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2011-11-11郭红莲

决策探索 2011年20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阅读教学

郭红莲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一、阅读教学,“读”为本

“讀”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向学生讲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去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以读精讲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充满爱、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创新的热情激发起来,教师则要发挥好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参与,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师生之间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

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阅读,离不开创造。而创造性地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与课文、同学、老师对话,探究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达到以读代讲、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本里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在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带着问题去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设疑引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能打开学生思路的大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在课文重点处设疑引读,能有效地突出重点,让学生单刀直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起来。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陈集镇侯庄小学)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