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者对旅游风景区的环境感知研究
——以五泉山风景区为例

2011-11-16苏欣欣李红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风景区旅游者旅游

苏欣欣 燕 子 李红伟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旅游者对旅游风景区的环境感知研究
——以五泉山风景区为例

苏欣欣 燕 子 李红伟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通过对旅游者旅游资源环境感知调查、态度分析,能了解旅游者对风景区的满意度,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五泉山风景区为例,结合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研究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的环境感知,结果显示: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旅游环境总体环境感知一般;对五泉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呈正面、积极感知,但是对饮食服务水平、旅游从业者服务态度、文化特色、环境设施等持保留态度;旅游者对在风景区内的环保责任和行为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旅游者对景区的忠诚度一般;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旅游规划方面应当更有所作为。

旅游者;环境感知;五泉山风景区

一个旅游者在选择合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时,所作出的主观判断有赖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每个对象的知觉及对它是否具有满足个人需要的认识。所以,对感觉和直觉的研究是理解旅游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开端。就感知主体而言,首先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感知。

对于成功的旅游发展、市场营销及现有和未来计划的顺利实施,旅游者的感知与态度,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及政策考虑内容。因此,对旅游者开展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和态度方面的调查研究极其必要[1]。国外学者研究旅游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视角比较多元化,采用一套评价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揭示的问题也较深[2]。我国学者对游客的旅游环境感知研究较多见感知于旅游市场调研过程中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7-9],感知内容侧重于旅游产品价格、旅游服务的评价等。所以,国内外学术界对游客环境感知研究都仅局限于旅游环境的某个侧面,对整个旅游环境感知分析较少[4]。

本文尝试运用环境感知理论,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将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的环境感知进行定量分析,包括旅游者对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感知研究,并且分析旅游者对环保责任和行为的态度以及旅游者的忠诚度。从中得出五泉山风景区出现的问题,为当地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加强管理和进行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 1 600多 m,占地267 000m2,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原有的亭台楼阁都已修葺一新,经过绿化和建设,园内曲径通幽,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山上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举办灯饰展览。五泉山每年有游客约150万人次。

市场抽样调查是旅游地形象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5]。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四部分:一是关于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即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来源等);二是旅游者对风景区的环境感知;三是旅游者对环保责任和行为的看法的调查[6];四是游客的忠诚度。旅游者对环境的感知由5分制来定量测定,1-5分别代表非常同意、同意、中立、反对和非常反对。游客的忠诚度主要测量指标有两个,分别代表游客的重游意愿与推荐意愿[3]。

调查时间为2009年4月5-6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制作大量的调查问卷,但是调查问卷的数量太少又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所以本次调查决定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在本次调查中共收回92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91份,占总数的91%。然后对调查问卷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表1 旅游者样本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

2 结果分析

2.1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旅游者职业情况:有效样本中企业员工12.5%,事业单位员工27.6%,学生35.5%,政府工作人员7.7%,商人5.8%,自由职业者10.9%。被调查者中男性51.2%,女性48.8%。受访者的年龄见表1。

文化程度方面:大学、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27.5%,大专文化程度者15%,高中文化程度者13.3%,初中文化程度者2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5.2%。受调查者的月收入集中在1 001-2 000元为多,占受调查者的37.3%,其次是500元以下者占36.1%,2 001-3 000元者12.3%,501-1 000元者占8.8%,3 001-5 000元以上者占3.3%,5 001元以上者占2.2%。

旅游者的民族构成为:汉族占受调查者的85.7%,回族占9.9%,其他少数民族占4.4%。游客有90.1%居住在兰州,其余9.9%来自陕西和其他省市地区。通过访谈得知,游客前来旅游的目的以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分别占35.2%和44.2%,探亲访友者为10.7%,而体育健身者仅占9.9%。

