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综述

2011-11-03梁凤琴唐秀英马娜娜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研究生设置

梁凤琴,唐秀英,马娜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研究生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综述

梁凤琴,唐秀英,马娜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本文针对近十年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设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问题进行反思。旨在探讨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设置的研究状况,以期为以后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设置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设置;综述

1 引言

英国课程专家彼得·戈顿曾说过:“教育的鸿沟,是通过它们所设置的不同课程反映出来的。”周济也指出,研究生教育“要抓住招生制度、课程设置、研究选题、科学研究、论文答辩等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目前在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硕士生的培养水平。科学、合理的硕士生课程设置是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因此,重新审视和研究硕士生课程设置,对于提高硕士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英语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课程设置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设置的研究却未见出现,因此,笔者对研究生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课程设置展开调查研究。本文对近年课程与教学论以及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该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2 近年来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状况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精确查找到2000年到2011年主题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期刊论文0篇。显然,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很缺乏,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设置的研究更未见出现。因此,笔者查找了主题为“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期刊论文15篇,主题为“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文章22篇,总共收集37篇论文。文章力图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概况。

表1 近年来有关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论文数量

数据表明,在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里,关于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其课程设置的研究较少。但在2003年以后,这方面研究迅速发展。而2011年由于时间关系也未能及时发布,所以较少。因为获取材料手段的局限,本文研究的材料不够齐全,虽难免偏颇,但也希望能有所启示。

3 研究成果总结

3.1 理论基础

3.1.1 课程与教学论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学科’教材教法”改为“‘学科’教学论”。1997年,“课程与教学论”合并了“学科教学论”与“教学论”两个专业。1998年又改称“‘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这就是“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名称的由来。

课程与教学论“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研究与管理以及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它显示了师范性与学术相统一,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连接的特色。

课程与教学论又是以探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问题为对象的学科。该学科在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上应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需体现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即统筹兼顾学习者的需要、确立合理的课程与教育目标,使师范生树立起具有人文性、个性化、开放度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从而真正适应未来人民教师的工作需要。课程与教学论培养的是学术学位研究生。它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际研究能力的培养。

3.1.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就是在专业设置后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学制的长短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按照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等层次以及考试课和考查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类别,周密规划、设计和确定教学科目的过程。

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它来源于文化、学生和社会。这三个来源是课程设置的基础,三者中任何一个单一的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的设置课程提供基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就是要对课程的三个来源进行研究,即对课程所包含的文化活动的研究发现文化发展对课程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发现个人发展需要;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发现社会需要。

3.2 分析结果

3.2.1 有关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刘晓玲阐述了课程与教学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她指出课程论和教学论逐渐成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林正范等人认为,自从1997年“课程与教学论”正式成为教育学一级学科目录下的二级学科以后,它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形成了丰富的学科群。王光荣等通过对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也表明: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展日趋成熟,与教育技术、比较教育等教育学学科相互支撑、交互发展,各区域在研究实力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有稳定的专业研究机构、团队、期刊和研究主题。

但是,该学科的发展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对此,谢利民、曹洪顺、林正范以及陈云奔做了研究,主要表现为:

(1)实践品性的不足。其突出表现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对脱离;

(2)学术队伍薄弱且分散;

(3)学术水平不高,学科特色不明显;

(4)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学科定位。游离于各院系学科专业与教育学科之间,偏重“学科”忽视“教学论”;

(5)学位论文大多数局限于本学科的相关问题研究、随意性较大;

(6)无论是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修养,还是在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构等方面,都不尽人意。

针对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不足,很多学者对该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林正范认为,相同专业的研究生分属于不同的院系和部门,这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管理上最大的特点,也即其特殊性。曹春霞也做了类似研究。刘立献还进行了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的调查,探讨性地提出了解决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原献学以学校为案例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的管理方案。

3.2.2 有关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2004年以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迅猛发展起来。首先讨论的是课程设置的依据。林正范认为,学科特色是学科教学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没有学科特色的教学论只能算是一般的教学论。因此,实现自身特色应成为学科建设者们的终极追求,因此也应具有明显特色的教学规律。刘雄英表示,课程是教与学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她强调,课程的设置要以培养计划为纲。当然,邹京霞也表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可以“体验”课程,不断创新,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其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王泽农坚持“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的观点。很多学者表示,这个观点对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有推动作用,也对培养师范生的课程群建设有指导意义。肖琳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课程与教学论更注重系统的理论、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学科前沿情况的了解以及对外语能力的培养,其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培养的导向偏重于学术探究型。然而,很多研究发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足,集中表现为:

(1)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因人设课”;

(2)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比例比较小;

(3)课程设置分类缺乏统一标准;

(4)缺乏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

(5)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6)不能突出专业特色;

(7)课程设置范围狭窄;

(8)课程内容陈旧;

(9)研讨性课程层次较低;

(10)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等;

(11)课程设置权力的垄断性。

3.2.3 原因及对策

王毅分析了课程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一是历史的原因。“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在确立研究生教育之初,其课程设置主要是模仿和借鉴国外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二是社会原因。大规模招生,师资匮乏。廖飞跃则更细化地分析为:这是由于社会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现代主义的课程范式和功利主义的课程目标导致的。谢安邦提出,构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要考虑它的四个基本要素:(1)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2)研究生的身心特征;(3)研究生教学的基本特点;(4)导师在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作用。谢利民具体列出了入学第一、第二和第三学年,“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应该学习的东西。赵婉清、李红英、李双等先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1)课程体系要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相适应;

(2)将课程设置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保障课程体系的层级性;

(3)建立课程设置的激励和约束评价机制;

(4)课程内容设置动态化——交叉性、综合性;

(5)优化课程结构;

(6)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力度。

4 评析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展日趋成熟,其课程设置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学术界从学科特点、培养计划到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都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研究在课程设置问题分析方面对社会方面的原因缺少考虑,研究多属于理论分析、内容分析,缺乏实证研究或调查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主要围绕在教学这个“大重心”和课程这个“小重心”两个方面。其中课程研究也主要以课程改革、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新课程改革等研究为主要内容。然而,具体某个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设置研究还是很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设置方面还没有人做过研究。

5 结语

总之,就研究生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而言,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是关键。前人没有做过该方面的调查研究,这对该项研究既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本文对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设置研究的分析总结,可以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曹春霞.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浅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2):6-8.

[2]陈云奔.从近年来博士论文选题看新课改后课程与教学论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0):89-93.

[3]李红英.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J].煤炭高等教育,2006,(2):76-77.

[4]林正范,贾群生.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2006,(10):36-40.

[5]廖飞跃.创新教育理念下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6]谢利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13-21.

[7]原献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2010,(11):52-55.

A Summary of Curriculum Provision of Postgraduate English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Theory

LIANG Fengqin,TANG Xiuying,MA Nana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China)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general summary of the ralated researches in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theory from 2000 to 2011.An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has been made in this article and some questions have also been put forward.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view these studies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study of curriculum provision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theory.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theory;curriculum provision;summary

G643

A

1674-5787(2011)04-0143-03

2011-06-30

梁凤琴 (1986—),女,侗族,广西融水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唐秀英(1982—),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马娜娜(1984—),女,河南焦作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 闫桂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研究生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