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什么X”的结构性质新探

2011-10-18吴丹华

关键词:小类歧义省略

吴丹华

(广西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X什么X”的结构性质新探

吴丹华

(广西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口语中的“X什么X”,是一种特殊的否定结构,X几乎可以由各种语言形式充当。学术界一直对其结构性质有争议,现有的句法理论也很难为其结构定性,而结合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从逻辑角度,提出“索引−否定”理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据研究,人们在使用“X什么X”时,必先“索引”否定对象,后将其置于该结构中表达否定意图,“X什么X”是“索引-否定”结构,其下有三个小类:“X1什么X1”“什么X2”和“X3什么X4(X3X4)”,它们在使用范围上互补。“索引”有指向否定对象的作用,根据“索引”位置的不同,该结构表层有两种形式:1. “X+什么X”,即“索引+否定”;2. “X什么+X”,即“否定+索引”,三个小类分别与这两种形式对应。

汉语结构;“X什么X”;结构性质;“索引-否定”

“X什么X”是口语中常用的否定句式。如“吵什么吵”“疼什么疼”“累什么累”等,史有为第一次将它们概括为“X什么X”,认为第二个X是“追补成分”,“什么”是虚宾语,只起到表示整个格式是禁止否定的意思[1]。齐沪扬称该结构为“追加句”,认为第二个X是“追加成分”[2]。朱军、盛新华认为,“无主语NP的V什么V”,前“V”是“什么V”的陈述判断对象,前“V”和“什么”或“什么V”之间构成主谓结构[3]。朱姝提出,有主语NP的“X什么X”也是主谓结构,NP是主语,谓语“X什么X”可以再分析成主谓结构[4]。

史、齐二位学者认为“X什么X”中“X什么”是述宾结构,后X是追加成分;而朱军、朱姝则认为“什么X”是谓语,“X什么X”是主谓结构,可见,学术界对“X什么X”的结构性质问题一直有争议,弄清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句法理论,更有助于汉语教学。

一、“X什么X”结构的特殊性

口语中有三种句式用“什么”表否定义:①“X1什么X1①”,即“什么”前后是字形相同的词,如“看什么看,走开走开”,单音节或双音节成分较易进入其中,但往往排斥三音节及其以上的复杂成分,如不能说“闭门造车什么闭门造车,人家一心一意搞研究呢!”而常说:“什么闭门造车,人家一心一意搞研究呢!” ②“什么X2”。其不仅可容纳单音节或双音节成分,还可容纳三音节及其以上的复杂成分,如“什么猫,明明是狗!”“什么他拿走的,是我拿走的”。③“X3什么X4(X3X4)”。即常常容纳动宾关系的词或词组,“X1X2”的长度越长,越容易被省略。如“上什么课(上课),今天是星期天!”,“买什么新衣服,你衣服够多了。”这三种句式在结构性质方面一致,使用范围上互补(分别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语言单位),可视为一类,我们将其统称为“X什么X”,这是以下即将论述的问题。

据研究,“X什么X”可分为三类:“X1什么X1”“什么X2”和“X3什么X4(X3X4)”,学者们只讨论或解决过其中一类的情况,目前还没有人将三种情况归为一类讨论。史、齐二位先生的观点无可争议,但还未能给该结构的整体性质定性。朱军等学者将“X1什么X1”(V充当X1)定义成“主谓结构”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当X1由非引述性成分②充当时,不符合层次切分的意义原则。例如“跑什么跑,我错了还不行么。”“跑”这个词不是经引述进入该结构的,如果用层次分析法,把第一层划在第一个“跑”后面,则“什么跑”在此语境中无意义,也讲不通,不符合层次切分的意义原则。我们认为,第一层应划在“什么”后面,“跑什么”在这个语境中就讲得通了,这样更符合层次切分法的原则。

研究发现,“X什么X”是一种特殊的否定结构,用现有的句法理论很难为其定性。它的特殊性在于:各级语法单位、语音单位甚至字形等均能在一定语境下进入该结构表达否定意义。这说明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传统意义上的语法结构不具备这种特性。例如:

(1) A:你这是打电话跟谁汇报呢③?

