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德重 百岁情深

2011-11-20何沁学

对联 2011年15期
关键词:诗联运城市分会

●何沁学

2011年7月12日,在山西省闻喜县侯村乡寺底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河东楹联文化第一镇”东镇诗联分会的60余名会员,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举行一场盛大的“楹联葬礼”。来自河东楹联网和东镇分会的百余副饱含深情的楹联,记述着老人不平凡的一生,歌颂着老人的高尚品行与节操,表达了联友们对老人的无限崇敬之情。

老人名叫武玉梅,今年102岁,是闻喜县仅有的两位百岁老人之一。她出身于一个崇尚礼仪的农民家庭,少丧父母,体弱多病,是祖母的精心抚育使他长大成人。在经受了战乱和贫苦的煎熬后,形成了她机智、勇敢、耐劳、顽强、刚毅、不屈的优秀品格。日寇投降前后,她和丈夫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她的家里也成为我党工作人员的联系点、避风港,经受了无数次生死的考验。1948年土改时担任妇女队长并加入了共产党,先后任乡、县人民代表、人民委员,村副社长、党支部书记。她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曾获乡、县、地区几十次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五十岁以后,因积劳成疾,不再担任干部,但是一直关心集体事业,精神豁达,坚持做好事。晚年,子孝媳贤,家庭幸福,深受群众尊敬。

寺底村是远近闻名的一个文化村,有诗联会员20多名,是东镇诗联分会的一个活动小组,也是运城市楹联学会命名的第一批“河东楹联文化村”。老人的儿子张英杰就是诗联会员。在2009年,村里小组配合东镇分会曾为老人搞过一次“百岁寿庆”送中堂活动,展示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老人去世后,张英杰主动邀请村小组和东镇分会策划这次“楹联葬礼”。

各级学会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和老人的经历,纷纷撰联示挽。

运城市楹联学会的挽联是:

此时莫恸,问百年上寿,几人能有?

而后永承,铸一脉德风,八面同钦。

闻喜县诗联学会的挽联是:

老革命,老代表,老党员,老寿星,老者何为?看高格如玉,真品似梅,西柳有型扬硕范;

新征程,新文明,新社会,新境界,新之共步!愿桑梓效仁,后昆承范,家声接踵铸丰碑。

东镇诗联分会的挽联是:春秋百岁若一瞬;教诲一堂越百年。

在葬礼当天,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老人的家人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却意外发现了老人的遗嘱。打开一个发黄的纸包,里面有一沓人民币和一张纸条。打开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在我去世后,请务必把这些交给组织,特殊党费1000元,村委会500元,老年协会500元,小学500元,诗联学会500元。老人的儿子念完后,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动得留下了热泪。县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当场组织侯村乡党委、村干部以及所接受捐赠的负责人召开了座谈会,并号召全县的党员干部要向吴玉梅老人学习。

武玉梅老人走了,她带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带着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带着所有人的牵挂,无疾而终。他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什么,却把仅有的、不知积攒了多少年的3000元钱,无偿捐给了组织和社会。初衷不改,浩气依然!这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无我大爱将永远激励我们为闻喜的各项事业发展而贡献力量!正如运城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何沁学根据老人102岁的年龄撰写的102字长联:

几人能百岁,想对党政忠,

对集体公,对家业勤,对长辈孝,对乡邻睦,对儿女慈,对名利淡,方知仁者无敌,美玉无瑕,史册流芳同仰望;

七月献斯生,诚让条山恸,让厅堂冷,让肝肠断,让孤梦残,让西柳悲,让功德驻,让懿范存,当见适之有寿,寒梅有品,春秋励志共传承。

武玉梅老人,我们永远怀念您!

猜你喜欢

诗联运城市分会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安徽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顾勇涛当选中国西班牙商会上海分会会长
群策群力 迈向百年
溽暑大梨树挥毫
前腳放生 後腳撈魚
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2009年度国际展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