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限制开发区人口容量研究

2011-11-16陈克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口数量功能区青海省

李 娜 陈克龙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青海省限制开发区人口容量研究

李 娜 陈克龙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对主体功能区划分后,必然会由此突现一些问题,其中合理的人口容量就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连接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及华中地区的重要区域,其区域内有三江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该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青海省内限制开发区面积较大,其发展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青海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为基础,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利用适度人口容量的PRE预测方法,预测并讨论青海省限制开发区的适度人口容量,分析了适度人口容量和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意见,将对青海省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人口容量;P-R-E模型;限制开发区;青海省

从20世纪60年代,生态系统效用在决策中的作用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功能分区成为生态经济学的热点问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确定了建立我国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战略构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不同功能区将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根据党的十七大“编制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青海省有关部门对青海省的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和规划,结果将青海省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种主体功能区[1]。按照国家规定: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集聚经济和人口,将是未来人口布局的集中区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将不做为人口布局的主要区域。因此占青海省地域面积最大的限制开发区显得尤为重要,预测研究其合理适度的人口容量,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其研究结果将为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及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范本和实践依据。

1 人口容量与主体功能区的适度人口

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预测是人口容量预测的一种,那么,什么是人口容量?什么又是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呢?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最高人口,常常又称为人口承载量、人口载容量。它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2],是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多的人数,即区域极限人口。而一个地区的适度人口则是指该区域人口的合理容量,主要讨论人口增加与自然环境负载能力的关系。人口的合理容量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我们应看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科学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认为人类前途黯淡,必须科学地评价自然负载能力,寻求合理的人口容量[3]。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环境承载力来表示。它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它的重要指标。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由于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在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在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1991年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易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适度人口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欧美经济适度人口的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1910年纳特.威克塞尔(Knut.Wecksell,1851-1926年)在日内瓦国际马尔萨斯主义者联盟会议上,首次定义了“适度人口”概念。认为“适度人口”是一国工农业的潜力所允许的最大规模生产所能容纳的人口[4]。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hm2,播种面积1.93亿hm2,粮食总产量8.3亿t,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是16.6亿,15.1亿,13.8亿。而后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就适度人口做过量化分析研究,这些都为区域适度人口的测算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主体功能区的适度人口就是指能满足不同类型主体功能正常发挥前提下的人口容量,适度的人口容量能促进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的发挥,反之则会抑制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的发挥。而区域定量研究目标界定明确,政策涵义显著,现实性、时效性强,而且其研究结果的反馈对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影响力[5]。因此有必要对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进行预测,这也是人口容量及适度人口在区域研究中的实践和应用。

2 青海省主体功能区中限制开发区适度人口测算

青海省相关部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青海省的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进而划分出青海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其划分的结果:19个评价单元列为重点开发区,25个评价单元列为限制开发区,三江源、青海湖等2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列为禁止开发区,没有优化开发区。其中限制开发区占有的比重相对较大.对其适度人口进行预测与研究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1 模型与指标的选取

本研究采用了适度人口测算的PRE模式[6]。这种测算方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选取指标,按照多目标决策研究的方法,统一选取影响适度人口容量的指标。第二步,构建模型,根据选取的的指标构建回归模型。第三步,利用模型,测算各类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在区域适度人口容量的研究中选取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选取指标时要遵循可比性、代表性、可获性等原则[7]。人们常选取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水资源、粮食生产、矿产资源、森里覆盖面积、住房面积、土地资源等指标。鉴于青海省的省情,我们选取国内生产总值、森林—草地覆盖面积(森林和草地面积的均值)作为主要指标。但从主体功能区划看:GDP越高的区域,越适合布局人口,适度人口容量就越大;森林和草地覆盖面积越大的区域,即植被覆盖面积大的区域,越适合保护,适度人口容量就越小。在实际工作中草地覆盖面积与GDP这两个指标用于衡量适度人口容量时相互矛盾,我们为此对森林草地覆盖面积这一指标进行技术方向处理,采用“国土面积——森林草地覆盖面积”指标替代。因此我们最后选定了GDP(X1)和“国土——森林草地覆盖面积”(X2)作为青海省限制开发区适度人口容量研究的指标。指标选取后,根据朱宝树先生提出的利用人口、资源、经济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来测算适度人口的方法,建立青海省限制开发区P-R-E模型[6],在模型中:P现实人口数量、R资源人口容量、E经济人口容量,将X 1作为衡量经济人口容量的指标,将X2作为衡量资源资源人口容量的指标,最后借鉴此模型对青海省限制开发区进行适度人口容量测算。

2.2 适度人口测算

根据以上的研究方法,选取青海省限制开发区25个县中的(其中)20个县区作为样本。参考青海省有关部门对青海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选取的样本如表1:

表1 青海省各类主体功能区中限制开发区样本[1]

根据青海省东北部和南部不同的情况,可以先把以上样本分成两组。一组是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区的十个县。一组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地区即三江源地区的十个县。根据以上的研究方法,求出各个样本的R、E的数值见表2:

应用SPSS软件将表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限制开发区的回归模型:

表2 限制开发区P R E情况

3 结论

通过以上对青海省各类主体功能区样本人口容量的测算,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在两种方案中,在第一方案下,东北部地区10个样本中有9个的现实人口数量超过了预测的适度人口数量。说明该地区应该限制发展,适当控制人口数量。在三江源地区,10个样本中有4个超出了预测的适度人口数量,说明该地区尚有比较大的潜力,人口在多数县区尚有增长余地。在第二种方案下,东北部地区10个样本中有6个超出了预测适度人口。且超出的数量很少,说明,现状下该区人口容量合理,应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有利于该区的发展。三江源地区10个中只有3个超出了预测值,说明该区应该发挥其资源优势,可以合理开发,适当接受移民,稳定中谋求发展。就整个区域来讲,东北部地区的人口较稠密,应该适度控制人口数量。三江源地区的人口容量尚有结余,应该在限制中谋求发展。

表3 限制开发区适度人口预测

第二,经过测算我们可以得出,青海省主体功能区中限制开发区各个县区的人口数量分布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第一种方案下,就整个研究区域来说,有一些地区现实人口数量超出了适度人口容量的范围之内,因此,怎样进行人口迁移,使得该区域内人口与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根据实际情况,青海省有很大一部分地区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而且通过这样的测算我们不难认为,青海省就其生态重要性来讲,应该把生态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其生态环境的建设不光关系到本地区的长足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西部,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所以,通过到优化开发区从事非农产业、生态移民等手段,鼓励人口超载地区的人口外迁,以使得人口承载量限制在承载限度内。这方面还需要探索对移民的安置和补偿政策。

第三,青海省的人口政策的制定是协调该区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适度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落实人口政策控制并降低实际人口,以缩小其与适度人口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加速经济发展提升适度人口容量,以缩小它与实际人口之间的差距.[9]协调本地区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建设,制定相应的合理的人口政策,在生态功能为主的地区,加大力度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在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应加速经济发展以引入更多的需要迁移进入的人口。同时要转变人口观念,稳定生育率,并很好的实行,是本地区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本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当然,这需要政府积极引导,而且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在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重新调整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合理规划村镇和城镇布局,引导区内人口结构布局朝着符合主体功能要求的方向重新调整和优化。

此外,玉树地区地震对该地区的影响重大,但研究结果表明,玉树地区现实人口数量超载比较严重,那么,在震后重建过程中,应该合理调整人口数量。在外打工人口就地安置曾经被作为解决灾区人口安置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10]。还应该通过其他政策及措施来合理分配人口,以使得该地区在震后重建之后能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于 杰)

[1]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研究课题组,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研究报告[D].西宁,2008.1.

[2]丁金宏,人口容量与人口压力的理论模式[J].上海:经济地理,1991,(4):2.

[3]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张广裕,人口与环境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生态经济·旅游经济.2008,(4):51.

[5]陈家华,文宇翔,李大鹏,有关区域合理人口规模定量研究方法的讨论[J]人口研究,2002,5(3):26-27.

[6]朱宝树,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区域匹配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科学,1993,(6):36 -39.

[7]张峥,朱琳,张建文,等,我国湿地生态质量方法与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2,(20):50 -58.

[8]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省统计年鉴[D].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

[9]刘连兴,刘兴诏,德州市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5,8(4):44 -45.

[10]高晓路,陈田,樊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人口容量分析[J].地理学报,2010,2(2):175.

Research on the Population Capacity of the Restriced Development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LI Na CHEN Ke-long
(College of Life and Geography,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 871000,China)

After the division of major functional areas,some problems will inevitably emerge suddenly,of which rational population capacity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Qinghai province,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is an area connected with Tibet Plateau,Northwest China and Central China;the area has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such as Three-River District,and it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especially in the restricted zones within the larger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which has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This paper,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functional zones and also on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uses the PRE prediction method to forecast and discuss the optimal population capacity,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equate population capa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population transfer which will be of certain reference and help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functional zones in Qinghai province.

population capacity;PRE modeling;restricted development area;Qinghai Province

K901.3

A

1002-2104(2011)03专-0009-04

2010-10-28

李娜,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地理学。

猜你喜欢

人口数量功能区青海省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超15岁以下人口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2020年前俄人口数量将增至1.475亿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老龄人口数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