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跃然凭高来东风

2011-11-11李进卿何佩佩

决策探索 2011年20期
关键词:襄城县镇区城镇化

李进卿 何佩佩

引言:

襄城县茨沟乡,一个富有魅力、充满活力的乡镇,一个充满希望、孕育商机的摇篮,一个极具合作潜力和投资优势的美丽小乡。独特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发展环境,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组合,为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过去的五年,是这个魅力乡镇经济发展越过转折点步入新一轮增长的五年,是乡镇经济發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与跨越的五年。盘点五年来,该乡经济亮点令人振奋,各项事业发展突飞猛进。

回顾过去笑意浓,展望未来干劲足。为了总结和展示襄城县茨沟乡近几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激励全乡人民再接再厉,续写华章,记者一行来到了茨沟乡进行调查走访,通过采访该乡乡长乔亚强和副乡长耿延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到襄城县茨沟乡的城镇化推进之路和建设之路;通过与乡民交谈,我们也真实地感受到了城镇化建设给乡民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襄城县茨沟乡位于县城东9公里处,东与麦岭镇相邻,南临北汝河,与山头店乡相望,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全乡共有27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土地面积3.3万亩,51400人,人均土地0.68亩,乡域内有北汝河、文化河、柳叶江和颍汝灌溉总干渠,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洛界路、许南路、许平南高速公路从中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为了全面而又快速地推进城镇化,茨沟乡党委领导班子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是如何加快、如何提升成为摆在茨沟乡党委成员面前的一个难题。该乡党委书记盛亚涛及乡长乔亚强带领乡党政班子成员,经过研究,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特色城镇化。实施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走新型的特色城镇化道路,是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茨沟乡区域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因此,要把城镇规划的定位放在有利于发挥“该乡文化”优势、彰显区域自身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上,把规划建设的重点放在培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上,努力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城镇化体系。县域整体层面,着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城镇层面,集中精力建成一批加工制造、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等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的特色城镇,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是生态城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发展中,走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化道路,努力建设宜居城镇。首先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尽量避免城镇化对茨沟良好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坚持在开发中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其次要加大生态景观建设。发挥当地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城镇绿化系统建设,彰显自然生态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城镇景观环境。同时,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产业集聚 “强筋壮骨”

茫茫中原大地,众多产业集聚。近年来,茨沟乡党委、乡政府在襄城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形成了“西商、中果、南养、北粮”,农、工、贸一体化,种植、养殖和加工业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茨沟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产业梯次转移机遇,以创业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非公经济发展年”、“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等活动,强力推动招商引资。茨沟乡服务机构健全,成立了经济发展办公室,为落户企业提供周到细致的政府服务。以招商引资工作为主线,强化招商措施,创新招商方式,使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至今,全乡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29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超亿元项目3个。其中,舒莱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中平能天晶能源有限公司、金润新动力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已成为襄城县北工业聚集区的支柱。

目前,投资3.6亿元的舒莱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已经完工,投资9亿元的中平能天晶能源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投产,预计总投资达28亿元的金润新动力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已经初步建成并投产,并于2011年1月1日下线了20辆“新美景中文牌电动汽车”,现已投入到襄城县至许昌的客运当中。投资9000万元的标准化厂房建设,已完成一期六幢厂房建设,标准化厂房的建成对企业的投资创造了更加优良和方便的投资环境。

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使茨沟乡成为全县经济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乡镇,同时,茨沟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出台了《茨沟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客商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明确提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不限”、“三不论”、“两个零”。即不限范围、不限比例、不限规模、不限成分、不限人员;不论何种形式、不论企业性质、不论归谁所有;零地价、零接触。该乡服务机构健全,成立了经济发展办公室,为落户企业提供周到细致的政府服务。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逐渐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良的政府服务,茨沟乡成为襄城县的东花园和全县工业建设的亮点。

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茨沟乡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域内有北汝河、文化河、柳叶河和颍汝灌溉总干渠,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这为该乡农业发展带来了便利的条件。近年来,茨沟乡把农业产业调整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工程”来抓,依托传统优势,着力培育特色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该乡农业方面已初步形成三大特色园区:万亩林果示范园区、千亩优质粮示范园区、养殖示范园区。

