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飞功勋张景亭:刀尖上舞蹈 云端上砺剑

2011-11-04黄雪霜,王永现

科学中国人 2011年8期
关键词:试飞员飞行员飞机

试飞功勋张景亭:刀尖上舞蹈 云端上砺剑

和其他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们一样,身为空军试飞团团长的张景亭从来不缺鲜花和掌声。然而,有多少人知道,鲜花和掌声背后,隐藏着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试飞员所从事的工作,是真正站在刀尖上起舞的事业。

“不管是叫人钦羡的荣誉还是令人惊悚的危险,一名真正优秀的试飞员都应该将它们置之度外。”张景亭的一席话道出了他多年经辛历险却依然笑傲长空的“诀窍”——“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千古名句,套用到他的诀窍里,诠释出一层新的含义。

2011年阳春三月,记者再一次走近这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试飞领头人,抖落他一身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光环,还原一个有血有肉、铁骨柔肠、真实的张景亭。

投笔从戎还是从戎为笔?——“动机不纯”的航空梦想

张景亭,1962年2月出生于陕西省户县。自幼生长于人杰地灵的秦岭北麓,太平河畔,张景亭天资聪颖,体格健壮。1978年,时念高二的他巧遇全国“招飞”,从小就对蓝天充满遐想的张景亭也参与了应征,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眼看着形势大好的时候,亲戚朋友出来劝说,称干飞行很苦很危险,经不住家人阻拦的他最后选择了放弃继续应试转向复习高考,但胸中燃起的那把“蓝天火”早已在心中种下。所以高考过后,张景亭选择“曲线”进入蓝天,进入西北工业大学专攻航空火力控制专业,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筑梦航空的工程师。机缘巧合,1983年,大学毕业后的他再一次遇到了部队“招飞”,与之前遭到阻拦的情况不同,这次,张景亭在老师的极力鼓励下从军入伍,但动机有点“不纯“,出发点是“好的教练员首先要熟悉运动员的情况”,亲自体验飞行,掌握飞行技能能够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制造飞机,抱着这一想法的张景亭打算从军历练几年,转而退伍再重筑航空工程师梦也不迟,没想到,这一从戎,便再也没脱下这身军装。

“在深邃的蓝天里驾着飞机自由翱翔让我体会到了飞行的快感,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挑战欲望,且充满了乐趣”,随着从军时间的推进,张景亭英雄男儿的血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行训两年后,他放弃了最初转回设计单位的设想,选择到作战部队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他想好了,与其投笔从戎或者从戎为笔,不如两者兼备,携笔从戎!从此披肝沥胆,千锤百炼,练出了一身的飞行武艺,与此同时,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航空工业,歼10战机被列为发展重中之重。1989年,国家航空部和空军决定将1983-1985年间大学毕业后招收入伍的飞行员聚集起来,集中进行试飞培训,主攻歼10,张景亭成为其中一员。早在40-50年代,国外多个先进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法国等纷纷成立了试飞员学校,为不至于落后于这些国家太多,我国于1989年开始成立试飞员飞行学校筹备组,并又将这批学员纷纷调到试飞团,1994年,中国试飞员学院成立,这批学员成为学院的“黄埔一期”,张景亭置身其中。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张景亭才算是真正跨入了试飞这一特殊行业的大门。

叩开试飞大门——英雄男儿的热血衷肠

人常说:飞行员是天之骄子,而试飞员则是骄子中的骄子。试飞是勇敢者的事业,试飞员被誉为“蓝天驯虎人”。驾机上蓝天的试飞员是独具虎胆、叩问天门的英雄!

