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南文物古迹与体育文明

2011-09-27张春梅杨国珍

湖北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襄汾县晋南马球

张春梅,杨国珍

晋南文物古迹与体育文明

张春梅1,杨国珍2

通过文献资料法、出土文物考证、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山西晋南境内文物古迹中的体育事项进行考证,并统计、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山西晋南境内存有体育事项的文物古迹有砖雕、石雕、陶制物、彩绘壁画等,已发现的不同时代的古代体育事项包括击鞠、弈棋、马术、武术、陀螺、石球、捶丸等,这些体育事项反映出河东体育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并为我国体育史的研究提供了积极的现实作用。

文物古迹;古代体育;晋南

晋南,今指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古称河东,因在黄河以东,故名之。以河东为中心的古三晋区域具有无比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或主要发祥地,就是说,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史,主要并且首先是从这里开始谱写的。在河东这片文明的沃土上,曾留下许多文化遗址,当然也蕴藏着诸多的体育文化事项。河东勤劳聪慧的祖先,采用诸如砖雕、石雕、陶制、壁画、泥塑等形式给后人记载并传承了多彩多姿的体育事项,这些体育事项反映出河东体育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形象逼真地记载着源远流长的河东古代体育发展史。

1 砖雕中的古代晋南体育事项

1.1 山西省襄汾县宋墓砖雕击鞠(宋代马球)

马球,古称击鞠、打球或击球,是骑在马上以球杖击球入门的一种运动。中国古代的击鞠运动流行时间长,流行区域广,是一种朝廷、民间都非常盛行体育运动。起源于汉代,最早记载见于曹植所写的乐府诗《名都篇》,直至“白日西南驰 ”才停息[1]。

2 石雕中的古代晋南体育事项

山西襄汾、新绛、万荣、曲沃旧石器时代石雕石球 (旧石器时代体育器具足球原型):石球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中常见的石器类型之一。达尔文 1839年在《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中描述过南美洲高乔人使用投石索狩猎的情况[5]。

1953年,在山西襄汾县丁村文化遗址中首先发掘出石球、三棱尖状器。据考古专家测定。这完美的石球是距今已有 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山西新绛县西马石器地点也发现 10件其中 1件为砂岩,另 1件为泥灰岩,其余均由石灰岩制作。最大者重 1 440g,直径 117mm。最小者重 575g。多数重量在 120g左右,其直径为 100mm左右者占多数。轮廓呈球形。在 9件标本上均保留有砾石面,有的甚至占到球体总面积的 50%。修疤短浅,无一定方向,不是为了打片,而是为加工石所进行的修整[6]。山西万荣县西桌子旧石器地点发现 8件。原料全为深灰色矽质灰岩。轮廓呈球形,个体较大,直径多在 100mm左右。重量多在 1 000g以上。球体表面打击的痕迹,无一定方向[7]。山西曲沃县里村西沟发现4件,其中 1件是用石灰岩制成。制作的方法是沿着石块的一个平面的周围边沿打击,但打击的痕迹并不限于一面,而是由各面打击成一个圆形器物。还有 1件制作较精,直径 9-10cm[8]。旧石器时代中期晋南的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旧石器时代石球的时空分布,更主要的是对于研究晋南一带石球体育事项的传承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3 陶制器具中的古代晋南体育事项

陀螺,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山西民间俗称“动牛”、“冰猴”。陀螺玩法也很简单:用鞭子连续抽打一圆锥状体,使之在冰面或平滑地面上旋转。它是儿童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

1926年,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的李济教授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大土岭仰韶时期文化遗址中,发掘到大小不一的纹饰陶制小陀螺。根据考古学家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些器物与半坡遗址同期,是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物,距今约为 4、5千年。表明早在 4000多年前河东就有了这种与现代陀螺形状基本一样的体育娱乐器具。

4 彩绘壁画上的古代晋南体育事项

4.1 山西洪洞县元代《捶丸图》--中国高尔夫 (600多年前)

