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
——《中国艺术》编辑对艺术家刘野的访谈

2011-10-09夏锡远

中国艺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布面游泳池童话

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
——《中国艺术》编辑对艺术家刘野的访谈

Swimming in the ocean of art

上 2005年日本东京刘野个人画展现场

中 2006年美国纽约刘野个人画展现场

下 国际蓝 布面丙烯画 210cmx420cm 2006年 刘野

采访者:夏锡远

时 间:2010年9月6日

地 点:北京丽都广场某咖啡屋

夏锡远(以下简称“夏”):刘老师,您是一位受过扎实的美术基础训练的画家,从当年的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到中央美院,再到柏林艺术学院,您觉得这么多年的正规美术教育,对您的艺术道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刘野(以下简称“刘”):我觉得对艺术家来说,美术教育就像学游泳。在游泳池里游泳和在大海里游泳是有区别的,正规的美术教育能教会你怎么在游泳池里游泳,但在大海里游泳时完全是另一种感觉。真正开始艺术创作,实际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没人教你,也没有安全措施,更没有水深标准,之前在游泳池里用的那套东西,你会开始忘掉,因为在游泳池里游泳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在大海里游泳。

夏:您的比喻非常形象。据我所知,德国好像是欧洲汉学第二发达的国家,仅次于法国。您在柏林艺术学院就读,在这个国家学习、生活了很长时间。在那里经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可能会有很多切身的体验,您能谈一谈这方面的感受么?

刘:我觉得德国的文化气氛很浓,对待文化的态度很严肃。德国人的一些习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了我,比如不浮躁、耐得住性子、认真。在文化艺术方面,可接触的东西很多,美术馆啦,画廊啦,艺术家啦,这些东西都会感染你。至于美术学校的教育,我觉得并不比国内更先进或者更好——德国的学生们几乎是“放养”状态,都要靠自己,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学校主要是提供一个平台,老师教不了学生太多,也不主张太多地影响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夏:用您的话说就是放学生到大海里去游泳。

刘:是,一开始就把你扔到大海里,不让你在游泳池里学游泳。你要是能在大海里游泳,再到游泳池里就跟玩儿似的,但能在游泳池里游泳,不一定能在大海里游泳。当然,一开始就在大海里游泳有一些危险,需要勇气和更多的智慧。

夏:能否具体谈一谈德国的美术界尤其是艺术品市场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刘:我出国留学时,国内几乎没有什么美术品市场,而现在的美术品市场已经很繁荣了。我觉得,和德国相比,他们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我们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我们这边很多正在争论或感兴趣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过去了。比如说“艺术品是不是商品”,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他们认为艺术品就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精神性的商品。总之,他们的艺术品市场已经不怎么讨论一些基础层面的问题,而是去探索更复杂的问题了。

夏:他们讨论一些更形而上的问题。

刘:没错,不仅是对艺术品市场,他们对艺术的总体态度是一种形而上的态度,理性思考比较多,就像他们对待哲学和文学。

夏:您的创作从转型、成熟到最终的成功,这一过程是在德国完成的么?

刘:我倒不认为这是在德国完成的。我想如果当时在国内,我也可以完成这一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完成时我恰好在德国。

上 傍晚的里特非尔德别墅 布面丙烯画 100cmx100cm 2003年 刘野

下 剑 布面丙烯画 180cmx360cm 2001年至2002年 刘野

谁怕L夫人 布面丙烯画 100cmx80cm 2005年 刘野

夏:或者说是您自己在大海里游泳游出来的天地?

刘:是的,只不过恰好那时我在德国的大海里。从年龄上讲,那时正是我趋向成熟的阶段。

夏:欧洲的艺术流派、艺术风格,尤其是欧洲的当代艺术,对您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影响或启迪?