德国科学家奥托·李林塔尔曾经用一句话来说明其艰难程度:“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

在国外,试飞中几乎没有不摔机、不亡人的先例。1947年到1956年的10年中,号称“空中霸主”的美国仅在进行超音速飞机的颤振试飞和操稳试飞中,就摔掉56架飞机,72名试飞员为此殉职。

然而,再大的艰难总有人必须要去承受,行业内的人员都知道,一型战机从样机到成熟定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余年,在这些不为人知的年月里发生了什么?试飞员能告诉你这个答案:“战机不是设计出来的,战机是飞出来的。”在和平时期,试飞员是离死亡最近的军人。

肩负国家光荣使命的张景亭深刻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自从事试飞工作20多年来,他参加了歼10、飞豹、L-15等多种类型飞机、发动机的鉴定和定型试飞,在30多型飞机上安全飞行2400多小时,指挥1200多场次,正确处置空中险情10余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9次。2005年6月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2009年9月被空军授予“空军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次,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航空工业总公司、中航一集团各项奖励多次,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能同时进行歼击机和运输机试飞的试飞员。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新一代从大学里走出的试飞员,张景亭还不忘时刻给自己充电:1993年至1997年,他三赴俄罗斯国家试飞院学习,是我国3名获得国际试飞员等级证书的试飞员之一、我国少数几个能飞苏二七“眼镜蛇动作”的飞行员之一。2008年5月,他在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成为中国首批15名双学士试飞员之一。航空理论、飞行技术、试飞经验和任职资格上的高起点,让张景亭在科研试飞中始终站在探索航空未知领域的最前沿。成为我国第一个驾驶米格-23和第一个驾驶米格-29的中国试飞员,是目前国内试飞机型最多的战机试飞员。在20年的科研试飞中,张景亭创造了我国飞行、试飞史上的50多项纪录。

参加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

屡创佳绩——试飞旅程里一个又一个丰碑

歼10——

2003年年底,我国首次研制的全新理念数字电传式战机——歼10飞机圆满完成定型,这架飞机的成功研制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她凝结了几代航空人不懈努力的心血,同时也包含了张景亭等一批优秀试飞员的血泪心酸。20多年试飞生涯中,张景亭飞过多种机型,而歼10战机的试飞,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景亭对歼10怀有深厚异常的感情,早在1990年,歼10还处于设计阶段的时候,他就开始介入这一工程。为这参与这一项目,他甚至还主动放弃了航天载人工程的航天员教练员选拔。为此,他笑说:“我就认定了歼10,我就想干这件事!”

与多数试飞员不同,曾经获取国家重点航空院校双学位的张景亭有着良好的学术资源。歼10的很多设计师都是他大学时代的同学,这更方便了他与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平时,除了试飞以外,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参与飞机的各项设计评定中,以一名“实战派”的角色跟工程师一起讨论问题,给他们提建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年的打磨使他对歼10各项特性的掌握犹如自身体肤,完成起试飞任务来更是如鱼得水。

试飞镜头1:

空中启动科目试飞,要求战机在空中关车90秒再启动。这种试验在国内三代战机试飞中尚属首次,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机毁人亡。

那天,在万米高空,张景亭关掉电源的那一刹那,飞机开始像一支利箭一样向地面斜插而去!

“1秒、2秒、3秒……”地面的麦田和电线杆变得清晰可见。

“……88秒、89秒、90秒!”他果断按下重新启动按钮,“轰”的一

上级命令,要求火速派遣飞机前往汶川地震灾区执行紧急搜救失事直升机的任务。对于以科研试飞为中心且不参加战备值班的试飞团来说,这项任务既是对综合科研试飞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考验。面对搜救失事战友的重任,试飞团临危受命、勇挑重担,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张景亭团长第一时间在塔台组织召开协调会,研究部署派遣飞机和人员执行此次任务的有关前期准备事宜,组织各部门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第二天,两架飞机于当日中午抵达温江机场。飞机到达后,机组成员顾不上休息,对飞机、设备进行了检查和调试。经过和当地有关部门协商后,16时开始执行搜救任务。针对搜救区域山高沟深、空中飞机密集、飞行空域狭窄、航路复杂和天气多变等特点,机组成员对重点搜救作业区的航线进行了充分准备,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具体、详实的飞行实施方案,飞行第一架次就确定了第一个疑似点。6月8日,机组成员在飞行中确定了第二个疑似点。6月10日,失事米—17l直升机被找到。在张景亭的带领下,试飞团经受住了这次特殊任务的考验,得到了总部、空军、空装首长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打造精英试飞团队——防空劲旅剑啸苍穹

