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用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20例

2011-12-01严利平杨子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用药治疗变应性副作用

严利平 杨子璐

联合用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20例

严利平 杨子璐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麻黄碱地塞米松滴鼻液,地塞米松,通窍鼻炎胶囊)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口服地塞米松,通窍鼻炎胶囊,鼻部滴用麻黄碱地塞米松,逐周减量,连续4周。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一年,显效87例(72.50%),有效28例(23.33%),无效5例(4.67%),总有效率达到95.83%,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联合用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变应性鼻炎;联合用药;常年性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的清水鼻涕,不同程度的鼻塞,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其中约超过 1/3为中重度患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本病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为非特异性治疗(糖皮质激素,抗阻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剂,抗胆碱药及各种能减低鼻黏膜敏感性的措施或选择性神经切除术等)和特异性治疗(避免与变应原接触,免疫疗法),在非特异性药物治疗中,虽然治疗效果尚可,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部分致敏原不仅常年存在或不明确而无法避免,且免疫治疗需要连续数年,仅可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又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国外甚至有个别死亡病例的报道[1],因此限制了特异性治疗实施。我科于2004年9月至2010年9月对120例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用药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按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确定,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均17至65岁。临床均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塞及部分患者头痛,嗅觉减退症状,发作无季节性及常年发作,单独用药效果差,其病症已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病程1~20年,症状记分6~8分,体征分极记分≥2分(2~3分)。大部分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剂量用法:地塞米松0.75mg tid×7d,地塞米松0.75mg bid×7d,地塞米松0.75mg qd×14d,通窍鼻炎胶囊5# tid×28d,麻黄碱地塞米松滴鼻液两鼻各1~2滴tid×6d,停1d,bid×6d,停 1d,qd×14d,对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结束后及用药后1年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分级记分。(糖尿病及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禁用!)

1.3 疗效判定疗效记分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7年修订的海口会议标准。

2 结果

治疗前及用药结果(1个月),用药后1年时症状及体征分级见表1,疗效结果见表2。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诉鼻内发干,5例轻度失眠,7例食欲增强,但停药后3~5d即消失,余无其他副作用。

表1 120例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 (分)

表2 联合用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随访结果 [n(%)]

3 讨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针对其各种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均有不同类型相对应治疗方法,且均有临床效果。但对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这些单纯针对治疗往往只是杯水车薪,效果有限,差强人意,且不能有效防止复发,对患者来见讲,成年累月服药换来的只是有限效果,且因用药时间长,药物的毒副作用会渐增多,病人往往难以坚持用药。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发现只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类型和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选择药物,联合用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很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2]:①可增强治疗效果;②缩短治疗时间;③联合用药,用药量少,时间短,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或几可忽略,且可有效防止复发。本文正是针对这一观点选择不同有效药物,优化组合联合用药。

糖皮质激素能在变应性鼻炎的不同阶段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减低血管通透性,减弱鼻腔黏膜腺体对胆碱能刺激的反应,并有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作用,从而减少了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并能抑制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细胞向鼻腔黏膜的趋化和移动,故糖皮质激素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2]。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既可全身用药也可局部用药,基于此,选用地塞米松口服治疗,其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作用,能明显减轻各种炎症反应,缓解鼻变态症状,但长期口服副作用大,故我们主张短期小剂量使用地塞米松4周,且逐周递减用量,则有效避免了副作用的发生。而鼻腔局部用地塞米松副作用很少,一般认为不抑制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不妨碍生长发育,而且本身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在控制鼻炎症状方面比抗阻胺药,色苷酸钠都有效,为中重度患者的首选局部用药。而鼻内减充血剂能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堵,对减少鼻分泌物效果好。其作用于使鼻黏膜肿胀的a1肾上腺受体,可增加鼻腔的通畅性,不仅用于改善变应性鼻炎的鼻塞症状,亦可与其他鼻腔局部用药合用,如麻黄碱地塞米松复合剂,目的是鼻黏膜血管收缩后,糖皮质激素更加容易达到鼻腔深部,而获得满意疗效。麻黄碱虽有交感神经能的副作用,但短期小剂量递减应用则有效避免了副作用的发生。中成药通窍鼻炎胶囊是联合用药中的重中之重,其主要成分是苍耳子,白芷,辛夷花,黄芪,炒白术,防风,簿荷脑等,组方合理,功能疏风,清肺,通鼻窍,止头痛。临床药理研究证实诸药合用,可扩张鼻腔黏膜毛细血管,增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损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促进病变组织恢复,能显著改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IgE水平,通过对鼻黏膜免疫调节而发挥治疗作用[3]。张罗、周兵等认为变态反应性鼻炎通常采用鼻内或口服用药[4],虽然治疗方式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但药物治疗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以上三药合用,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效果确切,副作用几可忽略,又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1] 顾之燕,顾瑞金.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1):73-75.

[2] 顾瑞金.糖皮质激素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用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9):574-576.

[3] 杨敏春,金肖青.变应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现状浅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08):187-188.

[4] 张罗,周兵,韩德民.第20届欧洲鼻科学暨第23届世界鼻部感染变态反映论坛侧记[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12):763-764.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7.103

1672-2779(2011)-07-0134-02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耳鼻喉科(镇江212003)

本文120例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经联合用药4周,能迅速解除或明显改善患者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塞及头痛等症状,其近期效果100%,远期效果达到95.8%,对于部分复发病例于复发时起,可行第2个疗程治疗,仍有良效。同时未发现有严重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12-27)

猜你喜欢

用药治疗变应性副作用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个体优选用药治疗方案对精神分裂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药物副作用,到底怎么解?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脱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