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农户生产效率研究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2011-11-16李祥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户主西藏自治区西藏

李祥妹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欠发达地区农户生产效率研究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李祥妹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在2009年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法(DEA)探讨西藏不同区域农户生产效率,认为西藏农户生产效率差异与农业生产中自用价值的计算有关,若考虑自用价值,在固定生产规模报酬(CRS)假设下,平均生产效率为0.653,其中拉萨市最高(0.784),日喀则市最低(0.277);若不计入自用价值,山南与那曲地区呈现最高生产效率。表明西藏农户收入中自用价值占了较大比例,扣除自用价值,收入大幅减少,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提高农牧户生产商品率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农户生产效率;生产规模报酬;数据包络法;农户收入;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2009年全区常住人口290.03万人,乡村人口221万人,占7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 532元,为城镇居民的26.08%,为全国平均值的68.54%,促进西藏农牧业快速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是西藏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西藏农牧业发展研究集中于农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政策[1-4]、农牧业发展效率[5-6]、农牧民收入现状及增收对策[7-8]等三个方面,侧重于政策分析和产业发展途径,忽视了农户行为。基于此,本研究利用2009年西藏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以数据包络分析法来测度农户产出效率,分析影响产出效率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探讨提高农户生产效率的方法,为制定西藏农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农户生产效率研究进展与方法

1.1 农户生产效率研究进展

农户生产效率研究起源于1970年,测度方法有两类:参数方法,如自由分布法(Distribution-Free Approach,DFA)、随机边界法(Stochastic Frontiers Approach,SFA)等;非参数方法,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为代表。由于DEA方法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单位效率衡量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农户生产效率分析方面。D’Haese,Alemdar andören,Gorton and Davidova,Wadud and With 等为代表研究区域有孟加拉国、波兰等[9-12],这些研究除了核算生产效率外,还探讨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其中农户规模是最常见的考虑因子。

1.2 模型与方法

DEA是利用数学归纳法将每个生产者的投入、产出项投射在空间中,客观地给予所有受评估单位或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 unit,DMU)最有利的权数值,以寻找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的生产边界,并以此计算各DMU相对效率值的方法。该效率值是距离函数的倒数,距离函数di的定义如式(1)所示:

式(1)中,L(q)代表由投入x可生产的产出q所形成的投入集合(input set),x与q分别代表投入与产出向量。

假设农户A只用x1及x2两种投入来生产产出q,则L(q)是以等量曲线SS’为边界的投入集合(见图1),农户A的距离函数为:

假设农户生产为固定规模报酬(Constant Return to Scale,以下简称CRS),若农户投入组合落在图1中SS’上,则为完全效率农户,如未落在SS’上,则BA线段表示农

图1 投入面的距离函数

户A在不改变产出情况下能等比例减少的投入部分,BA/OA表示为了达到生产技术有效率,原始投入必须减少的百分比。此时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即距离函数的导数:

根据(3)式的定义,若TE=1,即农户投入组合落在SS’上,表示农户技术有效率,若TE<1,则农户为技术无效率,TE介于0与1之间。

DEA的优点主要在于可利用线性规划来求解,且可在不需假设农户生产行为的情况下来衡量各农户的生产效率,同时能够根据农户生产规模报酬的可变性(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VRS)及不变性(Constant Return to Scale,以下简称CRS)而进行相应的变形。

在CRS下,假设有I家农户,DEA模型可表示如(4)式:

式中X与Q分别为所有农户的投入与产出,θ为一纯量,表示第i家农户的效率值,且0≦θ≦1,若θ=1,则该农户达到技术有效率。若放宽为VRS,则需加入以下限制式:

(5)式的意义在于确保生产前缘不会通过原点,即生产前缘必为凸集合(convex set)。在CRS时,若投入为零,产出亦为零,但Banker et al.认为,并非所有农户均有最适规模报酬,当投入不为零时,也可能产出为零,故提出(5)式假设。

根据上述模型,结合西藏农户实际,本研究同时纳入CRS及VRS的技术效率讨论计算西藏各区农户生产效率,比较各区的差异程度。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1 抽样方式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2009年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首先依照生活条件、主要产业、地貌形态、社区发展程度等将各地市所辖县(区)分为优、中及劣三类,此为第一层;再从各类中选择县别,依据同样原理,在县域内将各个乡分为三类,此为第二层,以此类推,一直选择到农户,在每一个区域内都有基本相同数量的富裕户、中等户和贫困户,并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农户进行随机抽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共调查西藏7地市25县72乡201村763户,有效本为679户,样本有效率达89%。

2.2 调查样本概况

西藏农牧区居民受访户户主受教育程度低,那曲地区受访户主中仅有8.6%接受了小学教育;昌都地区受访户主仅有17.5%接受过教育,其余82.5%从未受过教育,阿里地区未受过教育的户主比重为70.3%,仅林芝地区有52.2%的受访户主接受了小学及中学教育,教育滞后是影响西藏农户生产效率的因素之一;从家庭人口组成看,各区受访户户均人口介于5-8人,山南及林芝地区女性户主较多,拉萨市、昌都、日喀则、那曲、及阿里地区主要为男性户主。

根据统计口径,本研究中农业收入分为农作物收入、资源性收入、畜牧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及其它农业收入等五个部分。西藏自治区以农业及畜牧业为主,山南与昌都地区主要源于冬虫夏草的收入较多。阿里地区畜牧业收入高,狭义农业收入比重很低。

非农业收入包括劳动收入、财产收入及移转收入三类,日喀则地区财产收入较高,非农业收入比重低;阿里、昌都、拉萨、那曲等地市因较多的政府公共投资及矿产资源开采,非农业收入比重高。