由于工作出色,从2003年起,张景亭开始担任空军某部试飞团团长。这是中国空军编制里一个特殊的团级单位,担负着多种新型战机研发试飞的重任。从单纯的技术研究到综合管理,角色变了、担子重了、责任重了,他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把握全团的发展方向,完成任务、组织发展,这些在行政管理中都要统筹兼顾。

自担任团长以后,众多新型航空装备型号的试飞任务接踵而来,歼10、歼11、歼轰7系列、空警2000、空警200……任务如此繁重,张景亭开始考虑改革试飞体制机制。为提高科研试飞效率,他牵头成立攻关小组,协调航空工业部门引入新的设备,培养提高指挥员的指挥调度能力,重新明确了航管人员职责。但是很多人在当时并不理解他的用意,他顶住压力,在最大程度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降低试飞能见度”,把歼击机试飞能见度标准降至3公里,大大增加了全年可飞天气数目,缓解了试飞压力。

在对《飞行条令》进行反复认真学习后,他结合科研试飞工作的特点,在2004年研究提出了“多机种混合场次试飞”方案,使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可以在同场次组织飞行,使场次利用率提高了25%,试飞效率提高了50%以上。同时出台了“型号项目负责人制”和“首席试飞员制”,对组训方式进行改革,“自行准备,灵活进场”,即根据试飞员执行任务各不相同的特点,改变传统统一下达飞行任务、统一进场的方法,采取统一下达飞行任务,各自进行准备,谁准备好谁进场的灵活方式,使试飞流程更加科学、紧凑、合理,人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科研试飞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近年来,张景亭根据新的形势任务,提出了“前伸后延”的工作思路,试飞团不但要干好“本职工作”,即担负新机的定型试飞,还要做好“额外工作”,为作战部队培训飞行员,促进部队战斗力的迅速形成。这三部分构成了试飞团独特的“三部曲”。2004年,歼10飞机刚完成设计定型任务,歼10双座飞机刚开始进行设计定型试飞,还不能承担带飞任务,但面临紧张的环境局势,张景亭临危受命,在飞机状态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就接受了空军首个歼10飞机飞行团飞行员的改装带飞任务。张景亭立即组织骨干力量,认真准备改装带飞内容,从任务紧张的科研试飞计划中挤出时间安排带飞,在气象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坚定信心,精心组织,仅用不到10天时间,就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得首批歼10飞机15名飞行员的带飞体验飞行,他一人就带飞了4名飞行员。在空军首装歼轰七A部队的飞行员改装带飞中,他立足实际情况,不但创新完善了改装大纲,而且为部队培养出了4名教员。6年来为空海军、军民航和国内外共带飞培养了269名飞行员。同时在导弹、红外激光制导炸弹等武器发射中也为部队培养了多名飞行员。另外还多次派人到新机部队当顾问,帮助部队更快的掌握新装备。

张景亭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飞行人才队伍,是圆满完成科研试飞任务的基础和前提。他提出当代试飞员要具备“六个能力”,即:过硬的飞行驾驶能力、敏锐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正确判断和处置特情能力、准确的评估和总结能力、刻苦的技术攻关能力和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成为飞机研制中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为此,他紧抓试飞员专业化培训。

对参加培训的飞行员从高校基础课程到航空基础理论,从各型飞机的技术性能到试飞技术方法,全方位安排学习内容,努力使他们成为一名航空理论扎实的试飞员,现空军2006级试飞员专业化培训毕业的学员已成为试飞部队中的骨干。此外,还聘请国外专家到国内进行带飞,提高了风险科目的试飞能力。2008年,利用变稳飞机对全体试飞员进行了培训,特别是运输机试飞员在接受变稳机培训后,对飞机的品质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努力,试飞团试飞员队伍建设实现了整体性跨越,能飞一个机种所有机型的试飞员达到了80%,能飞两个机种以上的试飞员达到了20%以上。

