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海探油跨障行

2011-11-23罗佐县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9期
关键词:石油勘探墨西哥湾中海油

■文/本刊记者 吴 清/罗佐县

深海探油跨障行

■文/本刊记者 吴 清/罗佐县

深海石油勘探是解决国内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抉择,而如何解决好技术装备等现实障碍,可能决定我们在下一轮海洋资源勘探热潮中的未来位置。

就像不能因为航空事故停止起飞一样,在陆上油气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海洋石油开采仍是大势所趋。

在美国与古巴重新开放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之际,中国油企若能顺势而为,积极进入北美市场,将会得到一笔不小的收获。

进军墨西哥湾

几年前,国内石油公司有联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进军美国墨西哥湾的计划,但后来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如今进军墨西哥湾的机遇再次来临,需要引起重视。具体而言,中资企业的机遇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古、美墨西哥湾经济专属区石油勘探对外开放,为包括中资公司在内的外资公司提供了机会。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近海石油开发权开放成为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为外资企业进驻美国提供了机遇。中美两国同属经济大国,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在很多领域具有成功的合作先例。2010年中海油斥资10.8亿美元,成功收购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页岩气项目,为国内企业进入美国本土开了个好头,打破了中国油企不能进军美国油气产业的认识上的魔咒。与此同时,中国和古巴双边关系良好,进军属于古巴专属经济区的墨西哥湾应该没有政治障碍。中国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具备了进军墨西哥湾的客观条件。

二是北美的投资环境风险较小,适合于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石油项目运营。相对于非洲、中东、俄罗斯等资源富庶地区,美国和古巴的投资软环境相对而言要好很多,至少在政治风险方面是如此。

三是进军墨西哥湾对中资企业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中方石油公司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方面与国际同行还存在差距。若能获得进军墨西哥湾的机会,加强与这些石油公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就有机会提升自己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实力,这也符合油气行业发展方向。

尴尬勘探开发热

不惟墨西哥湾,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中,蕴藏着360亿吨石油资源量。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2010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中国海域成为陆上油气开发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区,加快海洋石油的开发已势在必行。

我国的海洋石油起步并不晚,但是,我国目前开采中的海洋油气田主要分布于渤海和东海的近海区域,海洋石油开采一般在水深400米以内,美国则早已经进入了2000~3000米的领域。

“我国在浅水油气开采经过这些年合作开采,技术比较成熟,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傅强教授对记者表示,但在深海领域落后很多,更多只能依靠国外的设备和技术。

以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力最强的中海油为例, 2010年,整个公司的石油采集量为5000万吨。依照它的规划,2015年深海石油采集总量尚不及2009年壳牌公司深海石油产量的一半。中国海洋油气开发与世界榜样的距离,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个尴尬是,这么多年过去,中国的海洋石油开发舞台上,基本上还是中海油“独舞”。如果说2004年前,中海油独享海洋石油开采的大权, 2004年打破这个专营权之后,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国内几大石油公司实质上都已经获得了相应的开采权。7年过去了,和当时几大巨头争相进入海洋石油开采的那股干劲儿相比,现在两大石油公司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中石油、中石化都有一些相应的开发计划,在南海也已经有一些区块,可能它们一直在等待一个好的介入时机和合作机会。”中海油海洋工程公司战略规划工程师傅小荣说。

技术缺失之痛

面对如此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为何2004年就已获得“下海”资格的中石油深海勘探进展如此缓慢?同时中国的海洋石油勘探当前仍集中在浅海领域?

相比陆上,海上石油开采属于“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行业。陆上每钻井1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在3亿~6亿美元,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额高达20亿~30亿美元。就同样一口勘探井的钻井成本来比,陆上石油、浅海石油和深海石油的成本之比约是1:10:100,甚至更高,真可以说是用钱堆起来的平台。雪佛龙公司不无骄傲地宣称,它近年来勘探的成功率为45%。用行业标准来衡量,这已经是个很不错的成绩。虽然这一数据也意味着,该公司在勘探项目上有数十亿美元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除去成本高昂外,技术和设备可能才是当前国内石油公司迈步不前的最大拦路虎。“尽管我国在一些比较先进的油气工程装备方面已实现国产化,但很多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别人手里,国内厂商基本停留在钻采平台的制造上。相关配套海底管线、水下生产系统滞后,设备大多数由国外建造配套,严重制约了海洋油气的规模开发。”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海实验室主任曹静说。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海洋油气总体勘探程度较低,处于早中期阶段。近海石油探明率只有26.4%,天然气探明率为10.9%便是强有力的证明。近海油气开发尚是如此,深海油气的规模开发更是刚刚开始。大批公司只能聚集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总体而言,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要逊于欧美的海工设计和关键设备供应商、新加坡和韩国的总建造商,处于全球第三阵营,以加工制造为主。

这一情况在“海洋石油981”的舾装阶段尤为明显。让中海油骄傲的当属自主研发建造的3 0 0 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号”。中海油拥有“海洋石油981”的知识产权,但只有船体、外壳是中国制造,井架、立管、采油树等设备是向国外采购的。舾装前是中国的,舾装后是国外的。

中国深海石油勘探技术研究博士段梦兰谈到,在我国南海的争议海域,石油勘探开采的作业水深需1000~2000米。以我国目前的勘探开采技术,实际作业水深只能达到300多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3000米技术相去甚远,而且也达不到南海石油开发的基本要求。这种技术瓶颈是阻碍我国深海石油勘探开采的最根本原因。

跨障前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装备,没有技术,就只能看着别人干。

中海油这些年在浅海领域的勘探开发更多就是采取和国际公司合作,从而不断提高开采装备、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开发经验。从这些年的合作实践来看,这种合作模式很难让我们直接获取核心的技术,但可以让我们熟悉整个工艺流程,积累相应项目开发、设备维护管理经验,培养一些有经验的人员,并通过自己的一些摸索来实现相应技术的一些突破。

傅小荣说:“这种模式虽然有一些弊端,但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巴西现在是全球领先的海洋石油生产大国,当年它也是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在不断地合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能力,最终成为这个领域标杆。我国的总体科技水平并不弱于巴西,只要真正重视和支持,相信依然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个跨越。

在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看来,在海洋石油开发上,中海油虽然走在前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但一个公司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更加积极的姿态介入,整合力量,大家携手同行,才能实现更快的发展,甚至谋求对发达国家、世界先进油气巨头的赶超。

长期来看,深海勘探是公司赢利增长的驱动力,也是解决国内资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抉择。如何解决好以上的一些现实障碍,可能决定我们在下一轮海洋资源勘探热潮中的未来位置。

猜你喜欢

石油勘探墨西哥湾中海油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指南
温暖的墨西哥湾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墨西哥湾”溢油事故的环境损害责任问题研究
中海油的深海之殇
海洋星探组(六) 飓风肆虐的墨西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