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交通出行链的鄂西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2011-10-15陈方明

绿色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旅游业景区交通

李 黎,陈方明

(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1 引言

鄂西地区是湖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在行政区划上包括襄阳市、宜昌市、十堰市,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和神农架林区。该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既包含同类的旅游地,同时也拥有互补性的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后,鄂西地区的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整体工农业发展仍然处于落后的水平,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合理发展经济成为鄂西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1]。

鄂西地区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处于山地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多数县市处于山地环境,地形崎岖,受此影响鄂西区域可进入性较差,区域内部铁路公路密度低,等级不高,路况较差,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快旅、慢游、舒适、安全”的要求,因此,旅游交通是制约鄂西地区旅游发民甚至整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2 旅游交通出行链的定义

旅游交通是指人们为实现旅行及观光的目的利用特定的交通方式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而产生空间位移的过程。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交叉性和共享性。交叉性是指旅游交通中旅游与交通的融合、交叉。共享性是指进出景区的旅游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可以相互通用、相互共享。但景区内的旅游交通一般是专为旅游服务的旅游交通[2]。

出行链是指以旅游及观光为目的出行并借助一定方式和途径的整个旅游交通过程。因此,就出行链而言,旅游交通既包括城市之间长距离的城际高速交通,又包括从旅游目的城市到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的区域快捷交通,还包括在景区内部观光区域内的景观漫游交通[2]。典型的跨地区旅游出行链见图1,它是先从游客所在城市(客源城市)经过城际高速交通直达与景区相邻的目的城市,然后通过城市区域交通快速连接景区游客中心,再通过区域内的漫游式旅游交通达到旅游观光的目的,最后再通过上述旅游交通返回客源城市。该典型出行可以分为城际间往复式交通、区域内走廊交通和景区内漫游交通3大部分[3]。

3 鄂西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鄂西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鄂西地区是一个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比较快速的发展。因为旅游业是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使当地的大部分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并从中获取比较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3]。

为了获得鄂西旅游业对脱贫致富的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一个经验性的计量模型来考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该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度。选择农民人均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从技术上来说,是因为其与文章的主题关联度最大;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脱贫的主要对象基本上属于农民。由于没有专门的对该地区的旅游业产值的统计数据,因此,用第三产业的产值对它进行近似的替代[4]。在偏远地区,金融服务业等非常薄弱,第三产业的产值主要来自旅游业。所以,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表1、表2)。

数据采用2008年到2010年鄂西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旅游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年鉴》。数据的时间跨度从2008年到2010年。

图1 旅游交通出行链

表1 鄂西五市2009~2010年各产业总产值 亿元

表2 鄂西五市2008~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表 元

根据所要探讨的问题,设定模型如下:

lgR=β0+β1lgI+β2lgA+β3lgT+ε。

在该模型中,R代表农民人均纯收入,I代表第二产业总产值,A代表第一产业总产值,T代表旅游业总产值,ε代表随机扰动项。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地计量鄂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lgA、lgI、lgT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旅游业对农民收入的回归糸数,糸数越大,表示该产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越大;反之,则表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越小,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农民纯收入对三产业产值的回归结果

从上面回归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旅游业的发展对鄂西地区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度最大,为0.49,它表示当旅游业总产值增长1%,农民的纯收入增长0.49%;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为0.42,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农民纯收入增长0.42%。所以,发展旅游业最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比较快速的发展。因为旅游业是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使当地的大部分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并从中获取比较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3.2 鄂西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3.2.1 鄂西地区具有明显的旅游资源优势

鄂西地区得天独厚,具有很多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该是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中西结合部的生态走廊,有着独特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鄂西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既包含同类的旅游地,也拥有互补性的旅游资源。据统计,该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成员1家;4A及5A级旅游景区2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个),占湖北省总数的57%;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国家地质公园3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35项[1]。

在鄂西地区的所有旅游资源中,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土特产品以及畜牧业和渔业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原始森林,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山村田园风情,风景水体类的温泉、瀑布、河流、峡谷、山溪,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溶洞,以及地方土特产品的茶叶、木耳、水果、香菇、中草药等,构成鄂西地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所以,发展旅游是鄂西地区进行旅游扶贫开发的最佳发展模式[5]。

