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011-11-11冯华艳

决策探索 2011年20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分析

冯华艳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案例通常是提出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以下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一下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 案例教学法的好处

案例教学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能的训练。这些技能通常是管理者、医生和其他的专业人员所必需的。案例还可使受训者在个人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

案例教学法的好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另外,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从而避免高分低能现象泛滥。

第二,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此过程中大胆地进行怀疑,增加了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培养了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

第三,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沟通与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二、案例的选择与更新

案例选择的原则主要有:

第一,目的性原则。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第二,真实性原则。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實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情境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为此,教师一定要亲身经历,深入实践,采集真实案例。

第三,多样性原则。案例应多样化,避免单一。案例不能仅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甚至可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作用是加重气氛,提示细节。但这些议论不可暴露案例编写者的意图。更不能由议论而产生导引结论的效果。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与案例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文件决议、合同摘要等等,还可以有有关报表、台账、照片、曲线、资料、图纸、当事人档案等一些与案例分析有关的图文资料。

第四,开放性原则。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五,时效性原则。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对教师的实战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

第二,预测教学过程。建议教师在准备使用案例分析时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这个案例可能产生什么作用?提出了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很可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还必须计划何时讲授概念和怎样讲授概念。与案例相关的概念可以在进行案例分析以前讲授,也可以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或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后讲解。

第三,精选教学案例。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的案例,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

第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

第五,精心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经历等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各个学习小组的讨论地点应该彼此分开。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教师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干涉。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还可以讲课、讲义、电化教学等形式,向学生提供认知武器,向学生描述与案例有关的理论和各种模式(如决策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

第六,组织全班交流。讨论告一段落后,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2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

第七,总结提升。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系)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分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