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压力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1-09-23赵娅

现代企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培训管理

赵娅

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员工日益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压力已成为研究员工健康与福利的关键概念。中小企业一般是指企业员工不足2000人、年销售额在数百万到数千万元、资产总额低于4亿元的企业。统计表明,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企业中一支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在中小企业中,员工同样面临着压力。例如,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高,员工会有不稳定心理。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对员工压力管理重视不够,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小企业员工压力的相应管理对策。

一、压力管理的提出及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压力的研究起源于医学领域,是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国际压力研究所主任汉斯·赛利(Hams Selye),于20世纪30年代开创的,后来对压力的研究从医学领域拓展到管理学等领域。罗宾斯教授认为压力与组织的工作绩效是一种倒U型关系,即只有在压力等于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值,压力过大或过小时都不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因此,压力管理的关键是找到这个最佳点。综合近几年有关对压力管理的研究,可以看出,主要是对压力的来源、压力的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研究,也有些是结合具体员工类型进行研究,如科技工作者、知识型员工等,但由于人们对中小企业中存在的压力认识不够,研究得较少。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这早已成为企业管理界的共识。马斯洛也早就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因此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结合员工的具体需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中小企业进行适当的压力管理,有利于其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提高员工满意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提高员工满意度。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中,不光要把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现有人才也是一个资源大宝库。中小企业通过各种措施进行员工压力管理,使得员工形成正确的压力观,可以预防压力对员工造成的损伤,拉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企业关注员工的压力问题,对员工给予人文关怀,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持续发展。压力管理有利于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负担,保持适度的压力,从而使员工能以最佳状态工作,且满意的员工比不满意的员工工作效率要高,进而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增加企业利润,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这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

二、中小企业压力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压力管理在我国引入的时间并不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又由于其自身规模、实力的不同导致在实际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压力管理的态度、对员工的压力培训、构建企业文化等方面表现还有所欠缺。

(一)忽视压力管理。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从意识上尚未将压力管理看作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将压力管理视为员工个人的事,与企业无关。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后的今天,仍没有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甚至有些企业中还存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子,如将员工视为被动受管理的对象等。在企业不重视压力管理的情况下,压力过大的损失必会显现,如损害员工个体身心健康,企业内耗增加,破坏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可见企业与员工都会遭受效率损失。

(二)压力培训不够。对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培训一词已不陌生,有些企业已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但对压力培训却不够熟悉,对其意义和作用也缺乏深刻的认识,更难在实际操作中创造性地运用。在企业中员工个性不同,思想也各有特点,如有些员工成就动机过高,对期望的工作或工作结果与现实的工作状态的差距不能正确理解,认为在中小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性很小,导致压力过大;还有些员工过度重视工作与工作的结果,视工作为生活的重心,这当然无可厚非,但若是过了临界线,则会导致员工过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企业不能对这些员工加以适当的培训、开导,必将影响员工的稳定性及企业的效率。

(三)利润导向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氛围平台,往往在激励员工成长等正向行为上,产生着巨大的基础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文化往往注重的是工作过程或工作结果,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表现很突出,对员工的关心不够,更不用说去探寻员工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了。

(四)不能让员工感受到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每个人都会有同别人进行比较的倾向,不仅与企业内部人比较,还会和企业外部的朋友等进行比较,中小企业的员工也不例外。他们同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中的人进行比较,显然不具备规模上的比较优势,关键是在管理方面同样可能会处于劣势,总会有不如别人强势的感觉,这样就会产生比较中的压力。

三、中小企业进行压力管理的对策

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对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一)增强压力管理意识。提高压力管理意识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从内心深处打下压力管理的烙印。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过大压力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损失,从意识上重视压力管理。近年有关压力管理的研究,大多数注重企业层面,可见压力管理与企业密切相关,并不是员工个人的事,企业与员工应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双赢的局面。

(二)对员工进行压力专项培训。培训可以使员工改善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因此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文化效应。成功的培训能通过员工技能的提高,有效减少工作压力。

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可引进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单独设立压力培训课程,增强员工自我察觉,自我管理能力。过度压力消极影响专题:企业管理者要让员工了解过度压力的负面作用,给员工做专题讲座。预防压力产生专题:合理设置期望值是预防压力产生的一个很好途径,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客观现实的发展目标,这里不是要降低目标,而是要将期望值设置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压力应对专题:压力来临时,教员工学会生理调节。生理调节是通过控制一些生理变化,如肌肉放松、深呼吸、加强锻炼、充足的睡眠等,来保持健康,学会放松。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要将压力培训作为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培训工作系统化、连续化。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文化氛围。中小企业应当诊断自身的企业文化,识别并去除可能导致过度压力的因素,塑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文化,设计以人为本的企业制度,凝聚成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制度上、字面上,要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保持不变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中小企业还要重视沟通工作。沟通是减缓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小企业要建立明确的制度,增加制度的透明度,使员工在工作中享受到顺畅沟通的益处。中小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即员工较少更容易进行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外交流,如茶话会、郊游、晚会等,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如家的温暖。中小企业人才流动意愿较强,承受着来自工作本身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双重压力,同时对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持怀疑态度,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离职意向。企业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还可以起到稳定员工的作用。

(四)工作再设计。中小企业的员工在同别人比较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可以通过工作再设计得到适当缓解,如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分担等方式。而且员工若能参与到与工作有关的决策中,会因为受到鼓励而不断成长,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最大潜力。企业尊重员工个人的不同个性和差异来设计工作,不仅可以使企业升级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上,而且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快乐,在快乐中工作。同时,中小企业可以进行标杆管理,将本行业内优秀的大企业视为自己的标杆企业,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理念。【本文为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甘肃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培训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