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12-04

中国煤炭 2011年6期
关键词:起数煤矿安全瓦斯

井 健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北京市东城区,100713)

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井 健1,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北京市东城区,100713)

概述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效,对现阶段煤矿安全发展形势作出了分析,提出了深化安全生产的对策:要抓住安全生产的历史机遇,从改造落后小煤矿、加大对重大地质灾害科研力度、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继续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和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着手。

煤矿安全 百万吨死亡率 小煤矿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安全文化

TD7

A

1 “十一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的总体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作为我国能源主导地位的煤炭资源的需求也逐年大幅增加。然而,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煤矿安全状况保持了稳定好转、事故总量逐年下降的态势。

1.1 “十一五”期间煤炭产量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量从2006年的23.3亿t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t,平均每年以1.84亿t的速度递增。2010年与2006年相比,煤炭产量增加约9.1亿t、增长39.5%。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增加5.1亿t、增长45.6%;国有地方煤矿增长1.0亿t、增长31.3%;乡镇煤矿增长3.0亿t、增长34.5%,全国煤炭产量趋势见图1。

图1 “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趋势图

1.2 煤矿事故总体情况

“十一五”期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较大幅度下降。事故总量从2006年的2945起、4746人下降到2010年的1403起、2433人,分别下降52.4%和48.7%。其中,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3.6%和51.8%;重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5%和28.5%。百万吨死亡率由2.04下降到0.749。

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在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煤矿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3 煤矿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1.3.1 煤炭行业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安全考核目标圆满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行业战略部署,超前谋划,理清思路,注重安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较好地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到2010年年底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2010年与2006年比较,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规划目标下降25%,实际下降63.3%;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规划下降20%,实际下降58.6%;小煤矿数量规划降至10000处,实际降至9042处;井下瓦斯抽采量规划达到50亿m3,实际达到73.5亿m3。

1.3.2 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几年来,全行业通过认真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从采掘布局、通风系统、瓦斯抽采、安全监控、现场管理五个重点环节入手,按照“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工作体系要求,认真开展工作,瓦斯事故持续大幅度下降。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93.5亿m3(其中井下瓦斯抽采量73.5亿m3,地面瓦斯抽采量20亿m3),比2005年多抽采70.5亿m3。同时,大力推进了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示范县(市)“双百工程”建设,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煤矿示范矿井630个、示范县79个,所有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92.5%的低瓦斯矿井都已建立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通过不懈努力,瓦斯事故得到了有效地遏制,2010年与2006年相比瓦斯事故减少182起、696人,分别下降55.7%和52.8%。1.3.3 小煤矿整顿关闭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的“三步走”战略,几年来,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矿9282处,淘汰落后产能约4.99亿t/a;截至2010年底全国保留小煤矿总数为9042处,与2006年初相比数量减少50%左右,实现了“十一五”期末将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处以内的目标任务。2010年与2006年相比,乡镇煤矿事故减少1209起、减少死亡1731人,分别下降56.3%和50.5%,百万吨死亡率由5.533下降到1.417、下降了74.4%,小煤矿整体安全生产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1.3.4 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矿“双基”工程建设、班组安全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全员安全技能培训等安全基础管理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安全培训方面,全国共培训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约8万人次、管理人员49万人次、特种作业人员325.7万人次,培训中央企业和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1058人次;班组安全建设方面,召开了全国煤矿班组安全建设推进会,组织实施了“万名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在全国推广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此外还进一步强化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确定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安全质量标准,提高了安全准入门槛。通过几年来的安全基础管理建设,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国煤矿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的矿井数量也由2006年的108个增长到2010年的954个。

1.3.5 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2010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采掘工作面机械化程度分别升至90%和80%,其中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已达到85%和37%,原煤全员效率达到5.4 t/工;煤矿单井生产能力超过千万吨的矿井已有56座,已形成5家亿吨级和8家5000万t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无人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已在神华集团、河南中平能化集团、吉林煤业集团等多家企业的部分煤矿率先实现。同时,多数小煤矿也实现了正规开采,全国小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能力由2006年的3.2万t/a提高到2010年的6.8万t/a,集中化、机械化、规模化开采程度不断扩大。