3.2.2 鄂西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其它优势

(1)良好的经济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点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特别是长江经济走廊的兴起,以及三峡工程的全面展开,宜昌、万州的进一步开放开发,对鄂西地区将产生重要的牵动作用。特别是“十五”期内,枝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鄂西段,水布垭水利枢纽三大重点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刺激鄂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大地改鄂西地区的进入条件,鄂西地区的旅游开发面临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3]。

(2)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鄂西地区毗邻我国西部,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声气相通。可以预想,只要不失时机,选准路子,加快开发,5~10年内,鄂西地区不仅将成为中国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而且恩施—三峡—宜昌的旅游环形线,景观互补,相得益彰,将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黄金旅游线[4]。

(3)政府重视。湖北省委、省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的决策,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和措施,为全省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 鄂西地区旅游资源分析

4.1 鄂西地区旅游客源特征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城市生活压力的加大,鄂西地区这种偏重生态旅游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吸引旅游者,鄂西地区的旅游客源地主要是湖北省以及周边的重庆市东部,湖南省西北部,河南省西南部的旅游者,旅游客源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需求特征个性化,旅游方式需求多样化,对旅游的需求将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娱乐型、运动体验型、探险型等多样化方向发展[6]。

(2)旅游出行将从团体转向散客,散客将日趋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受鄂西地区景区容量及安全性的限制,自驾游将不被鼓励,完善的旅游公共交通系统将日益受到重视,游参与大众化,旅游及交通需求的层次性更加明显。

(3)客源市场远程化、国际化、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地区差异变小,远程旅游迅速增加,山地景区服务需与国际接轨[7]。

(4)鄂西地区这种主要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地,对旅游者、旅游从业者和旅游活动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一方面、旅游群体应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以对生态资源的欣赏和探索为目的出游;另一方面,旅游的需求多样性和认知群体多元性必然带来多样化的交通需求,需要构建灵活多样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等。此外,鄂西地区各景区游览的弱可达性及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也要求对旅游道路建设方式进行变革更新。

4.2 鄂西地区旅游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山地旅游的旅游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旅游交通体系,支持并促进山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通过建立立体、高效、环保的旅游交通体系加强山地旅游交通及相关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行,确保旅游者“进出方便,来去自由,集散随意”实现“旅速游缓、旅短游长、旅中有游、游旅结合”的旅游交通环境[5]。山地景区旅游交通战略可划分为以下3个层次。

(1)城际高速交通,通过国际、国内航空运输、高速铁路运输、高速公路运输等旅客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客源城市与旅游目的城市之间的高速直达性。

(2)区域快速交通,通过区域范围内的区域铁路、高速路、快速路、干线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旅游目的城市与山地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的快速可达性。

(3)片区旅游交通,通过景观步行道、山地自行车、齿轮列车、高空缆车 观光巴士等旅游交通方式或工具实现山地景区内部各景区及旅游风情小镇之间的旅游观光及自由集散。

5 结语

旅游业是最能带动鄂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巨大的市场潜力、政府的重视、中部崛起的良好契机及全区迫切发展旅游业的强烈要求,这些都决定了鄂西地区必须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而交通又是制约该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鄂西地区应该在立足于自身生态旅游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立足于交通旅游出行链的基本原理,合理改善该区旅游交通条件,走旅游扶贫开发之路。

[1]辛建荣,庄小丽.湖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优势及现实意义——以鄂西北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与环境,2002,11(6):506~509.

[2]郑 乐.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意义重大[J].政策,2008(8):25~27.

[3]王璇璇.我国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D].扬州大学,2007.

[4]吴刚,陈兰芳,许岩石.旅游交通发展的目标旅游交通发展的目标.[J]综合运输,2003,23(3):101~103.

[5]方百寿,张芳芳,张 伟.论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及其开发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686~690.

[6]张 慧.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研究-以鄂西地区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1):72~76.

[7]王顺克.鄂西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6(2):286~288.

猜你喜欢

旅游业景区交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繁忙的交通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小小交通劝导员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