2.2 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的环境感知

2.2.1 旅游者对风景区自然环境的感知分析

五泉山公园的五眼名泉、佛教古建筑和怡人的气候是当地开展旅游、休闲度假的资源基础。本文选取风景区总体环境质量、水体污染情况、垃圾处理情况、植被覆盖率及气候等5项旅游自然环境指标,分析旅游者对其感知状况。对于五泉山风景区的环境质量游客有一定的感知,接近半数的人对其是比较满意的。但在水体方面,有71.4%的旅游者赞成“旅游产生的垃圾严重污染泉水,及其它水体”(见表2),其中泉水受污染最为严重,污染物主要是游客将纸币投入泉水中,另外有少量污染物是旅游者在游玩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垃圾。如何规范旅游者的这些行为值得注意。

在调查中,发现有28.6%的旅游者认为五泉山“旅游生活垃圾较多,环卫工作不及时”超过半数的人对五泉山的环卫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游客对五泉山风景区的植被覆盖情况的感知出现了分歧,有42.9%的人认为五泉山“旅游风景区的植被覆盖率低”,但是又有42.9%的旅游者认为其植被覆盖率较高。调查发现,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的气侯还是比较满意的,有57.1%的人认为五泉山“风景区的空气清新,气候怡人”。

表2 旅游者对自然环境的感知

2.2.2 旅游者对风景区人文环境的感知分析

对于风景区的交通状况,超过半数的人对其是满意的,有50.5%的旅游者认为“进出风景区及景区内部的交通状况良好”。但是在饮食服务水平方面,有一半的旅游者认为风景区内部及其周边饮食服务水平不高。对于五泉山风景区的娱乐设施,超过半数的旅游者认为比较齐全,均值为2.5(见表3)。在调查旅游者对于在风景区内的购物感知时,全部的被调查者都反对“在该风景区内所买到的东西物美价廉”,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风景区的相关部门急需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来规范风景区内的经营者的行为,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提高当地居民文化教育水平,激发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欢迎程度等等,是衡量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主要因素。从调查中可以看到,游客对本地旅游从业者有一定的感知,有12.5%的旅游者认为风景区内的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有62.5%的旅游者认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一般,两者合计达75%。这对五泉山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大制约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7.5%的旅游者认为五泉山风景区的知名度较高,大多数人认为五泉山没什么知名度,这对于五泉山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五泉山风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风景区的文化特色方面,有39.6%的旅游者反对“该风景区民俗、传统文化特色鲜明”,47.9%的游客认为其一般,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关旅游部门应该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多下功夫。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87.5%的旅游者赞成“风景区内古建筑装饰材料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风景区的相关部门应该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古建筑进一步遭受破坏。

表3 旅游者对人文环境的感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游客对在本风景区内旅游安全有正面的感知,其中有76.9%的旅游者认为“旅游安全保障好”。另外,大部分的游客(65.9%)感到五泉山风景区的“环境设施不足”,对此,五泉山风景区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

2.3 旅游者对环保责任和行为的态度分析

当问及旅游者对于其在五泉山风景区内的环保责任和行为时,绝大多数游客能够做到在游玩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并且“不在风景区内的建筑物上乱涂乱画”(见图1)。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受调查的旅游者对“向别人宣传环保知识”、“在风景区内遵守环保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则”和“使用循环产品(例如纸质或其他可降解的包装)”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但不尽如人意的是只有少部分旅游者能够自己主动做到。

图1 旅游者对环保责任和行为的态度

在与旅游者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旅游者都能感觉到五泉山风景区的水体及其自然环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并且受调查者中的多数人认为风景区内的污染应该由旅游相关部门来处理,也有受调查者认为风景区内的污染应该由政府环保部门、本地居民或当地社区团体来处理。