一是培强三大特色园区。以武湾、肖庄为中心的万亩林果示范园区,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掘潜力,在推动林果业上档晋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冷冻厂、纸箱厂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开发园区的旅游观光功能,提高综合效益。200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引进新品种58个,推广实用新技术96项,园区面积发展到1.3万亩,涉及农户1800户,户均收入3.6万元。以菜孙、小孙等村为中心的千亩优质粮示范园区,积极推广科学立体种植、间作套种等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以乡农技站为中介,与县种子公司加强联络,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7个。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7.3%。以柿杨、李庄等村为中心的养殖示范园区,2003年以来,新发展长毛兔7.8万只,波尔山羊5700多只、肉牛3650头,全乡畜牧业产值突破6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二是培育特色块状经济。发挥西区的城郊优势,积极发展蔬菜和日光温室大棚,同时发展科学的果菜套种模式。2003年以来,全乡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5座,发展果菜套种680亩;壮大南区的食用菌、辣椒等栽培种植,形成区域优势,2010年共发展食用菌13.6万袋、辣椒种植600亩。三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乡打机井280余眼,洗修机井176眼,疏通境内28公里长的小流域,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

合理规划尽显乡情

茨沟乡历史悠久,境内张庄村有曹操练兵台遗址,武湾村有玉皇阁等历史古迹,都蕴含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底蕴。茨沟乡风景秀美,宜居宜游,春有万亩桃花绚丽芬芳,夏可垂钓碧水心旷神怡,秋有汝水夕照多彩多姿,冬可白桥观雪如梦如幻。

茨沟乡党委、乡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布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中心、五组团”的布局,襄城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 “一体两翼、向北向心发展、襄许对接”的城市发展定位,谋划实施“1259”发展战略。茨沟乡党委、乡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讨论,多次聘请专家论证,决定将茨沟定位成“一体”、“两翼”、“三带”、“四区”的新格局(“一体”即以乡政府为主体的新行政办公综合商贸体;“两翼”即以白灌渠为界,对以西的10个行政村逐步按照城区的标准进行城中村改造,与襄城城区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魅力东城区,对白灌渠以西的行政村进行中心社区建设,和镇区综合起来,形成集全乡第一、第三产业为主的综合政治、经济体;“三带”即北汝河观光旅游带、文化河观光旅游带以及白灌渠观光旅游带;“四区”即规划四个新农村社区)。从而形成了合理而又有活力和后劲的布局。

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涉到多方利益,必须以强有力的组织为前提,以有效的机制为保障。茨沟乡党委、乡政府因此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负责土地、城建和中心管理区的副职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从国土、村建、财政等部门抽调。并且制定严格的考核措施,强化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每周一汇报,每月一总结”,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突出茨沟特色,快速而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茨沟乡党委班子成员特地从北京聘请中外建筑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精心设计局部详细规划。该控制性详规已于4月17日经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的讨论,到目前为止,完成了控制性详规的制定、研讨、修改,已具备了上评审会的全部条件。

在控制性详规制定过程中,重点对镇区作了规划,将把河道梳理贯通,使镇区内部水系与北汝河、一枝渠水系融为一体,形成绕镇区一周的不断循环的天然湖泊。拉大镇区框架,在政府北侧沿一支渠建设一个可容纳200户居民的小区,在小区东侧建一个30亩的大型中心广场,配套建设公厕、健身器材等设施。依托环镇区水域进行招商,沿水两侧建设门面房、住宅小区和高档别墅区,将菜孙村、王庄村、店南村、罗沟村等镇区周围4个村的居民聚集在镇区,力争利用3~5年时间使镇区常住人口達到1.5万左右,在2020年达到3万左右。同时,在镇区新建和完善学校、幼儿园、医院、图书馆、垃圾中转站、公厕、体育场、健身器材等各种便民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把镇区建设成为宜居和谐、独具特色的“中原水乡、旅游小镇”。

低碳经济照亮未来

节能、环保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暂行)》。《规划》提出,电动汽车的推进,将先从公交车、出租车、市政、电力、邮政等领域开始示范。河南省政府明确,将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在示范城市及广大农村实现公交车、日常出行交通工具电动化。

安节能灯、骑电动车、建沼气池、装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低碳”生活已悄然走进农家,“点亮”了农民的新生活。近日,襄城县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此举使乡村生活垃圾实现定时定点处理,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环境卫生质量,方便乡镇垃圾的集中运输和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襄城县于2009年启动了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投资约350万元,分别建在颍阳、颍桥回族、王洛、麦岭、紫云、茨沟6个建制镇,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垃圾中转站包括小型垃圾收集车辆、地埋式垃圾收集压缩箱、工作间、沉淀污水收集池和垃圾自动装卸运输车等,服务人口约2万人,场地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初步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彻底告别“污水靠蒸发,垃圾随风刮”的脏乱差现象。

大潮奔涌逐浪高,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看到,一个人居环境适宜、生态环境美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和谐茨沟乡正在崛起。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沿着襄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随着中原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乡镇将在中原大地崛起!

猜你喜欢

襄城县镇区城镇化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襄城县2021年红薯品种比较试验示范报告
襄城县
王鹏书法作品欣赏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襄城县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老镇区道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