捶丸又叫步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捶丸运动属竞技项目,在空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数十步或百步作一定数目的球窝 (也叫家),旁竖彩旗。持杖从球基击球入球窝分胜负,与今之高尔夫球打法相似。比赛按人数多少分为“大会 ”、“中会 ”、“小会 ”,分别以先得 20筹、15筹、10筹者为胜。

在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的明应王殿西壁右上角的壁画上绘有巨幅元代绘画的《捶丸图》被誉为广胜寺的“三绝”之一,可知其价值的非一般。据鉴定,这幅《捶丸图》为元泰定元年 (1324年)的作品。所以,山西洪洞县水神庙壁画里的《捶丸图》的出现不仅说明在 600多年前山西晋南地区就流行“捶丸”运动,而且为研究宋和金元时期捶丸运动提供了珍贵史料,还填补了《丸经》的不足:

一:对捶丸运动球子多少有了一个明确定位:《丸经》一书是专门论述捶丸运动的著作,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 1282年)。对捶丸运动比赛方法、裁判规则,以及竞赛作风等,均作了详细记述。但捶丸比赛用几个球子,《丸经》里没有讲定数目,只说双方各备球一色,由此可见,起码要用两个以上的球。水神庙壁画《捶丸图》上也是有两个球子。这说明古代捶丸运动不是直接对抗性的竞赛,而是一项间接的非对抗性竞赛[9]。

二:对捶丸运动球杖提供了实物说明:捶丸运动的球棒共有三种,《试艺章》里只有“构棒鹰嘴”一语,其他两种球棒的形状没有记载。

三:《捶丸图》中对侍从的补充说明:《丸经》记载说:“有等人场上引着十余伴当”,称为“伴当”,这说明捶丸运动是允许带助手的。在《捶丸图》上就可以看到两个持球棒的产伴当。捶丸运动中“伴当”的作用看来主要是为打球人服务的,如保管和选择球棒,以及选球基等。

捶丸图 (洪洞广胜寺)

下棋图 (洪洞广胜寺)

4.2 山西洪洞县元代《对弈图》--中国围棋 (600多年前)

与体育有关的被称为洪洞广胜寺“三绝”之一的还有元泰定元年 (1324年)描绘“二人对弈”下围棋的图像。这一珍品图像纹理清晰,棋盘居中,其中一对弈者 (左方)严密布阵,举棋谋略,右方聚精会神,苦思暮想。旁边侍奉者遮阳端水,观者惊讶,俨然一幅棋逢对手,棋圣与高手一番撕杀的场景。说明围棋运动,早在 600多年前已在河东大地盛行。

上述仅有的河东文物古迹,反映的古代晋南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所列举之体育器具及河东人物所从事的体育实践活动等,只是所发现的一部分,但仅此“管中窥貌,略见一斑”,亦能充分反映出源远流长的河东古代体育发展,为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所起的历史作用。

[1]张长海.宋辽金时期的马球运动[J].2008文物世界,2008,20(2):52.

[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 102号金墓[J].文物季刊,1997(4):32.

[3]解希恭.山西襄汾县曲里村金元墓[J].文物,1986(12):21.

[4]袁 合.论石球由狩猎器具向游戏工具的嬗变[J].体育文史,1993(3):46.

[5]王向前.山西新绛、河津发现旧石器[J].史前研究,1987(4):19.

[6]汤英俊,等.山西万荣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1982,1(2):41.

[7]贾兰坡,卫奇,等.阳高许家窑旧石石器时代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76:2(2):52.

[8]王增明.捶丸图探索[J].体育文史,1985(5):36.

