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载友谊的历史铭刻岁月的记忆
——往事寻踪·讲述北京友谊医院的故事

2011-10-17孟庆玲王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期
关键词:红十字友谊苏联

□文 孟庆玲 王珺

▲友谊医院前身是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1952年6月19日在鼓楼西大街23号成立

在北京,圆明园、颐和园、钟鼓楼……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符号,那些曾经的湮灭、变迁和流逝,都沉淀在一砖一瓦中。“友谊”也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它铭记了新中国外交史上一段辉煌的岁月。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友谊宾馆、北京友谊商店……标记“友谊”两字的各个机构的建立,背后都传颂着一个个传递中外友谊的动人故事。

北京友谊医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医院。几十年来,历代友谊人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希望,践行着仁爱博精的友谊精神,书写着大医风范,也见证着新中国医学成长的巨变。回首一路走来的光辉岁月,俨然走进了一部史诗般的画卷。

数次更迭 周总理定名

北京友谊医院曾数次更名。提起该院初建的历史,作为医院首任中方院长的朱仲丽曾回忆说,友谊医院的名称最早是由斯大林倡议的“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斯大林对我国提供支援时,提出要在鸭绿江一带建一个野战医院,毛主席和周总理认为这个医院还是应该建在首都北京,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接手了此项工作。

1951年,由前苏联政府和苏联红十字会援助的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进入筹备阶段。1952年6月19日,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甘水桥23号院(现113号)正式成立。医院在当时卫生部所在地后面一条街上的皮肤性病研究所小礼堂开设了门诊和病床。

当时朱仲丽正在卫生部妇幼保健处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周总理亲自找她谈话,认为她在苏联莫斯科医科大学进修班学习过医学,又了解苏联的情况,适合担任这个新成立的医院中方院长一职,直接接受市委、卫生部的领导。就这样,刚满35岁的她上任了。

1954年2月,苏联红十字医院新院落成并举行了仪式,这座苏式建筑坐落在今天的西城区永安路上。彭真出席了仪式并剪彩,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院名“苏联红十字医院”,刘少奇同志为医院题字“中苏友好万岁”,朱德同志也写下了“学习苏联先进的医务经验,发展医药修生事业,为增进人民的健康而努力!”的题词。

建院5年后,前苏联专家对医院的培养任务完成,开始撤出。1957年3月,前苏联政府将医院正式移交我国,周总理在百忙之中参加了移交仪式。为纪念前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医院更名为“北京中苏友谊医院”。1958年,医院在主楼东西两侧新建了儿科楼和妇产科楼,儿科楼还设计了儿童活动的场所。

文革中,医院一度改名为“北京反修医院”。1970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为了发展同世界人民的友好,医院定名为“北京友谊医院”。

铭记着友谊,也记录着历史,友谊医院名称的数次更迭,反映了时代的脉络,也体现了理念的转变。今天,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忆,更表达了无国界医学交流的愿望。

▲建院初期友谊医院全景

站在国内医学的制高点上

政府的支持,领导的关怀,以及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使得友谊医院从成立之初就站在了国内医学领域的制高点上。

建院初期,苏联红十字医院苏方有正、副院长各一名,院内共配有20多个翻译,每个科都有,便于交流和沟通。从建院到1957年3月移交时,苏联共派援华专家120余名,各科医生都齐全,连营养科都有。医院全部的医疗设备,包括完备的理疗、水疗设备、X光深部治疗机和血管缝合器械等均由苏联红十字会提供,而从前苏联引进的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制度,很快使医院跻身全国一流行列。

这些苏联老专家技术水平非常高,对病人也很好。他们不单来为中国人民治病,也培养中国的医生,如外科医生孙衍庆、杨天豪,神经内科医生朱镛连,妇科医生陈景娥,眼科医生宋琛,放射科医生兰宝森,皮科医生曹仁烈,内科医生邢舒,儿科医生沈钟英,传染科医生徐勖志,理疗科医生郝福安等一大批一流专家都是当时培养的。周总理经常来医院视察、接见苏联专家,经常来视察的还有红十字会会长吴玉章。

这一时期,正值学习前苏联医学经验的高潮,医院大部分医生俄语笔译、口译水平都很高。通过学习运用巴甫洛夫学说,医院引入保护性医疗理念,在医疗过程中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保护病人身心不受任何不良刺激,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不仅如此,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和全面治疗制度都移植了过来。防止交叉感染制度规定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不能接触,须通过接诊室理发、洗澡、更衣后方可收住病房。探视者有专用通行路线,须穿探视衣方可进入病房。全面治疗制度则强调除对病人实行全面的综合治疗之外,还要对所有住院病人的口腔、眼、妇科、肠寄生虫等方面进行常规检查,发现疾病立即治疗。

当时的苏联红十字医院,患者因一种病入院,出院时身体其他病也得到了有效医治。每个病房都有一个牙科椅子,所有病人入院都先进行口腔检查治疗,发现有龋齿就马上补好。此外,医院还检查入院病人的大小便,一旦发现蛔虫等问题,马上进行治疗。有个十几岁原因不明的双目突然失明的患者,由此很快查明病因源于体内寄生蛔虫,经过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

严格的诊疗制度也是当时的一大特色。医生每天向院长报告入院的病人病情、诊断等,院长查阅签字后才能送往病案室。如果医生提交的病历不规范,就会受到院长批评。全院病人由值班医生总负责,要详细记录出入院人数、危重病人人数等情况。医院非常关注病人的饮食,注意病人特殊的饮食禁忌。这项工作由营养科医生、中方大夫及值班大夫共同负责。每天的晨会,院领导、医生、护士、相关职能部门都会听取值班大夫的报告,并由院长进行点评,对危重病人予以特别关注。早会后,院长亲自查房,对重症病人进行治疗,并做出进一步详细部署。