B:汇什么汇,我才没那闲工夫儿呢。 (电视剧《乡村名流》对白) (语素)

(2) 看什么看,死了人有什么看的!你们给出殡吧!(郑万隆《古道》) (动词)

(3) 他常诧怪说,一个人好好的结什么婚(结婚)!(杨绛《洗澡》) (离合词)

(4)A: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黄河。

B:黄河什么黄河,是长江!(名词)

(5)(丈夫正要穿上外套出门)妻子看见了,说:“还穿什么外套,外面很热的!(词组)

(6) 朱传文:什么我们老朱家自私!我们是对秀儿好才留她在老朱家。(电视剧《闯关东》台词)(句子)

(7)A:孩子大了,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吧。给他点自由,他才能更好地成长。

B:什么孩子大了,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什么给他自由,他才能更好地成长!这些都是那些所谓教育家的谬论!反正我不能眼看着孩子走了弯路不管!(句群)

(8)A:这不都一样么!

B:一什么样一样。(电视剧《乡村爱情2》对白)(形容词)

(9)爸爸买了一包涪陵榨菜,小张拿过来说:“嗯,我喜欢喝稀饭的时候吃这个péi陵榨菜。”爸爸说:“什么‘péi陵榨菜’,是‘fú’陵榨菜!” (语音)

(10)妈妈在看儿子刚写好的作文,其中有一句话:“他走了一段时间,感觉很累,就靠着一棵树体息了体息···”——妈妈:“(‘体息’)什么‘体息’,应该是‘休息’,你把‘休’写成‘体’了。(字形)

因此我们将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上,以逻辑视角,结合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从全新角度分析“X什么X”的结构性质问题。文章仅从“结构”一方面来展开论述,暂不考虑语气、语用、修辞等方面的问题,这类问题将留待以后再做研究。

二、“X什么X”的结构性质

(一) “索引”

1. “索引”的定义

《辞海》里“索引”的解释是:一种检索工具,它是从图书或报刊等大量的知识信息中搜寻出那些信息代表,分类排列,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本文提出“索引”的概念,所受启发部分来源于此。文中之“索引”,是发话者组织语言时,从受话者此前的众多行为、状态或话语中搜寻出一个信息代表,并将其置于“X什么X”中,用整个结构的意义来达到否定的目的。

“索引”,是一种广义上的“引用”,各种“语言单位”都可以被“索引”,因此几乎各种语言单位都可以进入“X什么X”。“索引”的目的不是指称,而是“提示”,是让受话者排除不相关的语境干扰,明了发话者的否定对象和意图。然而,文中之“索引”,与巴尔·希勒尔所说的“索引语词”不同。“索引语词”是一种指称,一旦离开语境就不明其所指,文中之“索引”不是指称,而是提示,提示受话者否定的对象;“索引语词”一般由代词和部分名词充当,本文之“索引”可以是各种语言单位。

2. “X 什么X”中的“索引”——X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X 什么X”是人类语言的一个简单模型,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思维逻辑:我们在说话之前,一定是先“找好谈论对象”,然后再“就这个对象表达意见”。同理,人们在使用“X 什么X”表达否定意图时,一定先“索引”使自己产生否定意向的那一部分信息(找好谈论对象),然后对此信息进行“否定”(就对象表达意见)。如:

(11)A:明天的会是他主持吧。

B:他什么他,是我!

A所持话语的语义真值使B产生了否定意向,B欲提示A,明天不是“他”主持,而是“我”。A、B的话语焦点在“他”和“我”身上,于是B先从A的话语中“索引”出否定对象“他”,而后将“他”放入否定结构“X什么X”中,通过这个结构表达否定意向。索引“他”在此起提示指向作用。

“索引”不仅有这个作用,还有排除语境歧义,限制否定范围的作用。众所周知,由于语境的不同,单说“X什么”和“什么X”在口语中有歧义。如:

① 吵什么:

(12a)甲:你们吵什么?

乙:他欠我的钱不还,还骂人,你说有他这么不讲理的么!

b)吵什么,还让不让人看书了!