Jinnan Heritage and Sports Culture

ZHANG Chunmei1,YANG Guozhen2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Yuncheng University,Yuncheng Shanxi,044000;2 Chan-gzhi the 16th School,Changzhi Shanxi,046000)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archaeological finds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sports heritage matters in the south of Shanxi.The results showed that:Atpres-ent,there are sports issu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south of Shanxi such as brick,stone,ceramic materials,painting murals,which have been found in different ancient times,including playing the game of Cu Ju,chess,equestrian,martial arts,gyro,stone ball,beating balls.These sports items of these sports refle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east,and researching into the history of sports provides a positive and practical role.

heritage;ancient sport;Jinnan

G80205

A

1003-983X(2011)02-0162-03

2010-12-13

(

张春梅 (1981-),女,宁夏人,在读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运城学院体育系,山西运城 044000;2.长治第十六中学,山西长治 046000

1961年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出土的两幅砖雕击鞠 (马球)造型,据考古专家鉴定为宋代体育文物。从山西襄汾打马球砖雕可看出宋时的球杆是一种杆端弯弧较大、其夹角为钝角的球杆,与《金史·礼志》中的记载:“……持鞠杖,杖长数尺,其端如月”基本一致[2]。

1.2 山西襄汾县金元墓砖雕击鞠(金代马球)

山西襄汾县曲里村金元墓中的砖雕马球内容独特,刻画真实生动。

1.3 山西侯马金墓砖雕击鞠 (明代马球)

1961年在山西侯马金墓出土的砖雕击鞠 (马球)图是明昌七年的文物。雕刻精美,创意新颖,四幅连环图,运用动画片 (幅幅衔接)之技巧,依次举杖、甩杖、击球、球进洞穴。

综合上述宋、金、明时砖雕马球图像,形象、翔实地记载着古代山西晋南广泛盛行马球运动的史实。关于击鞠运动的文物出土,我国还有宣化辽墓Ⅱ区契丹贵族 2号墓的《持杖备鞠图》,不但说明宋、金、明代击鞠运动在晋南的广泛流行,更为全面了解研究宋、辽代击鞠运动的史料以及其兴衰和发展史,无疑显得弥足珍贵[3]。

1.4 山西襄汾县金元墓砖雕二女弈棋(金元棋艺)

金元时期的棋手见于记载不多,从山西襄汾县金元墓砖雕二女弈棋砖雕体育图像,我们现在知道金朝的围棋与宋朝的相仿,对研究宋代棋艺及女子体育的发展相当重要。

1.5 山西襄汾县金元墓砖雕马戏(金元杂技)

马戏,是杂技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场面十分壮观、惊险、激烈,能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观赏兴趣。1961山西襄汾县曲里村金元墓中的砖雕马戏,内容生动,刻画真实独特,再现了古代晋南马戏团在当地的盛行[4]。

1.6 山西襄汾县宋代墓砖雕马术(宋代杂技)

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出土的两幅宋代砖雕马术图、造型更为神奇独特。其中一幅一骑手站立于奔马之上,两臂平举,进行千变万化的马上高难技巧表演,另一幅马的四肢与身躯刻成一直线,使人之视觉以快速之动感,骑手跃于疾驰的飞马上做连续的技巧表演,投射出影视效果的平衡和娴熟的骑技。砖雕马术图像运用写实与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创造,再现了古代全新的马术技巧和高超水平。

1.7 山西新绛县元代墓砖雕武术(元代武术造型)

1983年,在山西新绛县吴岭庄发掘出的元朝古墓中 (元朝至元十六年 1279年),于墓前室内南壁正中,墓门上方镶砌彩绘砖雕一组,其中第六个戏俑,圆领小袖蓝袍、皂靴,双肘架起,提袍角外张,作武功架子科。这个造型近似后世的短打武生之形象。这幅图像显示出,在元代河东武术 (艺)已发展到新水平。

猜你喜欢

襄汾县晋南马球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科学补碘益智 健康科普利民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开展防治碘缺乏病科普宣传活动
山西襄汾县汾城城隍庙舞楼及演剧文化考
广东出土东汉晋南朝铭文砖述略
可贵的精神可敬的人——点赞襄汾县关工委的“五老”
新疆发现中国最早马球实物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
王室成员掀起马球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