▲1957年3月12日,原苏联政府将医院移交我国,周恩来总理亲自参加了交接仪式

仁者爱人,医者无私,医院里医患亲密无间。医生到病房查房时,如果看到病人在睡觉,就会马上把皮鞋脱了,赤脚走到病人身边,检查病情和睡眠。当看到病人的睡眠状况良好后,又赤着脚轻轻地走出病房。这种治“病”也治“人”的思想一时间成为一种风尚。当时,苏联红十字医院在全国遐迩闻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医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的病人也与日俱增。

1958年9月,医院创办了护士学校,开始了医学教育工作。友谊医院从此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条件最好、功能最齐全、管理最规范、实力最雄厚的大型综合医院之一。

1972年,友谊医院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于惠元、侯宗昌与广州医学院梅骅教授合作,成功完成国内第一例、亚洲第4例亲属异体肾移植手术,开创了我国肾脏移植的新纪元。到目前为止,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共为近4000位海内外患者施行了肾移植手术,创造了历史最久、例数最多、存活最长等多项全国之最。

1991年经北京地区医院评审委员会、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评审,友谊医院被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

至今,那栋1954年落成的苏式建筑还在使用着,它的旁边是2009年刚投入使用的有着国内最先进医疗设备和最精湛诊疗技术的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

“下乡出海”传友谊

虽然地处首都中心城区,但友谊医院的“上山下乡”却从未间断过,因为友谊人从来就将为基层群众解除疾患视为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院初期,医务人员就走出医院,上门为患者送医送药。仅1958年,医院对居民进行沙眼、妇科肿瘤、佝偻病等疾病普查防治就达9万多人次,并进行了卫生宣传、预防接种、传染病和消灭梅毒的防治和管理工作。

1960年4月,医院派出医生、护士和护校师生共170多人组成的卫生工作大队到房山、良乡、长阳、稻田、官道、庞各庄、紫草坞、坨里等公社帮助建立医疗预防网。

1965年,根据 “6·26”指示,医院为房山县近20个公社派出l00余人的医疗队,由副院长带队,主要科室主任均参加,为开展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培训赤脚医生做出了贡献。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药师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自己的爱永远留在了房山山区。

友谊医院很注重处理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充分体现出“友谊第一”的奉献精神。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医院每年均派大批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轮流下乡、下厂、下地段工作。从1970年开始,医院还每年派一批医务人员赴延安革命老区工作,到1979年共派出医疗队10批164人次。

走出医院,也走出国门,友谊医院的仁爱博精翻山越岭且远渡重洋。

受卫生部委托,从1968年开始,友谊医院承担了援非医疗任务,先后派出援外医疗队11批,到几内亚、上沃尔特(今为布基纳法索)、利比亚、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开展防病治病工作。这些医务工作者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播撒着健康的希望,传递着友谊和爱心。

▲50年代苏联专家在查房

2005年元旦,医院7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北京第一支派往东南亚海啸灾区国际救援医疗队,紧急飞赴遭受海啸袭击最严重的斯里兰卡。医疗队员连续奋战36个小时,每天连续工作14个小时,救治病人2059人次,赢得了斯里兰卡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尊敬和赞誉,用温暖的友谊抚慰了当地人们的创伤。

名医风范垂青史

回溯往事,友谊医院的光芒中闪烁着很多人的名字,他们用坚忍的爱心和杰出的成绩,为“仁爱博精”的院训做出了最好的注解,为国家的医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钟惠澜教授是我国著名医学专家、热带医学奠基人,他于1978年创建的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也是北方地区唯一从事热带病和寄生虫病预防、临床、科研和教学的医疗单位。他一生从事热带病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临床实践、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工作相结合”的科研路线。我国著名的麻风病专家李桓英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麻风病的防治工作。1982年,她大胆突破麻风病治疗禁区,率先在我国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不住院治疗麻风病的短程联合化疗试点。麻风病患者的命运从此改变,我国的麻防事业也由此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上世纪60年代,儿科主任祝寿河将微循环理论应用于临床,开展中毒性痢疾及爆发性流脑的抢救性工作,用654-Ⅱ针剂改善病儿微循环功能障碍,使中毒性痢疾病儿死亡率由5.6%下降到1%,使爆发性流脑病儿死亡率从50%~60%下降至15%,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科学专家王宝恩教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率先在国内创立了多脏衰的分期诊断标准,总结出感染性多脏衰的四个主要中医证型,显著提高了感染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这项研究经过20余年的临床验证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阐明了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的机理,在国际上提出并首先证明了早期肝硬化的可逆性,研制出中药复方制剂861合剂,使早期肝硬化的逆转率达到75%~82%。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使我国慢性肝纤维化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

……

还有很多新的名字在多个领域陆续闪现,他们是友谊医院贡献给社会的巨大财富,也是对国家和人民信赖的最好回报。

1994年9月,医院的名称经历了第5次更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从此家喻户晓。

2009年10月1日,友谊医院派出的一批医护人员在天安门广场为国庆60周年阅兵提供医疗保障服务。不久后,这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医院也将迎来自己的第一轮甲子。所有的骄傲与荣耀都会留在记忆里,那厚重的历史,那精神的积淀,都已转化为一种动力,激励着友谊医院继承传统、勇于担当、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红十字友谊苏联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友谊之路
激情燃烧的『红十字』(组诗)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