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动态.散文诗歌书法

2011-09-23

现代企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立秋贾平凹文化

《你在高原》等五部作品获奖

本刊讯 经过五轮投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8月20日在北京揭晓,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五部长篇作品获奖 。

评奖最终结果显示,五位获奖者中,张炜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刘醒龙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毕飞宇为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莫言是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刘震云是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对此,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高洪波表示,作协主席、副主席本身就是因为具备一定实力,才能担任此职务。他们被提名乃至获奖是因为具有创作实力,写出了好作品,这是一个合理的过程。

与往届评奖相比,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有了显著变化,试行实名投票和评委投票情况公布制、大评委制、初终评一贯制,并设置提名作品、评委名单和评选日期提前公布、各轮评选结果即时公布、纪检和公证监督等制度。

(王淑玲)

陕北历史文化暨杨家将文化研讨会举行

本刊讯 八月中旬,陕北历史文化暨杨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行。

研讨会上,一百多位来自中国社科院、陕西师范大学等多家院所高校的专家和陕北本土历史文化学者通过大会主题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在陕北历史文化及杨家将文化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利用、研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由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和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展示了地方与高校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促进陕北地区的旅游、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张玲玲)

贾平凹的倔强与幽默

□ 彬县 胡忠伟

七月夏日,陕西作家协会在彬县举办读书笔会,我有幸拜访了贾平凹。从表面上看,贾平凹是一个谦虚、温和的人,其实不然,他骨子里有传统士人的那种倔强与傲然。

1967年夏,“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同样侵袭了丹凤县这个偏僻闭塞的小县城,还在读初二年级的贾平凹被迫离开学校,回家务农,“我就这样做一辈子农民吗?”在自家泥楼子上的14岁少年贾平凹发狠说。他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毛儿高高翘起。他的梦想是上大学。他那么盼望着考试,因为一考试就能显示他的存在。可是“文革”改变了命运。中学未毕业后当了农民,下地却连正经农活都干不来,收入还不如妇女。这使他感到屈辱。因父亲“反革命帽子”的牵连,被要求“不能乱说乱动”,当兵、招工、民办教师、代理教师……全都与他绝缘,从此他的性格变得胆怯、自卑,少言寡语。但他发誓要离开,剥掉这个“农民皮”。他虽人矮,但心却大,镢头挖不了几下,可笔是提得起的。这一时期,他发狠读书、苦练毛笔字、背诵唐诗宋词、手抄《古文观止》……娘要为他定媳妇,他却向娘发了火,一气之下用石墨将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刻在了山墙上。

在《五十大话》中,贾平凹说,“性格为生命密码排列了定数,所以性格的发展就是整个命运的轨迹;不晓得这一点,必然沦成弱者,弱者是使强用狠,是残忍的,同样也是徒劳的。”这就是人的智慧积累到一定程度所造成的必然反差:“强”即是 “弱”,“弱”也便成了“强”。所以,“我终于晓得了,我就是强者;强者是温柔的,于是我很幸福地过我的日子。”从此“不再去提着烟酒到当官的门上蹭磨,或者抱上自己的书和字画求当官的斧正,当然,也不再动不动坐在家里骂官,官让干什么事偏不干。”人上五十,是一种生命的流程,好似一粒水珠历经千锻万炼,终于流进了大海,那是一种富有,也是一种情怀。“别人说我好话,我感谢人家,必要自问我是不是有他说的那样?遇人轻我,肯定是我无可重处。”“若有诽谤和诋毁,全然是自己未成正果。” 他在过50岁生日时,当众讲:“我母亲对我讲,她怀我的时候,先是梦见一条巨蛇缠腰,再是梦见遍地的核桃,她拣了又拣,拣了一怀。如果说迷信的话,我的命里有核桃运的一部分,核桃是砸着才能吃的,所以,我需要方方面面的敲打才能成器。”

贾平凹的性格属外柔内刚型,柔中的释、道成分多,刚中的儒家成分多。他说过: “懦弱阻碍了我,懦弱.又帮助了我。虽然倔强,但贾平凹也是一个有点拙趣的人。有这么个小故事可见一斑。一次,一群文友聚会贾平凹家中,饮酒喝茶神吹海聊,自在尽兴。不久有位友人腹胀难受,急忙入厕小便,他刚解开裤子撒尿,平凹便赶来敲门。友人涨红脸问有何事,平凹笑答没事,人却站在旁边看他撒尿。友人撒完正欲拉水箱冲洗,平凹拦住不让拉,同时慌乱站位挤出一泡小尿。尿完了才正经八百告诉友人:一泡尿放一大箱水冲洗便池,未免太浪费,那水多么清啊,看着更心疼可惜。说着他一边握住水箱拉绳,一边朝屋里的朋友喊:“ 谁还尿?不尿我拉水了!”友人大笑,觉得他吝拙可爱。

贾平凹时常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当年不是偶然地进了大学,不是因为在大学里不知未来去向如何而开始了写作,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肯定是一位农民。一个矮小的老农。或许日子还过得去,儿孙一群,我倚老卖老,吃水烟,蹴阳坡,看着鸡飞狗咬。或许,我还得进城去打工。

贾平凹,这样一个倔强而幽默的人。

立秋

□ 江苏 谢观荣

立秋是季节的站点

岁月的火车缓缓靠站

夏天下去

秋天上来

开始金色的收获之旅

立秋是人生的站点

疲累的火车短暂停留

烦躁下去

冷静上来

开始平坦的成功之路

立秋是爱情的站点

炙热的火车紧急停靠

失意下去

激情上来

开始全新的情感旅程

立秋只是不起眼的小站

假如你错过这趟火车

请学那南飞的大雁

学那奔驰的骏马

都可抵达幸福的终点

赵锦荣书法(毛体)作品选

赵锦荣(笔名野畴),著名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家。现任《现代企业》杂志社长、总编辑,高级编审职称,律师资格。兼任:陕西省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共和国骄子》编委等社会职务。

七十年代开始涂鸦,经历坎坷,曾种过地、做过工、当过教师……喜好文学创作和书法艺术,尤为对伟人毛泽东诗词和书法艺术崇仰和热爱,多年来采写了数篇文章和摄影作品发表散见于全国报刊上。纪实散文:《袁家沟与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在2010年《中国世纪大采风》和《中国时代风采》全国征文中获“金奖”。该文在2010年9月还获中国散文最高荣誉奖项“中国当代散文奖”,并收录在《中国当代散文家代表作集》。报告文学:《毛岸英在延安时期的往事》、《人民歌手李有源与伟大颂歌东方红》和书法(毛体)作品《沁园春·雪》等多篇文章在全国征文中先后获奖,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领导人的接见和合影。文章和书法作品还被“百度”、“搜狐”等众多网媒转载。

赵锦荣在长期的新闻文化工作中,业绩突出,所在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授予他一定荣誉;其事迹被《世界优秀专家人才辞典》、《中国当代散文家大辞典》、《中华百年(人物)篇》、《西部艺术家》等书籍收录介绍。

多年来,赵锦荣坚持不懈地学习博大精深的毛体书法艺术。他在工作之余收集了三十多部有关毛泽东诗词、鉴赏、书法、手稿等书籍,反复学习研读,临写,吟咏,品味和琢磨,分析比较毛体书法的神韵和气势,循序渐进,为学习毛泽东诗词和毛体书法艺术而刻苦努力。

猜你喜欢

立秋贾平凹文化
落叶
关于立秋你知道吗
《立秋》
捉鱼摸鳖的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西安这座城
月迹
立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