤部门经常表现出支持力度不够或者阻碍等现象,而最终结果往往是牺牲队员训练时间、比赛机会。

2.1.2 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难以保障

普通师范类院校的体育经费中大部分经费都用来购置体育器材,维持正常的体育教学,而用于运动队训练的经费十分有限,教师和学生的训练比赛补贴甚少。以赛代练是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是出于经费问题,普通师范类院校运动队普遍存在外出比赛少,队员普遍存在比赛经验缺乏现象。

2.1.3 校医院没有发挥对运动队医务监控的作用

课余训练过程要实行专项运动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相结合,合理掌握运动负荷和强度,区别对待[3]。访问发现,师范院校中,多数教练员不了解运动员体检的情况,没有任何部门对学生运动员的体检情况进行过反馈,没有建立运动员体质健康档案。虽然学生在入校后都进行过体检,但这只能反映出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运动机能水平。

2.1.4 对管理层面问题的建议

体育教学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证训练时间。训练时间是保证运动成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普通师范类院校体育教学部门需要加强与学院其他教学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制定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使得训练更具连贯性、系统性。另外,体育教学部门需要不懈努力,争取更好的课余训练环境。如何使得学院真正重视体育课余训练,体育教学部门领导及体育教师自身需要做好几点工作。一是训练要出成绩,校领导一般只看结果,不关心过程,有了成绩就有了谏言的资本;二是搞好课余训练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和扩展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搞好校园群众体育活动工作;三是对体育课余训练运动队所获得的成绩加大宣传,扩大体育竞技水平在校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体育教学部门领导需要不断向学院、办学者争取支持。

2.2 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训练层面

2.2.1 学生运动员方面

2.2.1.1 队员来源多样,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队员绝大多数是从普通学生中选拔而来,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技术水平不拔尖。在专业设置方面,不像重点院校高水平运动队那样实行预科班制,学校给新招收的学生运动员选择专业,而且给予一定的加分。另外,不同于重点院校高水平运动队那样给学生运动员单独编班,提供专门的学习计划。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队员学习与其他普通学生一样。

2.1.1.2 队员训练热情不高

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的运动员主要任务不是训练而是学习,因此,他们自然会把学习放在首位,对训练的热情不高。另外,由于重点院校建立的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条件特殊,训练条件好,也使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队员失去竞争信心与训练积极性。

2.2.1.3 训练时间难以统一,训练时间不足

高校课余训练对于学生运动员来说,学训矛盾是普遍的现象,但师范院校的运动员更加偏重文化的学习[4]。普通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运动队队员均来自全校各专业,专业学习课程的不同造成上课时间的不同,最终导致训练间断。在保证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很难统一运动队训练时间,使得整个运动队的训练、比赛计划的安排与执行很难统一,大大降低训练的效率与质量。普通师范院校课余训练时间不足,已是制约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原因,正确处理学训矛盾是普通师范院校提高课余训练水平的关键[5]。

2.2.1.4 比赛经验不足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运动训练的途径实现,而把竞技能力更好地转化为运动成绩,必须通过比赛来体现[6]。那么如何解决运动员,特别是技能主导项目(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比赛少、经验缺乏的问题?教练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设定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的比赛训练(例如,队内对抗赛、院(系)际对抗赛、校对抗赛以及多校联赛等形式),做到既锻炼队伍,又节约经费。

2.2.2 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访谈中,发现师范类院校课余训练管理运作结构不够合理,大部分学校训练水平基本停留在最原始阶段,运动队训练只是体育教师参与,缺乏系统管理层次,缺乏科研攻关、医务监督等,运动队训练只凭教练员经验进行,训练计划制定及运动负荷,缺乏科学根据。因此,必须加强运动队教练员培训,健全教练员培训机制,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和能力。

2.2.3 训练层面问题的建议

2.2.3.1 教练员树立威信,增强学生训练信心

体育运动队训练中,教练员是一个运动队的核心与灵魂。因此,教练员要以自身水平与人格魅力在队员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与威信,特别是在技术层面让运动员能有直接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竞技体育的范畴下,一个能够在技术层面给队员足够信任与帮助的教练员,能够不断增强队员训练的积极性及挑战极限与困难的信心。

2.2.3.2 制定合理的训练竞赛计划

高校体育课余训练不同于专业运动员训练,要使学生竞技成绩在有限的训练时间达到较高水平,就必须针对现有的训练条件(例如,学生学习紧、训练时间有限及训练资源不足),制定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量,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突出专项强度,调整好训练周期,探索最佳的训练方法[7]。一个合理、可行性较高的训练计划将是运动队训练的重要指引。在充分认识运动队水平、定位以及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学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每位教练员还要写好每次课的训练课教案。普通师范类院校运动队课余训练计划要围绕实现运动队竞赛目标而制定。同时,实施计划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具体的一个环节,训练计划的完成,目标的实现,要经过计划的实施去落实。

2.2.3.3 合理激励,调动教练员积极性

在整个课余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负责挑选运动员、训练运动员和管理运动员,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教练员的工作是出成绩的关键。因此,建立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因为教练员的工作态度对课余训练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激励可以是物质激励,即运用评优、奖励等手段和方式;而精神激励则是满足教练员情感、发展、成就等自我价值层面需要的激励,这两种激励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灵活运用。

3 小结

课余训练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普通师范类院校通过运动队的各种竞赛既可以扩大本校的影响力,又可以丰富学校师生业余生活,增进体育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高校运动队的管理与训练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普通师范类院校要抓住管理与训练两个基本层面,分析自身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解决运动队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重点解决训练中队员与教练两个主要决定因素。

[1]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12.

[2]尚志强.论高校普通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3):101-103.

[3]马芳,黄春梅.新疆师范大学运动队医务监督现状的调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2):189-190.

[4]孙璞,张楠,郑雅蕊,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田径运动队竞教结合状况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03):70-72.

[5]曾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余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0(04):21-23.

[6]陶于.“以赛代练”:我国运动训练界需要科学认识的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3.

[7]何杰.对师范院校大学生短跑训练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1999(01):46-4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师范类运动队课余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