2.4 游客的忠诚度分析

对五泉山风景区旅游环境的总体感觉,受调查旅游者持保留态度,有62.5%的旅游者感知为“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在调查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时发现,只有25%的受调查旅游者对“如果有机会还会再来此地旅游吗?”的回答为“一定会再来”,绝大多数人会“看情况”。这是值得当地旅游企业和政府管理者注意的。但是在问及旅游者的推荐意愿时,有62.5%的游客对“是否会将此地推荐给他人吗?”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反映了五泉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还是有较大的吸引力。

3 结论

旅游者的环境感知是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一面镜子,通过对五泉山风景区游客的旅游环境感知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五泉山风景区的一些初步结论:

(1)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的环境持有较强的正面感知,而对其环境也存在不满意的地方,但是这种感知较为微弱。因此,对于一个处于西部的旅游风景区而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差异性的旅游产品,将非常有利于游客对五泉山风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2)作为一个环境型的旅游区,幽雅的环境和怡人的气候是目前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首位因素,因此,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必须规划好并且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环境名胜区和文化旅游资源。

(3)五泉山风景区的民俗、传统文化特色并不是很突出,所以,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让更多的旅游者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是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另外,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态度,提高旅游者对风景区购物的正面感知,也是风景区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4)旅游者对在风景区的环保责任和行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宣传环保知识、遵守环保规则及保护风景区的环境有很高的热情,但是自己已经做到的却并不多。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强风景区旅游立法与环境保护,促进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现阶段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的整体感知,政府和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旅游者的环境感知现状,适时调整策略,将旅游者的合理愿望和要求纳入旅游规划、旅游管理考虑范围之内,避免旅游者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向不满意方向转变,使得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五泉山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只是从一个时间断面研究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旅游环境的感知,其结论的普适性还不强,今后必须加强针对旅游者的连续、动态调查,并辅之以政府和社区调查分析,加强模型的构建、研究,才能更好地为五泉山风景区提供可行的旅游环境优化方案。

(编辑:田 红)

[1]卢松,陆林,王莉.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28(2):230 -233.

[2]徐克帅,朱海森,钱洛阳.乡村旅游者前后感知环境对比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3):76 -78.

[3]史春云,张捷,尤海梅.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J].地理研究,2008,27(3):703 -714.

[4]陈金华.游客对海岛旅游资源环境的感知研究——以东山岛为例[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7(2):10 -13.

[5]乌铁红,张捷,杨效忠.旅游地形象随时间变化的感知差异——以安徽天堂寨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1078-1086.

[6]陈金华,陈秋萍.居民对海岛旅游资源环境感知研究——以东山岛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2):81 -84.

[7]聂献忠.杭州市旅游吸引力、游客行为与旅游发展战略[J].城市研究,2000,82(3):50 -53,64.

[8]朱竑,李鹏,吴旗涛.中国世界遗产类旅游产品的感知研究[J].旅游学刊,2005,20(5):21 -25.

[9]白凯,马耀峰,李天顺.北京市入境游客感知行为研究[J].消费经济,2005,21(3):63 -67.

Study on the Tourist Perception of Tourist Environment:A Case Study of Wuquanshan Landscape Area

SU Xin-xin YAN ZiLI Hong-wei
(College of Cit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China)

By the survey and attitude of tourists,perception of tourism environment,we can realize tourists’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landscape areas.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 mindustry.The paper takes Wuquanshan lardscape area as a case,apply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ourists’,perception of Wuquanshan landscape area spot.The result of investigation shows:①in general,tourists have an ordinary perception of the entire tourism environment of Wuquanshan landscape area;②tourists have a positive perception of tourist natural environment,excluding the service attitude of the employed,the drink and food service level,culture features and environment establishment;③tourists have an ac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obligation and action of environment a protection;④tourists have an ordinary perception of faithfulness to the lands cape area;⑤tourism enterprises should update tourism products,and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tak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cial safety and local cultural development.

tourist;Cnvironment perception;Wuquanshan landscape area

F590

A

1002-2104(2011)03专-0239-04

2011-03-06

苏欣欣,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利用及环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风景区旅游者旅游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国家水利风景区(四)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