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寂寞的名著(外一篇)

2011-11-21施晓宇

散文百家 2011年1期
关键词:伏羲刘震云鸡毛

●施晓宇

寂寞的名著(外一篇)

●施晓宇

当今大学生不读文学名著,不知文学经典的现象十分普遍。老师们私下感叹:“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说起来,除了当今大学生学习不够刻苦,又面对多元文化的格局外,中学教育理念的不科学和中学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着很大关系。因为,当今学生,在六年中学学习期间,成天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作业和各种各样的考试,目的只有一个:考上大学。而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几乎没有,更遑论阅读经典名著了。导致在课堂上,老师介绍某著名作家和他的小说时,中文系学生一头雾水、集体摇头:“不知道!”可一旦老师启发道,某电影就是根据这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学生立刻恍然大悟、集体点头:“哦——知道!”这种情形我就屡屡遭遇过。

比如,我说到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刘恒发表在1988年3月号《北京文学》上的著名中篇小说《伏羲伏羲》时,我的学生集体摇头说不知道。当我启发道,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菊豆》就是根据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改编的,我的学生立刻集体点头说知道。其实,他们仅仅只是看过电影《菊豆》而已,对作家、对原著一窍不通。

又比如,当我说到江苏作家苏童发表在1989年6期《收获》上的著名中篇小院《妻妾成群》时,我的学生又集体摇头说不知道。当我启发道,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我的学生立刻又集体点头说知道。其实,他们仅仅只是看过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己,对作家、对原著一窍不通。

再比如,当我介绍到北京作家刘震云发表在1989年2月号上的著名中篇小说《单位》和他发表在1991年1期《小说家》上的著名中篇小说《一地鸡毛》时,我的学生仍然集体说不知道。当我启发道,冯小刚导演的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就是根据刘震云的中篇小说《单位》和《一地鸡毛》改编的,我的学生仍然立刻集体点头说知道。其实,他们仅仅只是看过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而已,对作家、对原著还是一窍不通。

当时我真是有点失望,像刘震云这样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当代著名作家,今天的中文系大学生怎么能不知道呢?于是我强调刘震云最早在1987年7月号《人民文学》上发表著名短篇小说《塔铺》、在1988年1月号《青年文学》上发表著名中篇小说《新兵连》后,就引起全国读者的重视了,我的学生依然一头雾水。我再介绍刘震云发表在1989年4月号《人民文学》上的著名中篇小说《官场》,我的学生更是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只好悲哀地再回到电影上来开导的我学生。我说,2003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影片《手机》知道吧?学生们立刻回答:“哦——知道!”还有学生在讲台下模仿电影《手机》里演员说过的一句流行全国的著名台词:“做人要厚道!”

这还不算,今天中文系的大学生,许多人没有看过——至少没有全部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即便看过也仅是囫囵吞枣,这难道不是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

猜你喜欢

伏羲刘震云鸡毛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刘震云买西红柿
伏羲创八卦
伏羲画卦
An Invisible Intimacy
鸡毛鸭当树
捐鸡毛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悲喜杂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