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2011-09-13吴琼粉普俊学张友云朱虹江张少云韩励兵罗家洪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阻络后遗症中风

吴琼粉,普俊学,张友云,朱虹江,贾 云,张少云,韩励兵,罗家洪

缺血性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研究应用灯银脑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220例,并与同期应用银杏叶胶囊治疗80例作对照,进行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7月云南省中医院等四家医院的神经内科、中医科及针灸科门诊选择3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参照《神经病学》、《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证者。采用随机分组,试验组220例,男103例,女117例;年龄63.58岁±8.87岁;病程12周±24周。对照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64.30岁±8.96岁;病程16周±22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病情(轻、中、重)分级、中医症状积分、舌脉象等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资料分布较为均衡,可比性较好。

1.1.1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缺血性中风证候诊断标准;病程在2周至6个月(恢复期)或发病6个月以后(后遗症期)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年龄18岁~75岁,男女均可;知情同意。获得知情同意书过程应符合GCP规定。

1.1.2 排除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查证实为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等所致后遗症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成分过敏者;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不能配合检查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口服灯银脑通胶囊(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26228)每次2粒,一日3次。对照组口服银杏叶胶囊(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粒,一日3次。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观察 中医证候疗效。中医单项症状和体征。所有疗效指标在用药前及用药(14±2)d、(28±2)d各记录1次。1.3.2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当日试验组中33%患者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普通心电图。

1.3.3 安全性评价 临床症状、血压、心率等,肝、肾功能,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标准。痊愈: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治疗指数≥95%;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指数≥70%,<95%;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治疗指数≥30%,<70%;无效: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治疗指数<30%。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2.1.1 中医证候疗效 在PP人群中,共计30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7,P<0.001)。详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8d后中医证候疗效 例(%)

2.1.2 单项症状体征疗效分析(PP) 在PP人群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主要症状疗效观察,经统计学处理(秩和检验),两组症状疗效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痛如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头晕目眩症状疗效基本相同,说明试验组对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痛如刺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治疗28d后单项症状疗效分析

2.2 安全性分析 本次试验中未出现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有关的生命体征、体格检查,治疗前后正常。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所有指标数据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接近正常值范围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次试验共准备入组300例,试验组220例,对照组80例。实际试验组入组220例,完成220例,对照组入组80例,完成80例。两组入组患者均能按方案严格用药,依从性良好。

灯银脑通胶囊以三七总皂甙及灯盏花提取物为原料,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功效,适用于心肌缺血、缺血性脑中风(瘀血阻络证)等病症的治疗。灯银脑通胶囊经过药效学、毒理、工艺、稳定性等研究,药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临床已应用10年,未见毒副反应。

本试验是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相关法规要求进行中药品种临床试验研究,选择3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研究。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治疗效果明显。且在规定剂量、疗程范围内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为一级。灯银脑通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有明显治疗效果,未发现不良反应;疗效优于银杏叶胶囊,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瘀血阻络证)的良药。

[1]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中国疗养医学,1995,4(1):76-7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猜你喜欢

阻络后遗症中风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春天的“后遗症”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