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载岁月的时代标杆

2011-11-02

当代贵州 2011年19期
关键词:中共党员

90载岁月的时代标杆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转瞬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优秀共产党员不断涌现。投身革命即为家。舍小家、为大家,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信念,这信念代代相传,于是有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历经苦难后的辉煌。

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将这些身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共产党员的非凡业绩,再一次展示在人们面前,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继续循着他们的足迹不断向前、再向前。

李大钊(1889-1927)男,汉族,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共党员。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1月,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工作,为实现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1926年3月,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1927年4月6日,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方志敏(1899-1935)男,汉族,江西省弋阳县人,中共党员。

方志敏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他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稿。“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杨靖宇(1905-1940)男,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共党员。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北,有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1939年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今靖宇县)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以无比坚强的毅力顽强战斗,直至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净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董存瑞(1929-1948)男,汉族,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共党员。

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黄继光(1931-1952)男,汉族,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135团2营通信员。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部队受阻于零号阵地。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两名战士冲了上去,连续摧毁敌多个火力点。两名战士一名牺牲,一名负伤,他也身负重伤。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得如同白昼,几条火力点交叉扫射。他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顽强爬向最后一个火力点。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他用力甩出最后一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震昏了。就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吼叫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这时,黄继光醒来了,但弹药已经用尽,他便忍着伤痛,艰难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枪眼,以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1岁。1953年,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王进喜(1923-1970)男,汉族,甘肃省玉门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的称号。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树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被人们誉为“铁人”。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身患胃癌,在病床上仍然关心着油田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病逝时年仅47岁。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雷锋(1940-1962)男,汉族,湖南省望城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639部队汽车连班长。

雷锋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解放后,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雷锋日记”真实记录了他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始终以“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冲到最前面。他乐于助人,关心同志,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外地,只要遇到别人有困难,他都尽全力帮助。“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年传为美谈。他生活俭朴,把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基本都捐寄给受灾群众和需要帮助的战友。1960年,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一次捐款就达200元。他长期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为中小学生买书、送文具,讲自己的成长经历等,激励青少年成长。1962年8月15日,他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年仅22岁。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邓稼先(1924-1986)男,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著名核物理学家。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他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忘我地投入科学研究,而且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牺牲奉献精神。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施甸县人,中共党员。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省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编辑/戴聪)

猜你喜欢

中共党员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吕梁市“十佳党员科技工作者”
苏俄顾问、中共党员与党军体制的发端
高校中青年教师发展中共党员问卷调研分析
摄影
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讲团结
在党内进行“三个谁”教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一对中共党员夫妇飘零苏联25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