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2011-11-10王燕马丽丽

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7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需求对策

王燕 马丽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人性化空间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空间设计实践中,设计师普遍面临着建筑空间功能越发复杂的挑战、以及自己的设计不被使用者认同的困扰,使用者对于空间的舒适与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以个人行为为研究对象,旨在营造出真正体贴的、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个人行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以及建筑空间对个人的影响,提出了关注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设计对策以期创造出真正关注个人行为的人性化建筑空间。

关键词 个人行为;建筑空间;需求;对策

1.个人行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1.1 基于自然的个人行为对空间的需求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最基本因素,大多数时候构成了人们对于环境最基本的需求,是设计师在设计准备阶段应该首要考虑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两个层面。

1.2 基于文化的个人行为对空间的需求

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于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形成人们对其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营造的共识,也会逐渐形成我们所说的建筑风格,所以基于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必

须要研究文化作用下的个体对于环境的需求。文化是行为的制约因素之一,环境要支持人们的个人行为与生活,就应该适应人们的生活。

1.3 基于欲求的个人行为对空间的典型需求

个人行为是人受原始欲望驱动的,主观发生的行为,是一种人类原始冲动的行为结果。欲望是驱动人类行为的首要因素,欲望是主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冲动,是驱动人类行为的最直接因素。人的行为之所以会改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种种欲望。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冲动,并会因此而产生大量的行为,没有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

2.建筑空间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建筑空间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不是必然的,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建筑空间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的,这一影响的实现是以使用者以往的行为经验为前提,以空间的构成元素为媒介,通过诱导来实现的。

2.1 不同功能倾向的空间

不同功能倾向的建筑空间,人们在其间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内发生的行为有很大的差别。居住建筑是面向少数人或者个人的,公共建筑迎接的是各年龄、各阶层的不同人群,要求完善的无障碍设计,同时要考虑到紧急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模式。另外,不同功能倾向的公共建筑内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不同,其使用者的不同群体导致人们在其间的行

为模式也不同,这些不同点自然就导致人们不同的个人行为。

2.2 不同服务对象的空间

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不同,我们按照年龄将建筑空间的服务对象分为老年、幼儿与成人,这三类人根据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在空间中发生的行为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比可发现年龄因素对个人行为在建筑空间存在显著的影响。

2.3 不同开放程度的空间

建筑空间的开放程度不同,活动其间的人们发生的行为也不同,建筑空间按照开放程度可以划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开放空间与开放空间。但是,在这些空间中发生的个人行为并不是由空间的开放性决定的,开放性很强的空间中可能会比半私密或者半开放的空间中更易发生个人行为。

2.4 不同建筑风格的空间

从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到文艺复兴运动、新艺术运动,从东方封建王朝的宫廷建筑,到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直到今天的世界一体的现代主义建筑,随着社会与历史的发展,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地变换。单是列举建筑风格恐怕就会数不胜数,但是我们根据建筑空间对个人行为的态度,或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建筑空间的风格划分成世界主义与乡土主义两种。简单地说,世界主义的就是通用的,没有个性的,而乡土主义的就是针对性强的、有个性的。我们可以用空间和个人行为的联系来解释世界主义与乡土主义的区别,世界主义与乡土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在就于它们是否支持、是否承认、是否尊重人们的个人行为。

3.基于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设计对策

3.1 设计初期进行严谨精致的调研

精致的调研是完成一个关注个人行为的人性化的设计的基本,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严谨精致的调研首先要求我们科学地调查与客观地分析问题。科学的调查有助于我们得出更加真实的关于个人与建筑空间的资料,才能够针对人们的个人行为进行设计。所以我们的调研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研,并且统计出相应的数据用于设计等。所谓精致的调研就是在了解基地基本的情况下,关注一下使用者行为层面上的东西,包括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以及空间中预期发生行为的“源”等,并进行实地的观察与实验。

3.2 设计过程中充分支持个人行为

我们提出基于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的目的,便是创造支持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所以支持个人行为这一设计思想应该贯穿我们设计的始终,是我们设计策略首要坚持的内容,也是指导我们设计策略的总体思想。只有本着这一设计思想进行设计,我们才能够真正设计出关注个人行为的人性化的建筑空间。这就要求设计过程中做到尊重场所的行为,运用适宜的线索诱导,重视环境因素对于行为的支持,营造包容的空间环境,设计中留有余地。

3.3 设计完成关注个体的反馈

使用者的反馈是评价设计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因为我们是为使用者做设计,只有使用者喜欢的设计才算是成功的设计。但是,使用者大多数时候都是比较感性的,他们对于环境的评价说不出具体的优缺点,这就要求设计师通过观察使用者在环境中的行为,分析使用者的认知表达,来反省我们所做的设计。这些行为包括使用者的适应行为、使用者的抵抗和放弃行为、使用者对环境的认知表达等。

参考文献:

[1] 王占中,邹广天. 心理空间场与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EBRA2006第七届环境行为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2] 卜颖. 作为狭义人工环境的建筑空间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文,2007(12).

[3] [德]汉斯•罗易德,斯蒂芬•伯拉德. 开放空间设计. 罗娟,雷波.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 阿摩斯•拉普卜特. 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需求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