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传奇

2011-09-27

西部大开发 2011年1期
关键词:汶川对口灾区

◎文/本刊特派四川记者

重建传奇

◎文/本刊特派四川记者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四川不但在抗击特大自然灾害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还在波澜壮阔的灾后恢复重建中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世界灾后恢复重建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北川老县城建成区入住新县城摇号仪式正开始。

2008年5月12日,一个令四川乃至全中国人伤痛刻骨的日子。如今,两年多过去了,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土地上,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区各族群众正满怀信心走向新的生活,浴火重生的新家园正升腾着新理想。

锻炼四川承担、四川责任

面对历史上少有的遭遇和考验,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少有的关注和坚强,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两个加快”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这是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铮铮宣言,是四川感恩奋进主动出击的冲锋号角,是四川精神的集中体现。

灾后重建,不但是一项浩繁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组特别的数字,证实着重建史的一个个奇迹——

震后18天,四川召开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

震后1个月,汶川地震灾害损失初步统计评估报告出炉,汶川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工作全面展开。

震后2个月,全面推进涉及83个县(市、区)、6985个安置点、47万多户、193万多人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先后5次启动实施2296处重大地质灾害点应急勘查、设计和治理工作。

震后3个月,1个总体规划、10个专项规划、43个行业规划、51个重灾县(市、区)实施规划以及88个一般受灾县(市、区)项目规划全面完成,四川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初步确立。

四川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最先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重建规划编制原则。之后,一路重拳出击:召开国际研讨会专题研究震中映秀镇的重建规划;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通过国际招标确定都江堰市的重建总体规划;集中行业内顶级大师和著名专家规划北川新县城……

据专家介绍,在高起点规划的引导下,灾区许多地方的发展将比灾前向前推进20年以上。

一批批项目快速开工,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举措开花结果。

四川省发改委数据显示:灾后重建全省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项目29700个,规划总投资8613亿元。截至2010年11月30日,已累计开工29674个,占重建任务的99.91%,完工26197个,占重建任务的88.21%;完成投资7610.1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8.21%。15个对口支援省(市)已举行项目移交仪式,大批对口支援项目投入使用发挥实效。

化解大危难需要大智慧

专家观点:重建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恢复重建,不仅是原地起立,更是发展起跳。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不同,四川灾后重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2008年下半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刚刚展开,就赶上国际金融危机日渐蔓延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又恰逢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建中的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协调问题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

汶川特大地震猝不及防,令人痛彻心扉,同时也验证了我们国家的优越性:

震后19天,胡锦涛总书记在防震棚黑板上写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6个大字。

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统一部署对口支援任务,创新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铸就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

随后,四川启动省内13个市(州)“无灾区帮助有灾区、轻灾区帮助重灾区、一个市(州)帮一个重灾乡(镇)”对口支援行动。

上海援建都江堰,注重突出“民生、公益、基础、功能”的思路;广东援建汶川,体现民生优先、城乡统筹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浙江援建青川,强化产业引进资金;山东援建北川,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北京援建什邡,用“奥运效率”提速援建项目;湖北援建汉源,坚持留下信得过的“湖北品牌”……

两年多后,曾经满目疮痍的100多个重灾乡镇,转眼间大多变成了美丽的田园小镇,一步跨越10年、20年。震前污染严重的水磨镇,如今变成了一个羌族风情浓郁、美丽如画的“小丽江”;漫步在苏州园林风格的绵竹市孝德镇,宛如置身江南水乡;走进异地重建的北川县城,一座中国羌城如神话般地矗立在安昌河畔……

两年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目标任务

大灾之后,交通的严重损毁,成为横亘在“救人、安置、防疫、转移、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等工作前的最大难题。逢山开路,遇河搭桥,全力打通通往灾区的道路成为最紧迫的任务。

两年多来,一批关系长远的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灾区出行更便捷、打电话更方便、用电更无忧、人畜饮水和灌溉更加有保障,为四川打造枢纽、建设高地、支撑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灾区6条高速公路全部开工建设。震后开工的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用16个月时间于2010年五一节建成营运,贯穿和辐射灾区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开工建设。水利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160.34亿元,占规划投资的82%。38个重建城镇中的30个城镇已形成主体功能,其余8个城镇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北川、汶川县城重建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已形成城镇主体功能;青川县城重建正按新的规划加快推进,城镇框架基本形成。

350多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和150多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25万户城镇居民住房基本完成。基本建成3002所学校,灾区学生全部告别了板房校舍。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相继落成,灾区综合保障能力比震前有了飞跃提升。

据查,地震多发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经验表明:用两三年时间就完成灾后重建,这几乎没有可能。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重建工作历时达10年之久。

而四川圆满实现了中央关于“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疫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创造了世界抗震救灾史上的一大奇迹,更是“以人为本”史无前例生动实践的写照。汶川特大地震让“世界猛然发现了一个在危难时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伟大中国”。

“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还充满着坎坷和荆棘,还面临着困难和压力。目前,四川省发改委已经编制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正积极争取将这个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巩固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早日建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新家园。

猜你喜欢

汶川对口灾区
云上远眺新汶川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对口帮扶这一年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古稀老人情系灾区孩子
汶川樱桃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