2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从企业所有制形式来看,乡镇煤矿仍是事故的重灾区

目前,落后生产力水平的乡镇小煤矿仍占煤矿总数量的80%以上,“点多面广”、“小散乱差”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技术装备水平低,煤矿工人整体素质平低且流动性大,因此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大以上事故起数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间,乡镇煤矿产量占37.7%,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72.2%和72.3%。国有重点煤矿事故总体上保持了下降趋势,2010年与2006年相比,国有重点煤矿事故减少177起、减少死亡233人,分别下降42.7%和33.1%。但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大以上事故在一些年份反弹明显,尤其是重大以上事故下降幅度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2.2 各类事故中顶板事故总起数和总死亡人数最多,运输事故和瓦斯事故次之

“十一五”期间,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52.9%和38.1%,瓦斯事故分别占10.5%和27.1%,运输事故分别占17%和11.7%。其中重大以上事故中,瓦斯事故总起数最多,水害事故次之。

2.3 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事故多发

各地区事故总量减少,山东、内蒙古、陕西等主要产煤省(区)事故总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受煤炭赋存条件、自然灾害及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贵州、四川、重庆、湖南、云南、山西和黑龙江事故总量偏大,河南和黑龙江等省一些年份事故反弹较明显。从重特大事故看,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贵州、湖南和黑龙江等5省。

“十一五”期间,从事故总起数看,贵州、四川、重庆、湖南、云南和山西等6省(市)比较集中,共发生事故6483起,占全国总量的62.7%。从事故总死亡人数看,贵州、四川、湖南、山西、重庆、河南、黑龙江和云南等8省(市)煤矿生产事故共造成11773人死亡,占全国总量的70%。

2.4 非生产矿井和非法违法生产矿井的事故比例大

较大事故中非生产矿井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的50.7%和52.7%;非法违法生产建设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的34.5%和36.7%。重大以上事故中,非生产矿井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的66.4%和59.6%;非法违法生产建设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的59.7%和56.5%。

3 安全生产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煤矿行业正处于大调整、大重组、大整合和大发展时期,新老问题并存,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好转和形势依然严峻的基本形势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不确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生产安全事故仍处于高风险期,重特大事故仍会出现阶段性反复。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着新情况和新挑战。

3.1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的发展,能源需求旺盛,而现阶段煤电油仍然紧张,各地煤炭产能扩大规模、增加产量的冲动越发强烈,安全生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全国煤矿在建项目7000多个,新增能力15亿t/a,但由于地质、设计、施工单位力量不足,前期工作准备并不充分。而一些非煤企业在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下进入煤炭行业,还有一些煤炭企业实施异地办矿,但技术、管理“鞭长莫及”,企业目标片面追求“大”却不“强”,虽“口号响亮”但“脚小步大”、基础不牢,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安全生产风险加大。

3.2 煤矿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的深入推进,给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多数地区正在大力组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有的重点产煤省(市、区)煤矿整合技改已进入关键阶段。但一些整合技改煤矿,以生产养技改、边技改边生产、假整合真生产。一些被整合的小煤矿地质资料不全、开采条件不清、矿井灾害不明,一些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投入跟不上,没有真投入、真管理、真到位,没有及时改变兼并收购矿井管理模式,甚至出现管理“空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生产的风险。

3.3 煤矿日趋复杂的开采条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全国生产和在建煤矿的95%是井工煤矿,开采条件十分复杂,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灾害越来越严重。据调查,在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占36%,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40.3%,大中型煤矿平均采深456 m、最深达到1365 m。这也为煤矿安全的科技进步带来新的挑战。

3.4 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投入的不足,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数据表明,我国煤炭行业的科技贡献率仅为24.2%,不但低于全国29.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英国、日本平均60%以上的水平。而1981-2002年的近20年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普遍处在长期亏损的状态,企业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安全方面,经过多年累积,截至2006年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欠账已高达689亿元,虽然近几年大型国有煤炭企业逐步加大了生产技术装备的投入,但还有待加强,小煤矿的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还普遍偏低,这也是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5 煤炭专业技术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匮乏,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存在着工作条件苦、工资薪金低、安全保障弱等问题,在传统43个行业收入排名中,煤矿工人的平均收入仅排在倒数第三,这些导致了煤炭行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我国煤炭行业职工平均受教育程度很低,据测算仅为约7年,比电力、冶金等相关行业少约3~4年,技术人员的数量比例更低。据统计,在1999—2002年期间,中国矿业大学等9所原煤炭高校4年期间的4万余名大学毕业生中,实际进入煤炭企业工作的只有3500人左右,占毕业生总数的9%,2005年仅为4.5%。专业人才的匮乏,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都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管理中的安全生产措施、方法等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危及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正常开展。