给试飞学员讲课

真挚感情和独到见解——试飞团长的铁骨柔情

从事试飞事业20余年,从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副参谋长、副团长等职务,到现在的试飞团团长,张景亭与所有试飞员一样惊心动魄地一路走过来。越是艰辛、越是难忘。钢铁般的事业和真挚的感情柔和,铸就了一个铁骨柔肠、有血有肉的张景亭。

“歼10飞机开定型会的那天,当领导宣布歼10定型的那一刹那,我哭了,定型就意味着试飞工作的结束,对我来说,就像自己的闺女出嫁一样,一方面为它“嫁出去”了而感到高兴和欣慰,一方面为它要离开我了而感到心酸。”在张景亭眼中,人和机之间是可以建立深厚的感情的,他与歼10之间的感情,是一路从立项、设计、评定等环节中就开始建立起来的,更别说在试飞这一他最主要的工作中,与歼10的“磨合与交流”了。“很多人会误解,试飞员只是简单地试飞就可以了,实际上试飞仅仅只是我工作的几分之一。”

“飞机也有两个特点:能力和品质。就像人一样,能力强,但品质不好的不行;品质好,但能力差的不可重用。最好能做到两者兼具。然而飞机性能的好坏因受到国家经济、财力限制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而它的品质则是后天可以‘培养’出来的。试飞员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调教’好飞机的品质,在设计过程中就介入,通过不断试验,给工程师提出建议,能够不断提高飞机的品质”。

通过自己长期地总结,张景亭对一名优秀的飞行员给出了新的定义:一名优秀的试飞员=试飞员+工程师。“一个国家的试飞水平是与国家航空工业的科技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但只可惜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将试飞员作为一种正式、独立的职业列入飞行体系中,相关界定也还很模糊。”

张景亭认为,好的试飞员必须要有扎实的航空理论基础,而不只是泛泛的飞行知识;其次是要有特别强的心理素质;再有就是要热爱试飞这一事业,“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驯服蓝天。”他说。

“实际上作为一名试飞员,心理素质里还包含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即诚实的心理素质”,张景亭指出,目前国际国内对此形成一个共识:试飞员试飞,无论是遇到特殊情况也好,或者风险也好,除了需要一个镇定的心理素质之外,最后对飞机产品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排除干扰,给出一个如实公正的评价。“目前,国外也面临这个问题的考验,因为这其中包含有各方的利益冲突”。

最后,张景亭笑着以比喻作了简单地归纳:“作为一名优秀试飞员,你不但要飞行,还要懂技术,就像开车,你不但要会开车,而且还要会修车,要懂得驱动装置、汽缸涡轮在哪里,懂得它的原理。不同的是车行驶在地面上,而飞机是在空中。于试飞人员,懂得更深层的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我们所驾驭的,都是普通飞行员从来没有飞过的最先进、最前沿的机型。有很多未知的因素,一失就成千古恨。”

很多年以前,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被人们问及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他的回答意味深长:“因为山就在那儿。”

与攀登珠峰一样,对蓝天的征服同样充满了太多未知的危险,为什么明知危险却依然还要在刀锋上舞蹈,在云端上砺剑?张景亭及其同伴这样回答——因为,山就在那儿,蓝天就在那儿,祖国安全的壁网和强大的希望就在那儿。

猜你喜欢

试飞员飞行员飞机
飞机失踪
很皮很皮的飞行员
2021年7月22日,演习期间,美军飞行员从F-16战隼中挥手
鼠国要上天之假人试飞员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飞行员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飞行员的酷装备
乘坐飞机
民用飞机试飞员评述研究
神奇飞机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