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托尔斯泰《哥萨克》的生态理想

2011-12-01任伊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哥萨克托尔斯泰生态

任伊

摘要:中篇《哥萨克》是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在整个托氏创作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该作品的解读建立在社会学批评的基础上,认为托翁重点描写俄国社会多余人的爱情悲剧。本文另辟蹊径,以当代生态文学批评为切入口,指出爱情悲剧的实质在于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揭示了《哥萨克》的生态内涵,由此进一步指出托翁生态思想之渐成,及其对后来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哥萨克》;托尔斯泰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24-01

一、

任何美好的理想都需要訴诸文字,托尔斯泰也不例外。首先让我们直观感受一下蕴含在文本文字间的自然灵动之美。

在《哥萨克》中有这样生动的描写:“早晨十分明朗。他忽然看见二十步开外的地方(最初一刹那他这样感觉),屹立着巍峨的群山,线条优美,峰峦清晰,背衬着遥远的天空,显得格外壮丽。当他看到青山和天离开他有多远,群山多么巍峨时,当他领略到着无与伦比的美丽时,他害怕了,恐怕它只是海市蜃楼,只是虚幻梦境。他抖擞精神,使自己头脑更清醒一些,群山照样屹立在眼前。

……

三驾马车在平坦的道路上飞驰,从车上望出去,群山仿佛沿着地平线奔跑,玫瑰红的峰峦在初升的阳光中熠熠发亮。奥列宁看到山,起初只感到惊奇,接着又觉得高兴了,但后来越是全神贯注地凝望这白雪皑皑的山……他就越发领略到它的美,并且具体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从这个时候起,他所看到的,他所想到的,他所感觉到的,都离不开那对他十分新鲜而又异常庄严的群山。”

景色是客观的,作家还在客观的描写中融入了主人公的主观感受。这份感受,随着景色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作家最著名的“心灵辩证法”。在这里,人与景有机合成一体,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托尔斯泰热爱大自然,并且以任何人任何时候也不曾达到过的技巧描绘大自然。大自然不是被写出来的,而是活在我们的伟大艺术家身上。”诚如此言,托尔斯泰的眼神是敏锐的,茨威格将它描述为“像苍鹰一样,对准任何具体的东西像箭一样俯冲下去。”(15)这目光能洞悉到大自然之美,也通过这双眼睛,将美源源不断注入心中,他“只爱那能够激发他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识的自然景色”《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254)

这种对自然的描写同《战争与和平》中罗斯托夫的幼辈圣诞节之夜驾雪橇的情景描写比起来,毫不逊色。山的巍峨和雪的安详尽在眼底,更妙的是,主人公在景物陶醉下惊诧、继而喜悦的感情几乎喷薄而出。客体的自然美在作家的眼里和笔下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作者以我为中心的欣赏姿态,看不到对美丽自然风光莫名的爱怜和同情;相反恰恰是那种敬畏自然、融入自然,被自然之美惊愕和陶醉的心态。从这个角度看,一种生态上的整体性便被揭示了出来。

二、

除了景物上的描写,托氏鲜明的语言风格也使这篇生态小说的艺术特质越发明显。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以艺术家的感受感染广大群众的一种方法《托尔斯泰论文艺》(312)为了能感染广大群众,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托尔斯泰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他的生态理想——自然、朴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这种朴实的自然之风也将生态之美吹进读者心中。在中篇《哥萨克》中,托尔斯泰运用了《哥萨克》村的民间歌曲、俚谚、俗语,从而生动地表现了它的生活特色。村民耶罗施卡看到奥列宁写字认为这是“造谣污蔑”;他要给奥列宁唱一首自己编的歌:(296)

啊,嘀,嘀,嘀,嘀,嘀,哩

在哪看到他这个人呢?

在集市上啊,在棚子里啊,

他呀,他在那儿卖针哪。

除了民间歌谣,托翁也运用了许多适合作品中人物的口语,使语言个性化,从而极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且看奥列宁向玛丽雅娜求爱这一段:

“你肯嫁给我吗?”他问她说

“你骗人,你不会要我的,”他快乐而平静地回答。

“那你爱不爱我啊?看上帝份上你说吧!”

“为什么不爱你呢,你又没有少一只眼睛!”玛丽雅娜回答,笑着用她那粗糙的手握住他的手。“你的手真白,简直像奶酪,”她说。

“我不是开玩笑,你说,你肯吗?”

“要是我爹答应,怎么会不肯呢?”

“你得记住,你要是骗我,我会发疯的。明天我就对你妈和你爹说,我要来求婚。”

玛丽雅娜忽然哈哈大笑

“你笑什么?”

“就是觉得好笑。”

“对!我要买一座花园,买一所房子,我要登记做个《哥萨克》人……”

“注意了,将来可不许再爱别的女人啊!这方面我是不肯马马虎虎的。”

这是一段颇富人物个性色彩的对话,奥列宁开始厌倦贵族上流社会生活方式,憧憬自由民生活,但依旧拖着贵族少爷尾巴的双重人格;玛丽雅娜淳朴、大方、认真的《哥萨克》少女个性——这些性格特质都被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托尔斯泰的语言自然、朴素,且完全符合人物的生活背景、教养、习性,这才能将典型人物放置于作者精心构建的理想自然环境中,更能突出这种生态美感。

在《哥萨克》中,女主人公玛丽雅娜被描写为“身材高大匀称”、“眼睛美丽乌黑”的“美人儿”。她勤劳、真诚、勇敢,她正是在劳动中培养了善良的本性和敏锐的感受能力,从而与大自然达到高度的融合。在托尔斯泰心中,玛丽亚那就是自然美的化身,是人与自然完美的统一体。

可以感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托尔斯泰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托尔斯泰笔下,自然不仅仅是作为故事的衬托和背景,相反,自然在构筑人类的肉体、道德和精神上具有深刻的影响,它给人以力量,施人以智慧,是人性的源泉。具体而言,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互动,人类能够得到强健的体魄,能够塑造健康而富有生气的性格特质,能够净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寻觅到真实的自我。

猜你喜欢

哥萨克托尔斯泰生态
哥萨克与1917年俄国革命
“棋子”的无奈:哥萨克国覆亡记
消失中的哥萨克:土匪还是游侠?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七颗钻石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忘记自己的人
生态
浅谈俄罗斯的哥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