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

2011-11-16徐晓勇雷冬梅吕昭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竞争力区域人才

徐晓勇 雷冬梅 吕昭河 陈 瑛

(1.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2.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1)

云南省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

徐晓勇1雷冬梅2吕昭河1陈 瑛1

(1.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2.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1)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进入,人才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因素,不同区域的发展状态越来越决定于其人才的总体实力,即人才竞争力。本文从区域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人才竞争力的特征以及在全国的位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云南省人才竞争力综合得分为-4.4558,在全国31个省区中排名第23位,导致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科技活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低。

云南;人才竞争力;主成分分析法

人才竞争力指的是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它是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比例、环境等各类人才因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显现的总体实力,是各类人才因素能量化的有机综合和高度凝聚[1]。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进入,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越来越成为了社会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人才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从一定程度上说,人才竞争力成为了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因而研究分析如何评价人才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就成为人才战略的核心目标和人才工作的核心内容。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由于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人才形成能力和人才效能都比较低。本研究根据云南人才队伍的特点,从区域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模型,了解云南人才竞争力的特征以及在全国的位次,明确阻碍人才竞争力提高的薄弱环节和发展方向,为云南人才发展规划指标的设定提供支持。

1 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模型

基于人才竞争力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许多研究者设计了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我国较早开展这方面工作的,陆晓芳等在借鉴国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GDP、人口文化素质、居住环境等9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等12个省区的人才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2],倪鹏飞、刘国新、张厚和、戴志伟、陶锦莉等学者也对区域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他们运用综合评价赋权法(权重法)、多元统计法、模糊数学法、效用函数法、集对分析法(SPA)等方法对人才竞争力进行计量分析,这大大地拓宽了人才竞争力评价的技术方法[3-7]。目前比较成熟和常用的是综合评价赋权法(权重法)。权重法根据权重系数产生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情况。本文采用以主成分分析为技术的客观赋权方法,对云南省人才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人才竞争力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有机体,在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指标选择的系统优化原则;可比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遵循以上原则,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我们从人才规模、人才素质、人才投入、人才产出、人才环境五个方面,选取了18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人才规模指标。人才规模指标主要反映人才总量水平,它包括人才存量与人才的产生量。人才存量主要是通过从业人才数量以及从事科研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来表征,具体选择的指标为:人才总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人才产生量则是指每年区域中产生的进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新增人才数量,主要包括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人数。人才规模指标主要反映区域人才的总体状况,是对人才整体规模大小和数量特征的说明,是人才竞争力的基础指标。

(2)人才质量和结构指标。人才质量和结构指标主要反映区域人才的素质状况和结构状况,是对区域人才质量的表征,也是人才竞争力的基础指标。具体选取指标为:高层次人才比重、人才密度、人才学历结构比。其中高层次人才比重用院士和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在人才中的比重来说明;人才学历结构比是用人才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来表征。

(3)人才投入指标。人才投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该指标体系与教育、科研的投入以及专门的人才培训投入有关。具体选择的指标为:高等教育投入经费、科研投入经费和R&D经费。

(4)人才产出指标。人才产出指标主要反映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具体选择的指标为: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人才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人才的经济增长效率。其中人才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是通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创业份额来表征;人才的经济增长效率则是通过单位人才所导致的经济增加值来表征,即GDP与人才数的比值。

(5)人才环境指标。人才环境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个人收入、消费、交通、住房、人居环境、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对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影响力。这一指标对于人才聚集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自发调节区域间人才的流动水平,从而影响人才的效能,进而再影响人才竞争力。本研究中选择个人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就业率作为评价指标。

表1 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

2 指标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评价、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6-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区市的统计年鉴。为了真实反映各指标对人才竞争力的贡献,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对人才要素竞争力进行评价。在进行主成分分析前先要对数据做如下处理:

(1)指标的同趋化处理。评价指标中可能同时存在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为例使其具有可比性,要将负向指标正向化,采取的方法是求其倒数。

(2)指标的标准化处理。由于每个指标单位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将它们做无量纲化处理,从而使它们具有可比性。标准化的具体公式为:

其中,Xij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值,xij为各指标原始值,xj为各指标的平均值,Sj为各指标均方差。

在获得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主成分载荷矩阵等。在确定主成分个数时,只要前m各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即可,这样可以较少的指标个数来概括原来指标的对比法信息,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由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各主成分的得分系数:

其中,fi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系数;Kij为第i个主成分对第j个原指标的载荷量。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累积贡献率的比重wi作为各主成分得分系数的权重,就可得到人才竞争力指数F的计算公式:

3 云南人才竞争力分析结果

根据本文设计的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对2005年和2007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人才竞争力进行综合测度,并根据测度结果对云南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3.1 人才竞争力测算结果

