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经济区“起跑”

2011-09-27

西部大开发 2011年1期
关键词:经济区成渝四川省

◎文/本刊特派成都记者

成渝经济区“起跑”

◎文/本刊特派成都记者

建立经济区,培育不同层次的经济增长极,这是我国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专家预计,作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的成渝经济区,将会加速拉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并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成渝经济区历经“十五”、“十一五”期间的论证和调研,终于在“十一五”即将结束的时候瓜熟蒂落。2010年12月17日,本刊记者从四川省发改委获悉,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正等待国务院批复。

至此,国家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经济布局——“三区一极”尘埃落定。四川省专家表示,成渝经济区就要“起跑”,这无疑为四川“十二五”未来发展开了个好局。

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是四川“十二五”的重点举措

成渝大都市区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是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4倍;2008年就实现GDP14041亿元,占川渝两省市的79.8%、西部的24.1%、全国的4.7%。

这里资源要素富集,水资源、天然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天然气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铝土矿与硫铁矿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4以上,铜矿储量占全国的1/3,中药材产量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1/3以上,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

因而以成渝经济区为中心,关中-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为两翼,向西北、西南双向推进,不但与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呈东西犄角鼎立之势,而且将成为我国从西部走向世界的核心区域,是最具有条件发展成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三区一极’的那一极。

按照《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15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进入中等收入地区。预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8万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5万亿元以上。未来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也要翻一番。

而四川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为1.7万亿元,5年后突破3万亿元凭借什么?

参与《基本思路》编制的四川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具备继续高速发展的条件。除了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外,四川省还面临成渝经济区、藏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改革、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等多重历史性新机遇。正是基于此,四川信心百倍地将“十二五”目标定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5年,也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关键的5年”。

作为四川省政协“成渝经济区建设调研组”组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解洪认为,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正是四川省“十二五”的重点举措,也是确保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整体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根据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其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主要内涵是:引领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核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试验区,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地域范围涵盖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总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人口9840.7万,GDP总量1.58万亿元。

四川15个市分别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和广安。

重庆31个区县除了包括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等23个区县在内的1小时经济圈外,还包含了渝东北的万州、梁平、丰都、开县、垫江、忠县、云阳和渝东南的石柱等8个区县。

同时除了成渝经济区建设外,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四川省还将分类重点推进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和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建设,规划“天府新区”,促进成都经济区率先发展。

在具体发展中,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将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注:“五带”为成内渝发展带、成遂渝发展带、遂南达发展带、成绵乐发展带、沿长江发展带)空间布局。

变“蜀道难”为“蜀道通”

成渝经济区未来怎么走、如何发展?许多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都表示,四川和重庆共建西部发展高地和开放高地,发挥成渝经济区增长极的作用,关键是交通。

虽然“天府之国”的美誉早已成四川的名片,但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却成为巴蜀之地的“无言之痛”。大都市区需实现产业、空间一体化,而一体化的标志就是内部各城市间要实现交通1小时通达。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世庆分析认为,应大力开发成渝经济区与国内各地、西部邻国及泛亚铁路之间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航运、管道运输等建设,使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通江、达海、越边的枢纽,让中国从西部走向世界。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戴宾持相同观点:成渝经济区首要的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际铁路开通形成同城化之后,市场要素会形成自由流动,真正促进合作互赢。重庆应重点发展地铁和轻轨,让快速共同交通系统连接各城市组团,并在途经节点上布局二级城市。

对此,解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变“蜀道难”为“蜀道通”,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来根本改变四川省的区位优势,仍然是未来五年拉动四川省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成渝经济区规划要和“十二五”有机结合,使规划更趋完善;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到微观规制,要形成一套科学、有序的规章制度。在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硬环境上,要充分保障商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充分流动。更加注重软环境打造,政府要建立高效、便捷、有效的联席协调机制,也要加强民间合作,实现川渝两地新的整体形象塑造和竞争力提升。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曾在媒体上表示,成渝经济区不但应打造为连接西北、华南等地区的交通枢纽;还应加大制度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发挥成渝经济区在全国、东亚地区战略地位的切入点。“另外,成渝经济区必须解决某些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否则会影响一体化进程。中央之所以编制区域规划,就是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相信未来蓬勃兴起的成渝经济区,必然会成为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成为屹立于中国西部的一道绚丽美景。

猜你喜欢

经济区成渝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成渝双城到同城
陆月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