② 什么猫:

(13a)甲:我刚买了一只猫。

乙:什么猫?——甲:纯种波斯猫。

b)甲:这是一只猫吧。

乙:什么猫,这明明是只狗嘛!

以上“X什么”在a语境中表疑问,在b语境中表否定。如果我们在“X什么”后面和“什么X”前面分别加上一个字形相同的“X”,变成“X1什么X1”,“X什么”和“什么X”的歧义立即消失,这个能够消除歧义的部分——“X”就是“索引”。

另外,有些“X3什么X4”在不同语境中也有歧义,而在它们后面加上“索引”——“X3X4”,歧义也可消除。如:

③ 洗什么澡:

(14a)甲:洗什么澡?

乙:洗个桑拿吧。

b)洗什么澡,洗洗脸,快去睡吧。

显然,没有语境支持,单说“洗什么澡”有歧义。而在它后面加上一个“索引”——“洗澡”,歧义立刻消除。“洗什么澡洗澡”,仅表否定意义。

以上是在语境不充足的情况下,单说“X1什么”“什么X1”或“X3什么X4”可能产生歧义,加上“索引”,歧义立消。然而换一个角度,语境充足时,即“X1什么X1”或“X3什么X4”后面有一个限制语境的小句,则“索引”可被省略或部分省略,省略后整个结构仍表否定意义,如12b、13b、14b,又如:

(15a)A:妈,我想吃冰欺凌!

B:吃什么冰欺凌,都快吃饭了,吃完饭再吃吧。

b)A:妈,我想吃冰欺凌!

B:吃什么吃,都快吃饭了,吃完饭再吃吧。

a句B的回答中省略了全部的“索引”——“吃冰欺凌”,b句B的回答则只省略了“索引”中的一部分——“冰欺凌”,但都达到了同样的否定目的。

“X什么X”中,X是“索引”,但并不是两个X都是“索引”,“索引”只有一个。而且位置不固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在语境充足时,还可以被省略。如例(11)“他什么他”,若省略第一个“他”,“什么他,是我!”否定义依然不变;而省略第二“他”,“他什么,是我!”,“他什么”在此语境中讲不通,说明第二个“他”不能省略,因此“索引”应该是第一个“他”,13b同理。当然,“X什么X”还有索引在后的情况,如12b、14b。

“索引”虽然可以省略,但省略后并不是结构中没有“索引”,省略后的“索引”位置依然保留着一个空位。如“什么X2”的“索引”在前,而由于口语的经济性,“索引”一直不出现,但并不是说“什么X2”中没有“索引”,在此“索引”是一个永远存在的空位。就这一点以下还将有分析讨论。

综上,“索引”有两个作用:1.提示指向;2.限制否定范围,消除语境歧义。它的特点是:语境充足时,可以省略或部分省略,省略后结构的否定义不变。

(二) 否定

“‘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演变经历了唐五代、宋元和明清三个阶段”[5]。八十年代至今,诸多学者研究过“什么”的否定用法,姜玮、石毓智认为,“什么”的否定用法属于有标记一类,只能用在句子层面上[6]。如果根据“索引”的作用和特点,在“X什么X”中确定了“索引”部分,我们便把余下包含否定标记“什么”的部分称为“否定”部分④。

在“X1什么X1”中,如果前X1是“索引”,那么“什么X1”就是“否定”,如:

(16) 鸭子什么鸭子,明明是鸳鸯!

如果后X1是“索引”,那么“X1什么”是“否定”,如:

(17) 跑什么跑,我追不上你了!

在“什么X2”中,“索引”是一个永远居前,不可或缺的空位,“什么X2”本身是“否定”部分。如例(6)和例(7),再如:

(18) 什么快点决定,买房这么大的事急得来么!