刘:潜移默化还是有一些影响的,尤其是加深了我对现代主义的理解。出国之前,我接受的教育都是现代主义之前的教育,连毕加索都不是课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毕加索之后的人就更不怎么提了。我对美术史的完整概念,是在德国学到的,这是很重要的。当然,现在国内的美术史教育已经与国外同步了。我觉得,艺术家个人可以选择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或当代艺术,但在美术教育方面,还是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美术史概念,然后让他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

夏:再来谈一谈您的作品。您的作品中有一种显而易见的童话意境,它们现在已经成了您绘画的一个符号特征。

图1 红色战舰 布面丙烯油画 120cmx140cm 1997年 刘野

图2 哦!布面丙烯油画 170cmx200cm 1999年 刘野

图3 无题 布面丙烯油画 170cmx200cm 1997年 刘野

图4 粉 布面丙烯画 90cmx90cm 2003年 刘野

图1 禁书 布面丙烯画 100cmx80cm 2006年 刘野

图2 黑白灰的构图 布面丙烯画 160cmx140cm 2006年 刘野

图3 美人鱼 布面丙烯画 220cmx180cm 2004年 刘野

卖火柴的小女孩 布面丙烯画 220cmx180cm 2004年 刘野

刘:我对于“符号特征”是非常警惕的。人们不断提起我作品中的这个特征,但我当初并没有刻意追求它,只是偶然对一个童话题材很感兴趣,就画了一下。现在我觉得我确实有被符号化的危险。“符号化”意味着停滞,被符号化之后你就不敢改变了,遇到新东西,你自己会排斥它。因为别人说“你是这样的人”,所以即使有了新的想法,你自己也不敢实施了。

夏:也就是说您不希望您的作品永远只有童话意境,还需要有更丰富的、多元化的意蕴包含其中。

刘:打个比方来说,我不想做安徒生(只写童话),我想做王尔德(不仅写童话,还写小说等其他体裁的作品)。

夏:您能否为我们以及我们《中国艺术》的读者诠释一下您的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涵义和精神诉求?

刘:我创作的作品其实是拯救自我的一种方式,我没有能力拯救别人,先拯救自己再说。这也是我对艺术的态度。至于这些作品是否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道德和审美高度,我自己也说不好。

夏:您的自我拯救是通过画面中童话国度般的意境达成的吗?

百老汇往事 布面丙烯画 210cmx210cm 2005年至2006年 刘野

刘:我现在需要更多的“国度”,仅仅有童话不够,还要有现实国度、思辨国度等等,因为我有来自多方面的焦虑。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孩子的焦虑,我希望我的艺术更丰富些。

夏:提到“焦虑”这个词,很多当代艺术家都在使用它,意在表达对于工业化或者说现代化社会造成人的异化这一问题的关注。那么您的焦虑也是如此吗?

刘:我的焦虑是莫名其妙的,很难具体讲是来自哪一方面,可能跟外界的很多因素有关。我觉得对待焦虑还是需要理性地去认识,自觉地去抵抗。如果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焦虑会随时找到你。现在的社会运转速度很快,信息太丰富,无数影响你情绪的信息围绕着你,当代艺术家们的焦虑也是情有可原的。

夏:据说您的作品现在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上价位非常高,您对此怎么看?

刘:这也是我焦虑的原因之一。当你安安静静地创作时,市场突然使你本来价格为1万元人民币的作品变成1000万元人民币了,你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给你的冲击是强大的。我想这更多地由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和艺术家关系并不大,而其对于艺术家的影响在于,当创作一件作品时,刚开始艺术家精神层面的内容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一旦作品变成了金融工具,艺术家的创作态度会被异化,很容易忘掉自己的初衷,忘掉自己为什么要创作这件作品。这个问题也需要理性地看待,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要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搞艺术——为了一种热爱,一种对艺术天生的热爱。

上 安徒生肖像 布面丙烯画 80cmx80cm 2005年刘野

下 一月雪 布面丙烯画 105cmx100cm 2005年 刘野

猜你喜欢

布面游泳池童话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森林游泳池
詹克兢布面油画
游泳池
智扩游泳池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张方白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