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011-09-27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西部大开发 2011年7期
关键词:体制城乡要素

◎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长期滞后

从资源配置来看,生产要素市场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突出问题是,土地、能源、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价格形成机制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大部分掌握在政府手中。此外,水、煤、电、油等能源的价格也没有放开,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总体价格水平偏低,不能反映其稀缺程度。

从市场中的主体看,政府对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并且经常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其主要问题是:政府投资决策的机制不规范,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决策者不对决策后果负责。而真正需要政府关注的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却投入不足。这使得我国投资率居高不下,投资结构扭曲,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从财税体制看,目前的制度安排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行的分税制,出于对本地财政收入、就业的考虑,地方政府会容忍甚至鼓励一些高污染的项目。

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第一、加快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尽快建立反映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制度,公平竞争的、产权边界清晰的微观主体。在新建完善市场体制,要走政府主导的经济运营机制向富有活力的市场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转变。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抑制对资源要素的过度需求引发的扩张性增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资源的定价机制,加快建立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的要素市场,由市场决定资源价格。同时要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体制和制度。

第二、加快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改革历程来看,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还不在于经济社会本身,而在于政府决策与政府转型。要推进投入体制改革和战略转变,消除政府扩张投资的冲动,增强它的公共服务功能。

第三、加快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体的社会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这是一个重要措施。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通过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来开启农村市场,依靠结构性改革,通过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安排和体制建设,逐步推动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证城乡一体化,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四、加快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全方位改革。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当中要加快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动者、政策提供者和监管者。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排放的主体,发展战略性绿色经济,与新能源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重要产业。

猜你喜欢

体制城乡要素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