在“X3什么X4(X3X4)”中,“索引”永远是永远居后的“X3X4”,“X3什么X4”是否定部分。X3X4的长度越长,越容易被省略。如:

(19) 看什么亲戚朋友,大星期天的,还不如在家呆着呢。

可见,“X1什么X1”“什么X2”和“X3什么X4(X3X4)”均由“索引”“否定”两部分组成。即使有的“索引”在使用中不出现,但其空位尚存。这三类结构虽然在外部形式上不同,然其构成原理和内部结构性质一致,因此我们称它们为“索引-否定”结构,并将其统称为“X什么X”,如果前X是“索引”,那么“什么X”为“否定”;如果后X是“索引”,那么“X什么”是“否定”。

由此,“X什么X”被分化成两种结构性质一致而形式上不同的两种表达式(如图1)。

图1 “X什么X” 表达式

其与小类的关系如表1。

表1 “X什么X”与其小类的结构关系

(三) “索引——否定”

下面我们围绕“索引-否定”这一结构性质,对“X什么X”的三个小类的具体结构特点做进一步阐述。

1. “X1什么X1”

该结构“索引”有时在前,有时在后,这取决于X1是引述性还是非引述性成分。

当X1是非引述性成分时,后X1是“索引”,省略后X1,句式依然成立。如:

(20) 哭什么哭,为这么点小事掉眼泪多不值得!

发话者说这句话之前,受话者并没有说过“哭”这个词,只是做了“哭”的动作,发话者想要否定“哭”的合理性,就先将“哭”这一动作从发话者此前的众多行为动作中“索引”出来,再从语言中找出与之对应的词放入“X什么X”中,便完成了否定过程。省略后一个“哭”,句式依然表否定。因此,后一个“哭”是“索引”,“哭什么”是“否定”。这点也可以解释文章开始提到的层次划分的问题。

当X1是引述性成分时,前X1是索引。请对比以下二例:

(21)A:(转身跑了)

B:跑什么跑,我错了还不行么?

(22)A:他跑得真快啊!

B:跑什么跑,他明明是在走嘛!

(21)和(22)句都有“跑什么跑”,但二者的“索引”位置不同,(21)句的“跑”是非引述性的,索引是第二个“跑”。(22)句的“跑”是引述性的,引述A话语中的“跑”,其索引是第一个“跑”。若省略(21)句的第一个“跑”,变成“什么跑”,在该语境中讲不通。但若省略(22)句中的第一个“跑”,该句在语境中依然表否定。因此,同是一个“跑什么跑”在(21)句中的外部形式是“否定+索引”,而在(22)句中是“索引+否定”,然其内部结构性质一致,二者都是“索引-否定”结构。

2. “什么X2”

可以说,当引述性成分进入“X1什么X1”时,省略索引(即前X1),该句式就转变成了“什么X2”,即当X1是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引述性成分时,二者可以互换。但三音节及以上的语言成分很难进入“X1什么X1”,而“什么X2”可以容纳这些成分,使用时,为了使句式简洁,必须省略前面的“索引”。如例(6)中省略了“什么我们老朱家自私”前面的“索引”部分“我们老朱家自私”;例(7)同理。大多数情况下,引述性成分更容易进入“什么X2”,此结构的“索引”在“什么”的前面,形式上是一个空位。

有时,少量非引述性成分也可以进入此结构,如一些带有普遍社会价值意义的名词(人、母亲、老师等)可以不经引述进入该结构[7],如:

(23) 看了《金锁记》以后,小玲大呼:“什么母亲啊!世上有这样狠毒的母亲么!”

“X1什么X1”和“什么X2”在实际使用中的分布范围有相互重合之处,但在容纳三音节及以上成分的能力上是明显互补的。而且不像“X1什么X1”,“什么X2”仅能容纳很少量的非引述性成分。二者的差别还是明显的,为了论述的严谨性,故将其分做两个小类讨论。

3. “X3什么X4(X3X4)”

此句式常容纳动宾关系的词或词组,“索引”永远在后(即X3X4),其长度越长,越倾向于省略。如:例(3)“结什么婚(结婚)”,X3是“结”,X4是“婚”,括号里的“结婚”是X3X4,即“索引”部分。而例(5)“穿什么外套(穿外套)”,X3是“穿”, X4是“外套”,括号里的“穿外套”是X3X4,即“索引”部分,因其长度较长,所以常常被省略。