运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模块对全国31个省市区2007年人才竞争力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方差贡献率矩阵和主成分载荷矩阵。由于前四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超过了85%,根据主成分分析原理认为前四个公因子足以代表原来18个评价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因此提取前四个主成分进行计算和分析。

利用公式(2),通过主成分载荷系数和各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计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系数;同时利用各主成分得分系数,以及各主成分贡献率占累积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通过公式(3)计算出全国各省区的人才竞争力综合得分,具体见表2。运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获得云南省2005-2007年人才竞争力变化情况(见表3)。

3.2 云南人才竞争力结果分析

从表2,表3可以看出,2007年云南省人才竞争力综合得分为-4.4558分,居全国第23位,在全国属于竞争力较弱的地区,与北京 20.990 9、上海 13.101 2、广东12.783 0的得分相差甚远;在西部12省区市中排名中游,但与西部领先的陕西、四川等省的差距较大,仅略高于新疆、西藏、甘肃、青海、贵州和宁夏;在2005-2007年间,云南省人才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别为-4.298 45、-4.262 4、-4.455 8,三年间竞争力分值变化变化不大,在全国的排位则在第23位和24位间徘徊。

通过比较不同人才竞争力指标在各主成分中的载荷量的大小,可以对挑选出对提高人才竞争力影响较大的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中,科技活动人员数、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人均GDP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载荷量值较大,因此第一主成分可视为人才竞争力的科技因素和经济因素;在第二主成分中,人才密度和高层次人才比重的载荷量值较大,第二主成分可视为人才的质量因素;在第三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中人才经济效率和就业率的载荷量值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综合考虑各指标在四个主成分中的载荷量值和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我们发现对人才竞争力影响最大的前8个指标分别为: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人均GDP、科研投入经费、R&D经费投入、研究生毕业人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专利申请数。分析这8个指标可以发现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工程师人数、科研投入经费、R&D经费投入、研究生毕业人数和专利申请数这6个指标一类为与社会的科研活动息息相关,而人均GDP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因此,社会的科研建设和经济发展对于云南人才竞争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人才竞争力综合得分的计算,我们发现云南省在全国属于人才竞争力较弱的区域。一方面这与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支撑人才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对滞后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这也严重制约着云南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培育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提高人才竞争力,实现人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实现云南从资源型经济增长转向智力型增长的关键途径。根据对不同人才竞争力指标在各主成分中的载荷量的大小的分析,本文认为决定不同省区在全国人才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科研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提升云南省人才在全国的竞争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表2 2007年各省区人才竞争力得分

4.1 加大科技投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科学研究不仅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形成的主要途径,也是人才发挥其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因此区域科技活动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人才竞争力的强弱,也决定了人才的最终能效。云南要迅速改变科学研究在全国处于较为落后地位的局面,增强区域人才竞争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发展实用性科学研究。

4.2 强化人才强省战略,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同

要进一步增强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意识,把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同时,大力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把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智力资源的轨道上,一方面同过人才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以经济发展和良好的收入预期来吸引人才,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4.3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和人居环境培养、吸引人才

云南省作为西部的重要少数民族聚居省份,应当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增加人力资本储量;同时还要利用本身的一些有利条件,如环境优美,适合人居等,大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表3 2005-2007年云南省人才竞争力变化情况

(编辑:刘照胜)

[1]倪鹏飞.城市人才竞争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J].中国人才,2002,(10):14 -18.

[2]陆晓芳,王川,赵树宽.人才要素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3(3):82 -85.

[3]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No.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95 -100.

[4]刘国新,冯淑华,赵光辉.中部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2):47 -48.

[5]张厚和,方培华,孙伟,等.苏州市人才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5-129.

[6]戴志伟.宁波人才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483):189 -190.

[7]陶锦莉,郑洁.长三角地区人才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9):21 -25.

Study on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 Yunnan Province

XU Xiao-yong1LEI Dong-mei2LV Zhao-he1CHEN Ying1
(1.Economic Institute for Population,Resourcs and Environment,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2.Institute of Land&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Yunnan 650221,China)

Entering knowledge economy society,talent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romoting factors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Development st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determined more and more obviously by the talents’overall strength,namely,talent competitiveness.In this paper,from the angle of regional comparison an evaluation system and model of talent competitiveness were constructed;then wit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nce ranking of talent competitivenes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talent competitiveness of Yunnan province in 2007 was-4.4558,ranking 23 among the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in the nation.Low level of sci-tech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was the main cause of week competitiveness.

Yunnan Province;talent competitivenes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962

A

1002-2104(2011)03专-0263-04

2010-12-19

徐晓勇,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资助。

猜你喜欢

竞争力区域人才
人才云
分割区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区域发展篇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