4 继续深化安全生产的机遇与对策

4.1 牢牢抓住安全生产的历史机遇

4.1.1 安全发展理念的深入,为抓好煤矿安全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做好煤矿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必须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各级领导的意识和责任制中不断强化和落实。各级政府和煤矿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因素。

4.1.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快,为做好煤矿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高危行业和社会公共安全基础的不断改善。通过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煤炭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煤矿安全生产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积极的变化。“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将通过大调整、大重组,逐步向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大企业集团的建设转移。大型煤矿产量将超过60%,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产量将达到65%以上,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等等,这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4.1.3 煤矿安全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一批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加快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步伐。随着一批先进技术装备的投入使用,将会明显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井下用人数量将大幅减少。随着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健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4.1.4 煤矿监管监察工作的加强,不断提高监察执法的力度和水平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坚持加强安全监察监管与企业自主管理相结合,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与推进整合关闭相结合,强化政策激励与严格现场管理相结合,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与优化生产布局相结合,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力度和水平,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关键力量。

4.2 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的对策

要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应对新形势、新问题的严峻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严格的管理,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努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4.2.1 继续加强对技术水平落后、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乡镇小煤矿的整顿,切实加强对事故重灾区的治理

应通过继续深化整顿关闭、加快兼并重组、提高准入条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力。同时,应加快小煤矿机械化建设步伐,尽快提升小煤矿安全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煤矿井下安全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变事故重灾区的危害。

4.2.2 继续加快提升煤矿安全科技研究水平,加强对重大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

应继续坚持“科技兴安”的指导思想,加强煤矿安全科技研究,加强深部开采、急倾斜煤层开采等特殊地质条件下作业的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研究,加强瓦斯、水害等防治技术研究,加强煤矿地质探测的新技术研究,加强煤矿重大事故预测、预警、防治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要重视煤矿重大地质灾害的安全管理,对煤矿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治理,应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倾斜。建设一批示范矿井,建立煤矿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形成制度和治理经验,加以总结推广。要继续推广先进适用工艺与装备,继续提升国有大型煤矿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水平。

4.2.3 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切实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按照2010年7月19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要在3年之内完成建设。同时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进一步规定,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应全部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及中央企业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应全部建设完成紧急避险系统;2013年6月底前全国所有煤矿应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这些都为切实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4.2.4 继续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应加强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的安全监管,严禁超核准能力设计,将安全保障能力纳入矿井设计的重要内容,严格控制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规模,严禁超设计能力建设。基建矿井施工单位严禁层层转包工程和挂靠施工资质,煤矿生产应按照设计或批准的采掘方案进行。应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变招工为招生,全面提高工人安全技能水平,切实抓好煤矿“双基”建设,夯实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

4.2.5 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及“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继续推进全国煤矿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煤矿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基地,树立一批煤矿安全区队、安全班组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一批煤矿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先进企业和安全保障(发展)型示范城市等,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教育和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和理念,带动企业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Z].2010-07-19

[2] 顾静.基于煤矿风险成因的国家应对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12)

[3] 戚安邦,刘广平.基于体制视角的煤矿矿难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8)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enterprises in China

Jing Jian1,2
(1.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Haidian,Beijing 100083,China;2.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oal Mine Safety,Dongcheng,Beijing 100713,China)

The safe production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coal industries obtained in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ere summariz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afety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oal mines,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deepening the safe production,namely to grasp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in the safe production,to rebuild small coal mine falling behind,to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ajor geological hazards,to speedup the construction of"six systems"for safety refuge in the coal mine,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safety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and to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in coal mines.

coal mine safety,death rate of one million tons,small coal mine,"six systems"for safety refuge,safety culture

井健(1971-),男,高级工程师,中国煤炭学会青联委员,199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责任编辑 梁子荣)

猜你喜欢

起数煤矿安全瓦斯
国家森防办:一季度全国森林草原火灾起数较往年显著下降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去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5.5%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途径探讨
哈瓦斯与埃及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