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创建与完善

2011-11-16冯宗国

采矿技术 2011年6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管理系统标准化

冯宗国

(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4)

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创建与完善

冯宗国

(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4)

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一切活动均依据戴明循环理论(PDCA)的原则,以14个要素为主要运行内容,实施痕迹化管理,其实质概括为“做我所写,记我所做”。试运行阶段通过严格实行管理上的标准化推进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坚持持续改进原则,实现本质安全。

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矿山企业

0 引言

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标准化是一个通过人员、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与管理机制等因素的有机整合、相互作用来实现矿山企业长期安全的动态运行的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系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11月以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 2007-2006),该规范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2009年6月,总局颁布《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0号),说明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和变更时,金属非金属矿山独立生产系统和尾矿库在提出延期申请之前6个月内经考评合格达到安全标准化等级的,可以不提交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但需要提交安全标准化等级证明材料。同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未降低安全生产条件,并达到安全标准化等级二级以上的,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直接办理延期手续。2010年7月,《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下发,提出全面开展安全达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1]。

上述规范、文件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同时也说明了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矿山企业在创建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专门成立了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以及督查小组,明确安全标准化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及各级人员的工作任务,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分为准备、策划、实施与运行、监督与评价、改进与提高5个阶段,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创建并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现场作业环境、现场操作规范程度等相比传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而言,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1 安全标准化的创建

1.1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及领导

矿山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需成立安全标准化组织及领导结构,人员由矿级领导及安环部主要成员承担;制定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细则;每月组织召开安全标准化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布置当月工作任务;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的原则,适当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绩效考核奖励;安全标准化督查小组对各单位、部门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评,其结果与安全绩效直接挂钩。

1.2 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创建

1.2.1 宣贯与培训

宣贯与培训是安全标准化创建的至关重要环节。宣贯的目的是让企业全员明白创建安全标准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目的和意义,培训的目的是使企业各级人员明确各自在安全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所需要承担的任务及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任务。矿山企业可聘请相关专家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广播、内部电视台、宣传橱窗、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员工宣贯安全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各部门也可自行组织相关知识竞赛,邀请安监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文化下基层活动。在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的不同时段,矿安环部组织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知识培训。对于职工较多的大型矿山企业,宣贯和培训工作一次性全面铺开较为困难,因此可实行“以点带面,分级展开”的原则,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保证培训人员的全面性,提高广大员工对安全标准化工作本质的认识,全面、深刻地掌握安全标准化创建的相关知识、技巧。

1.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安全标准化创建的核心部分。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使全员能客观地认识各自所在岗位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能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为安全管理指明方向,指导员工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实行闭环控制,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考虑到参与风险评估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企业风险的特性,危险源风险等级的确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LEC法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L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下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D为危险性分值。

图1 风险管理控制流程

1.2.3 体系文件的编制

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文件的编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 2007-2006)的要求,在企业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现状,确立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编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文件、应急救援预案等支撑性文件;根据支撑性文件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格式规范化、操作人性化的运行记录表单;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关键任务,针对关键任务编制作业指导书。体系文件针对安全标准化的14个要素的如何运行、运行中的优奖劣惩、如何改善提高等均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为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2.4 管理系统的运行

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试运行是指遵照体系文件全面执行安全标准化系统14个要素。试运行过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做我所写,记我所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痕迹化管理。试运行的目的分为3方面:一是遵照体系文件运行14个安全标准化要素,实现安全生产;二是检验体系文件的合适性,及时进行修正和改善;三是对运行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生产过程基础数据与以往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找出规律,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说明。如对试运行期间的事故、事件报表进行分析,找出发生频次较高的事故、事件类型,在制定预防措施遵照执行的同时,对事故、事件基础数据进行新一轮的监控。

2 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完善

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极大地改善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但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大幅度推进的时间不长,部分地区对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完成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企业无具体考核措施,安全标准化工作还有以下亟需改进的方面。

(1)严格遵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相关文件对各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各地区也应根据创建的进度情况制订相关细则,将安全标准化的创建情况纳入各级领导阶层的责任考核。创建共享的安全标准化考评信息系统,及时公布各地区的安全标准化创建及考评工作进展情况,其公开性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对各单位起到了监督的作用[2]。

(2)规范考评人员的管理。安全标准化等级的确定是取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得分的最低等级。其中安全绩效是企业在考评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而标准化得分则会受到考评人员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专业背景、相关资质等因素的影响。

(3)端正思想认识。创建安全标准化不是为了“达标定级”,而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搞好安全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密切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充分考虑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工艺、不同人群所呈现出的不同特性来评定企业的风险情况,重点抓住制约自身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控制不同级别的风险,同时,吸取其他企业的优秀之处,以一种适合自身条件的方式来创建安全标准化。

(4)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注重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内容繁多,涉及人员和范围较广,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光靠领导和组织者的力量远远不够,只有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群抓群管,努力营造安全管理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氛围[3]。风险总是存在于每一个员工的具体行为或所处的环境当中,只有积极参与了安全工作,员工才会深刻地体会到其自身既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参与者,又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实施风险控制的执行者,更是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受益者。

(5)强调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动态管理。安全标准化建设本身就是个过程建设,只有扎实地做好每一个过程,才能达到安全标准化的预期效果[4]。

安全标准化提倡用新的管理模式灵活地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根据“PDCA”的原则不断地发现并改进不足项,每一个过程都要比前一个过程至少多一个亮点,而不是“无事即说明安全管理完全到位”。安全生产管理虽然是一项管理工作,但是这项管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则体现在生产现场,重点是管理和作业的标准化。因此,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以及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总安全生产方针。

(6)加强培训的闭环管理[5]。培训是贯穿安全标准化创建的一条主脉,安全标准化的14个要素均提到了培训。培训应注重效果,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应达到能全面融会贯通培训内容的效果。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培训的闭环管理: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培训—学员培训效果反馈—培训老师考核—培训总结。

3 结语

安全标准化的创建是一个持续改进、动态管理的过程。矿山企业通过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能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从根本上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真正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实现本质意义上的安全。各矿山企业应以戴明循环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安全标准化的14个要素为基本落脚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并解决在创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寻适合本矿的安全标准化创建之路。

[1] 王云海.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J].劳动保护,2007,(2):14-15.

[2] 朱栗宝,罗周全,罗贞焱,等.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问题及对策[J].矿业工程研究,2009,24(4):43-46.

[3] 朴 宇.非煤矿山企业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劳动保护,2010,(5):32.

[4] 裴文田.金属非金属矿山标准化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119-122.

[5] 李晓磊.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完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253.

2011-06-27)

冯宗国(1984-),男,湖南怀化人,主要从事矿山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管理系统标准化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探索高原矿山企业党建工作“六有+N”模式
标准化简述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