3 分析结果

3.1 调查农户投入产出变量

本研究中产出变量为农业收入,包括出售及自用价值,投入变量包括农家自给肥料、化学肥料、农药、种子、能源等,农地设施包括草地围栏及牲畜棚圈等。

利用DEA模型与DEAP 2.12软件来进行西藏农户效率分析,从计入自用价值和不计入自用价值两个途径求算西藏自治区7地市每一调查农户平均效率值,分析区域间差异,探讨这两者对调查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各地区提高农户技术效率的途径。

3.2 调查农户技术效率

计入自用价值时,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如表1。在CRS假设下,全区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653,说明调查农户可减少35%投入来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从地区差异看,日喀则地区技术效率改善和提高的空间较大。放宽至VRS前缘假设,全区调查样本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868,仍有降低13%投入的改善空间。地区之间平均值介于0.775 -0.945 之间,拉萨市最高,日喀则最低。

若不计入自用价值(见表2),假定CRS前缘,西藏各地市调查农户技术效率值降为0.385,其中表现最好的为山南地区(0.608),日喀则地区最差(0.175)。若放宽为VRS,则各地市调查农户技术效率值为0.833,其中前三名分别为那曲地区(0.939)、拉萨市(0.874)及昌都地区(0.852),不计入自用价值,西藏各地区生产效率提高空间更大。

比较表1及表2,如以CRS作为技术前缘假设,计入自用价值的农户技术效率明显优于未计入的标本,达到技术效率的农户亦多。即使放宽至VRS的假定下,计入自用价值仍高于未计入的效率,但各区之排序会发生变化,技术效率最高者为拉萨市,若不计入自用价值,技术效率最高者则为那曲地区;无论在CRS还是VRS的假定下,日喀则地区技术效率总是最低,表明该区内农户差异较大,对照平均收入可知,日喀则地区调查农户人均收入位居第三,但却未获得较高的技术效率,其原因可能来自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这与日喀则地区自然资源内部差异较大吻合。

表1 西藏各地区调查样本技术效率值(计入自用价值)

表2 西藏各地区调查样本技术效率值(不计入自用价值)

4 主要结论

通过上述模型,利用DEA分析西藏7地市调查农户生产效率,有以下结论:

(1)从7地市调查农户收入和支出结构看,拉萨市非农收入比重最高,户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拥有较高的技术效率;林芝地区户主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计入自用价值前提下,农户生产效率居第二位,具有较强的发展势头。

(2)西藏7地市调查农户的生产效率受是否计入自用价值影响较大,计入自用价值时,无论是CRS或者VRS的假定下,拉萨市均表现出最高的生产效率;若不计入自用价值,山南及那曲呈现最高的生产效率,说明拉萨市的生产效率来源主要是自用价值,山南及那曲地区则主要倚赖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出售价值。

(3)那曲地区以传统畜牧业为主,尽管在不计入自用价值的情况有较高的农户生产效率,但因为户主受教育程度最低,在全区产业循环中处于劣势,农户生产效率缺乏持续性。

(4)日喀则地区是西藏地域面积最大的地市,也是内部差异较大的区域,因此该地区调查农户技术效率较低,提高农户生产效率是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之,西藏7地市调查农户生产效率差异大,尤其受自用价值的影响,未来发展中应以发展农村教育为基础,提高户主受教育程度,提高区域农牧产品的商品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户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区域农牧民收入。

(编辑:田 红)

[1]杨明洪,沈颖.西藏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80-2003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16.

[2]孙自保,李萍,冯平.西藏农业生产结构分析及调整措施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6,(7):603-606.

[3]叶文显.论西藏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4):20-26.

[4]刘爱军,李祥妹.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129-133.

[5]宋连久,孙养学.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及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9-24.

[6]次仁央金,李军,金涛.试论西藏农业资源状况与种植制度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5):371-380.

[7]李祥妹,刘键,钟祥浩.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结构分析[J].地理研究,2004,23(4):561-569.

[8]李祥妹,刘键,王小丹,钟祥浩.西藏自治区农牧民素质对收入的影响[J].山地学报,2003,(S1):92-96.

[9]D’haese M,Speelman S,Alary V,Tillard E,D haese L.Efficiency in Milk Production on Reunion Island:Dealing with Land Scarcity[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9,92:3676 -83.

[10]Alemdar T,Ren M N.Determinat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heat Farming in Southeastern Anatolia,Turkey:A Nonparametric Technical Efficiency 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06,(6):827-30.

[11]Gorton M,Davidova S.Far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CEE Applicant Countries:A Synthesis of Result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30:1 -16.

[12]Wadud M A.Technical,Allocative,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Farms in Bangladesh:A Stochastic Frontier and DEA Approach[J].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2003,37:109 -25.

Analysis on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ibet

LI Xiang-mei
(College of Econonics & Manage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China)

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2009)in Tibe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rural households b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method.The results show:the difference of seven prefectures in Tibet relates to the value of output used by individuals.If considering the personal use,under the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CRS)assumption,the region's averag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0.653,amony which Lhasa is the highest,0.784;Shigatse is the lowest,only 0.277;excluding their own use value,Shannan and Nagqu showed the highest production efficienc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personal use takes a large proportion in Tibetan farmers'income,if the value of personal use is deducted,and the income substantially decreased,this will affect the output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Based on this,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farmers’income in the future i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reduce the value of own share.

household production efficiency;returns to scal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household income;Tibet(TAR)

F127

A

1002-2104(2011)03专-0259-04

2010-09-12

李祥妹,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及农村发展。

高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农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编号:70803020)。

猜你喜欢

户主西藏自治区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回来(外一首)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神奇瑰丽的西藏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一个人的西藏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西藏:存在与虚无
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