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创新探索

2011-11-21庞丽川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30

图书与情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馆员服务体系图书馆

庞丽川 张 鹏 赵 隽 (河北 工业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130)

李向前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图书馆 河北廊坊 065000)

“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十二五”规划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依然被列为重中之重,如何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是今后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所处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区域资源共享的逐步形成,使高校图书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平台。

在国外,高校图书馆不仅服务于校内的广大读者,而且也为大学周边区域的居民提供信息服务,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周边区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这个区域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实施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1]

如何高效利用自身文献资源及人力资源优势,使高校图书馆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同时探索一条具有高校鲜明特色的、能够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创新服务之路,是一项值得高校图书馆人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开展创新性延伸服务意味着将对本馆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不断地进行调整、设计与利用,而这种创新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具有全过程、全员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延伸服务的创新需要以网络化和构建覆盖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环境做依托,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性服务是公众延伸服务的现实需要。如果说公共图书馆是提供公众基础文化需求的场所,那么满足公众不断延伸的文化需求,仅靠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开展创新性服务为公众延伸性的服务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性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早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就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作为文化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提供文化公共服务,以资源共享为服务理念,向公众提供先进的服务、传播弘扬文化。在构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履行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责任。

2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有利的地理分布特征都将成为其对社会公众开放的优势所在,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公共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专业的创新性信息服务支撑。

2.1 专业的文献资源

高校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是以学科和专业来配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文献体系,大量的有价值的社科类书籍、报刊足以丰富读者文化生活。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网络资源、各类中外文专业数据库、高校图书馆间的数字化联盟,必将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对社会公众开放,对于信息资源尤其是专业类信息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公众来说,将能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是对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2.2 丰富的人力资源

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从事具体业务的馆员、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还拥有文献检索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据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具有3万多名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馆员,其中大多数馆员是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所学专业丰富,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馆员也逐年增多。如果这些人力资源不仅仅只为师生服务而为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所长,将成为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公共文化优势的有力支撑,同时馆员专业化的服务能够极大的满足公众获取专业信息的需求。

2.3 总分馆的地域优势

高校以多校区模式进行办学,这也就衍生出了高校图书馆的总分馆管理布局。实现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这样的地理分布特点不仅可以使这一服务惠及更多的公众,而且也将为公众对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以及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带来便利。

3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创新探索

3.1 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管理模式上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性管理理念,将高校图书馆发展成开放型的信息服务机构。调整自身的运行机制,建立权责明确、高效运行的组织结构和绩效管理机制。同时在馆员中普及服务社会的意识,将开放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使全体馆员充分意识到为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的必要性,在服务中不断发掘改进措施和新的服务方式。将为高校师生服务和为社会公众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协调其因资源利用可能引起的冲突,实现对两者有效的统一管理。

3.2 服务延伸的创新

除了借阅、展览、讲座、宣传辅导等传统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电子资源开展具有高校图书馆特色的延伸服务,利用网络这个大空间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搜索、信息浏览、信息揭示、数据下载、政策查询等网络化的创新性服务。[2][3]

3.2.1 新载体与新阅读

新型载体形式、先进的阅读方式,为公众提供宣传、服务。如室内外IP-News电子报栏、多点全息触控屏等电子报纸、电子图书阅读等,读者通过触摸方式就能方便地选择、浏览报纸、回溯期刊、回溯报纸等信息,以多元的服务模式为社会大众提供全新的阅读途径。

3.2.2 手机短信告知服务

这是一项以手机短信方式进行的提醒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为特定延伸服务群体提供手机信息支持服务,将馆藏变化、新书目、各类展览、各种公益性讲座、创新的服务项目等等与读者相关的实时性和个性化的信息进行推送,这将极大地方便读者,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由于手机的双向交互功能,读者可以用手机主动定制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高读者对延伸服务的满意度,扩大高校图书馆在延伸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3.2.3 FAQ信息服务

FAQ即“常见问题”(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咨询服务,是一种常用的在线读者服务手段,多种形式的网上咨询服务之一。读者特别是社会公众网站上都可以看到FAQ,在那里列出了一些读者利用图书馆常见的问题,FAQ的价值在于经过简单的解释说明就可以解决一些看似简单但不经过说明可能很难搞清楚的问题,使读者驾轻就熟地利用图书馆,这样不仅仅节省了大量的读者服务成本,还提高了读者满意度。

3.2.4 虚拟参考(Virtual Reference)

虚拟参考(Virtual Reference),也称E参考(E-Reference)是图书馆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信息参考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在国外已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项目,这项服务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重视,它是在数字环境下,以人力资源为媒介,以网络为传输手段,以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电子手段如E-mail、Web表单或实时聊天等形式向用户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答式服务。其实质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的手段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获取所需信息。

3.2.5 博客(blog)延伸服务

博客通常被称为“网络日志”,它具有内容个性化、更新及时化等特点。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Blog对拥有的大量学科门类齐全、载体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信息揭示与知识过滤,并将过滤后的信息重组后传递给读者,而读者也可以将信息再传递给其他人,从而使知识获取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书目导读、新书书目、影像资料也可推荐在Blog上。为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公众提供专门的Blog,使其了解更多的所需服务信息,如特种文献的需求、政府信息的公开等,同时通过读者关于Blog的评论图书馆就可及时了解用户的最新需要,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创新性的质量。

3.2.6 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用户可以从图书馆网站所提供的全部馆藏数字资源里,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组织在My Library中,以后访问My Library,读者将获取与此相关的最新内容。工作原理是为每一个用户建立策略文件,内容包含用户的帐号、密码和用户选择的一些常用的、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清单参数。这个文件以Cookie的形式被保存在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硬盘中,或者保存于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当用户以后访问My Library Web页面时,策略文件中的参数被提取出来,通过Web服务器返回定制的页面内容。

4 结语

文化是“软力量”,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持续不断的,它能够提升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图书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把握竞争发展的契机,转变服务理念和创新延伸服务,在服务师生的同时,承担起服务大众的责任,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4]

[1]龙军,吴丽娟,蒋文晖.构建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2011,(1):24-26,35.

[2]凌秀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探讨:温州市图书馆延伸服务浅议[J].晋图学刊,2010,(2):51-55.

[3]刘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12):38-39.

[4]郭莎.高校图书馆应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贡献[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70-71.

猜你喜欢

馆员服务体系图书馆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图书馆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