此句式还常容纳少量非动宾关系的双音节词,但有的不常说,只出现在少量的口语语境中。如例(8),如果相比“什么一样”“一样什么一样”,“一什么样”出现的频率很小,语感上也不如前两者常用。“一样”不是动宾关系的双音节词,当进入“X3什么X4(X3X4)”时,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只有通过引述,少量非动宾关系的双音节词才有可能进入“X3什么X4(X3X4)”。

三、结语

“X什么X”是一种特殊的否定结构,其结构性质很难用现有的句法理论定性,根据人们使用该结构时的逻辑顺序,把握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可以将“X什么X”定义为“索引-否定”结构。王海峰认为,“A什么B”(即本文中的“X3什么X4”)具有标记性,其消极意义不是由“什么”单独带来的,而是结构式的整体意义[8]。通过上述分析,“X什么X”也是用整个结构式表达否定意义,任何语言元素填入其中,均可通过它来表否定。因此,“X什么X”实际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紧密结合的“构式”。现代汉语中可能还存在着用现有的句法理论很难定性的结构,我们应尝试结合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那些言语中尚未得到科学解释的现象,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语言研究体系。

鸣谢:

论文的写作得到了广西大学李子荣教授的批评指导,北京语言大学吕文华教授和广西大学陆华等教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注释:

① 下标1、2、3、4仅仅是三个小类的区分和命名,不表示三个小类中X的异同。

② “引述性成分”指X是发话者引述受话者此前话语或话语的一部分,如例(1)。“非引述性成分”中X是一种概括信息,是发话者将受话者此前的某种行为意向、动作或状态做的一种主观的语言概括,如例(5)。

③ 本文例句除标明出处的以外,皆为作者自造,自造例句已通过15位母语者的检验。

④ “X什么X”的否定义不是单纯通过否定标记“什么”或“否定”部分来表达,而是用整个结构式的意义表达的。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将除“索引”以外,包含否定标记“什么”的部分称作“否定”部分。

[1] 史有为. 语野问答(四)[J]. 汉语学习, 1991, (4): 51−52.

[2] 齐沪扬. 新编现代汉语[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429−430.

[3] 朱军, 盛新华. “V 什么V ”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4(4): 93.

[4] 朱姝. 浅析现代汉语口语中的“X什么X”句式[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0): 75−76.

[5] 肖任飞, 张芳. “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演变和发展[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6(1): 112−113.

[6] 姜玮, 石毓智. “什么”的否定功用[J]. 语言科学, 2008, 7(3):672.

[7] 吴丹华. “X什么X”的否定特性研究[J]. 梧州学院学报, 2010,20(2): 59−60.

[8] 王海峰. “A什么B”结构式初探[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3): 7−9.

Abstract:“X Shen me(什么)X” is a unique negative structure in modern oral Chinese, in which X can almost be replaced by several elements of language. There are always disputes on its structure in academic field, and it is also har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X Shen me(什么)X” with current syntactic theory. The problem, however, can be solved by advancing the theory of “index –negation”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c.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people will index the object of negation firstly, and then put it into the structure of “X Shen me(什么)X” to negate something when they use the structure. Thus, “X Shen me(什么)X” is a structure of “index –negation”,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classes: “X1 Shen me (什么)X1”,“ Shen me (什么)X3”and “X1Shen me(什么)X2(X1X2)”. The scope of their use can be complementary . “Index” can be used as pointing the object of neg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index”, there are two forms on the surface : 1.“X+ Shen me (什么)X”, which is “index +negation ”;2. “X Shen me(什么) +X ”, which is “negation + index”, the three subclasses correspond to the forms.

Key Words:syntactic structure of Chinese; X Shen me(什么)X;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ructure; index-negation

A New Exploration of the Structure “X Shen me(什么) X”

WU Danhua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H146

A

1672-3104(2011)02−0180−05

2010−07−29;

2010−10−26

吴丹华(1984−), 女, 山东青岛人,广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汉语语法.

[编辑: 汪晓]

猜你喜欢

小类歧义省略
单座物流车专利布局分析
汽车智能驾驶领域专利布局分析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eUCP条款歧义剖析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顺藤摸瓜寻觅原函数追本溯源探讨单调性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中间的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