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工程有依托

2011-11-23张起花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9期
关键词:炼油民生装置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民生工程有依托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依托5 0 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工程,依托日渐强劲的挖潜增效能力,依托次第展开的循环经济建设,呼石化以惠民为核心的民生工程有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走入呼石化厂区,你会被眼前的情景所触动,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工程紧锣密鼓的进行,吊臂横空移转,灵活舞动。各类管线也在有序铺设中,密集交织。施工人员专心劳作,挥汗如雨。就在附近的老装置却显得悠然自得,虽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巍巍炼塔依然浅吟低唱,条条管线默然流淌,似乎习惯性地记载着呼石化每一天的变化与发展。

两幅画面对比鲜明,而正是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下,呼石化全体员工才感到无比踏实。原因在于这不仅彰显出呼石化两线作战的能力和水平,也寄托着呼石化人要让一切变革平稳过渡的决心与信心。

的确是这样,虽然呼石化在三年间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凝聚人心,让企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三年其实走得并不容易,为了让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有所依有所靠,呼石化领导班子没少在经济建设上下工夫,长远目标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在紧抓民生工程的时候也不忘带领员工管好经济账本。

500 万吨托梦想

“这些年,公司大力开展民生工程,最大的依托就是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在环境改善的同时也要让员工看到公司发展的希望,要给大家吃下定心丸!”杜吉洲表示。

呼石化因小受困,因小无名。一直以来,小企业成为呼石化每个员工心中隐隐的痛。可以说,是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让呼石化所有员工重燃由小变大、由弱走强的梦想,因此也被呼石化人称作“生命工程”、“希望工程”。

根据项目预算,呼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总投资70多亿元,投资回报率达12.05%。炼油项目投产后,每年将生产汽油170多万吨、柴油230多万吨、液化石油气20多万吨、聚丙烯10多万吨。届时,呼石化年销售总额可达300亿元,利税总额可达70亿元,这无疑会极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责任化作使命。呼石化领导班子始终把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作为公司二次创业的绝好契机和民生工程得以延续的重要依托。为了早日完成项目可研、环评、安评、规划等27个组件的评审工作,公司领导和项目办成员甚至牺牲了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连夜修改精心准备的项目书是家常便饭。

成就一番事业,不仅需要胸襟与胆识,而且需要激情与韧性。据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党群工作处处长于鹏介绍,为了使呼石化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尽快得到集团公司和国家发改委的认可,杜吉洲常带领项目办人员马不停蹄,往返穿梭于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石油集团和国家发改委各相关部门沟通协商。为了不耽误进度,他们经常是早上出发,晚上又赶到厂区,记不清熬了多少夜,开了多少会,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8年12月19日,中国石油集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呼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消息传来,呼石化办公大楼沸腾了。呼石化安全副总监张存良回忆说,当天不少员工喜极而泣,大家放了很多鞭炮来庆祝这一阶段性胜利。2009年12月8日,喜讯接踵而至,500万吨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内蒙古自治区也将其作为“十一五”重点能源项目,呼和浩特市将其列为“一号”重点工程项目。

心里踏实了,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的建设。2010年,呼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工程按时间节点完成了四套老装置拆除、新装置土建及地管施工任务,为2011年全面转入设备安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节点目标,500万吨项目经理部克服生产施工交叉多、地下障碍多、冬季施工等困难,抓住现场管理不放松,重点抓人员机具、设备材料的按时到场,抓设计进度和图纸的准点发放,强化纠偏措施,发挥各方优势,集中解决现场问题,保证了工程有序进行。

据呼石化生产运行处处长胡晓荣介绍,为了使新旧生产系列顺利过渡,公司一方面在加强生产运行管理人员和调度人员的500万吨项目知识培训,分批次对新工艺、新设备和重点装置及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了解和实习,努力提高生产运行管理人员和调度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制定并完善500万吨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物料平衡方案、能量平衡方案、系统平衡方案、产品调和方案,研究制定新的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和调度运行模式,完善相关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和各类生产报表。

可以说,呼石化500万吨的梦想也将在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后照进现实的阳光下。

挖潜增效托信心

作为一个炼化企业,没有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和提升,就谈不上创造价值,提升实力,更谈不上科学发展。历经大起大落的呼石化人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所以也更加懂得挖潜增效这四个字的含义和分量。

虽然呼石化属于小炼厂,而且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但是公司将挖潜增效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去年5月,在中国石油炼化板块召开的炼化企业竞争力分析研讨会上,呼石化做了典型发言,并获得成本管理先进单位、综合商品率和综合损失率进步奖两项荣誉,极大增强了员工对民生工程永续开展的信心。

谈及经验,“精细管理,精益求精”八个字最能概括了。2010年,为了500万吨项目,在四套装置拆除的不利情况下,呼石化提出了两大类18项挖潜增效指标,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完善了相关激励约束机制,突出重点指标、难点指标和提升指标的奖励,调动了大家攻坚克难的积极性。

“我们重点开展了原油综合损失率技术攻关活动,从原油入厂、加工、储运到产品出厂各个环节入手,确定攻关课题,落实到单位和个人,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抓整改,基本解决了综合损失率偏高的问题。”胡晓荣介绍。去年,呼石化原油综合损失率由1.82%下降到1.71%,下降了0.11个百分点。高标号汽油比例68%,超计划20.8%;炼油综合能耗69.58千克标油/吨原油,比计划降低8.42个单位。

同时,公司从源头狠抓燃煤质量管理,加强全过程控制,2010年耗煤4.2万吨,比2008年减少4.3万吨,按500元/吨计算,降低采购成本2100多万元,减少了环境污染,优化了操作环境。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挖潜,呼石化在过去两年间打赢了生产经营的翻身仗,仅2009年、2010年就实现挖潜增效2.1亿元,为公司民生工程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撑。

循环经济托希望

对于呼石化而言,循环经济不是个新命题。他们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摸索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在呼石化安全副总监张存良看来,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模式,不仅有利于公司经济效益的改善,环保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

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呼石化首先坚持技改技措,提升装置运行效能。利用2010年停工检修的机会,呼石化实施了催化裂化装置MGD工艺、常减压装置超声波电脱盐两项技术改造,以及催化油浆与初底油的热联合、回炼油泵增加变频器等七项能量优化项目。张存良介绍,通过对可研、立项、设计、施工、投用、维护与评价等各个环节认真细致的把关,这些项目顺利建成并高效运行,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584.3万元。新增烟气监测在线分析系统也实现了各类外排污染物的在线联网。

同时,呼石化也没少在各炼化企业开展的节能节水工作上下工夫。通过采取降低炼油装置、辅助系统对比能耗、优化蒸汽用量,降低动力产汽水耗与煤耗、开好中水回用装置等措施,呼石化既降低了装置能耗,也减少了水耗。去年,呼石化在停工检修与装置拆除期间,由于提前着手,精心组织,优化停工方案,对于停工中所排放的气体尽可能全部回收。经测算,停工回收液化气180多吨,回收使用瓦斯50多吨,节约价值合计约110多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此外,过去两年,呼石化在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清洁生产有关部门指导下,共汇总筛选出清洁生产方案37项。通过可行性分析,获得可行的无/低费方案32项,实施率为100%;获得可行的中/高费方案3项,实施率为100%;方案投资227.65万元,产生经济效益210.62万元,年减少废水排放1.68万吨。

在摸索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呼石化通过发展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还只是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但据张存良介绍,等企业基础夯实后,会继续将循环圈扩大,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炼油民生装置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倒开水辅助装置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轰趴装置指南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