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

2011-09-13撰文阿瑜图表陈熙摄影舒畅

旅游纵览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物链逆向排放量

撰文/阿瑜 图表/陈熙 摄影/舒畅

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

撰文/阿瑜 图表/陈熙 摄影/舒畅

PHOTOGRAPHER'S CONVERSE BIOLOGIC CHAIN

图示: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生物书上讲到大自然的生物链,那幅生物相生相克图在自然的和谐中稳步发展。所谓生物链,书上的解释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世上万事万物,相生相克,互相依赖共存亡。

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生物链中每个环节都被大自然巧妙地放置,有独特的作用,改变任意一个链节,就会引发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个理论在自然科学界早成定论,也有很多实例。比如,无知的人们将野兔带入澳洲,结果野兔泛滥,牧场受到严重破坏,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开展了旷日持久的灭兔大战。在我国也有一些地方,因为蛇等鼠类天敌大量被人类捕杀,鼠患成灾,农作物大量减产。

动物的互相捕杀,是为了生存,是自然法则,是维持生态平衡。而人类却不是,人类站在生物链的顶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数不尽的机械来为自己服务,却也在自然世界刻下深深的伤痕,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也许在最初的原始人时期是为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但后来人类衍生出更多的需求,完全脱离了生物链的规则,更多的是装饰品,是仅仅为了炫耀与金钱,无数的非洲象、藏羚羊、鲸等等就这样倒在人类的枪口下。人类自认为地球属于自己,肆无忌惮地破坏着这个地球的生态平衡,却不知自然也在惩罚着人类。

生态平衡的话题,再往下探讨,似乎就进入了学术问题的范畴。了解当今生态环境的现状,结合生态摄影人在环境保护方面所起到的推动性作用,我们能得到的,是另外一条生物链,也就是本文所提出的生态保护链——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

在传统的生物链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人类作为最高级的哺乳动物,处在进化的前端地位,似乎已经主宰了世界;而在这条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中,我们试着从生态摄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分析生态摄影人在环境保护方面所能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大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逆向生物链

让我们认真审视一下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

○ ○ ○

它的第一环节是生态摄影,生态摄影人通过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生态摄影作品,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地再现在观众眼前,以表达某种生态环保观点。

○ ○ ○

第二环节是社会大众,观众通过浏览这些精彩绝伦的生态摄影作品,受到摄影者的影响和启发,并非某些强制执行的规定,而是真正从内心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更深刻的感知,从而落实到行动上,在出行中能够做到自发地节能减碳,保护生态环境。

○ ○ ○

第三环节为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有意识地做出行之有效的环保行为,生态环境必将逐渐改善,进而为生态摄影者的创作积累更多素材,更加调动生态摄影人的积极性。

○ ○ ○

如此良性循环,就可以形成一条与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生物链并列存在又不尽相同的生态保护链,即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

这是个快速阅读的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读图”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图像的优点是生动形象,信息量大,既刺激我们的眼球,又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

生态摄影是近几年来中国摄影艺术中新兴的一个主题创作形态,目前的发展态势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旅游业的兴旺和消费文化的兴起都有着诸多关系。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8期《生态摄影:一种崭新的主题摄影形态》中,作者提出:生态摄影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生态系统内自然界本身及其生命形态为表现对象,即那种原初的、未受人类及科技改变的自然界,比如自然山水、野生动植物、湿地环境等;一类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复杂关系为主要表现对象,重在反映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冲突与和谐的对立统一关系,比如环境污染、动植物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及乡村风光、城市绿化建设、园林建筑等。

在“逆向”生物链的第一环节中,生态摄影可以说是取之于自然,作用于自然。

生态摄影传达的就是这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他们关注生态存在物的各种联系,并努力还原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独立性,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存在。从这种角度来看,人的位置就退回到生态系统中去,成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具有与其他生命体的同等地位,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因而,作为一种崭新的主题摄影形态,生态摄影具有生态主义的内核和生态美学的意蕴,同时它也是一种现代传播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新媒体兴起的今天,它已具备了全球传播的效应。

所以说,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是一条自下而上产生影响生态发展的生物链。生态摄影人身体力行着,他们积极秉承健康向上、和谐共荣的理念,在观察和记录生态环境的过程当中,尊重所有的生灵,善待自然界里多种多样的生态景观,不妨碍、打扰动物,严守业内准则;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无论是美丽风光的真实再现,还是对恶劣环境的切身控诉,都以摄影艺术表达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保护环境的呼唤和对优美环境的向往。它既是生态传播的一大重要媒介,即摄影者生态意识的物化表现,同时又展现为一件艺术品,兼具社会教化和艺术审美的复合功能。

在“逆向”生物链的第二环节中,社会大众通过杂志、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观看生态摄影大赛、生态摄影作品展览、生态纪录片、生态摄影专题讲座、生态摄影作品集等能够真实反映当今生态环境状况的资料,那些摄影者在野外费尽艰辛所得的珍贵资料。一张张照片触目惊心,或给人以野性之美的享受,或启发人们对生态的认知,总之都可以让人们陷入反思:人与自然,到底该如何和谐相处?

图示:普通意义上的生物链

人类自觉自发的反思和行动,在社会各界形成的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加之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有效引导,“绿色出行”“环保旅游”“节能减碳”这些名词应运而生,并迅速落实为时下新兴的出行方式和日常生活行为,由一些先锋性、指标性、权威性的环保主义者和旅行达人引领,星火燎原般影响着广大的出游群体。

“绿色生态之旅”是保护国际提出的概念。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多样性非政府保护组织之一。它强调旅游不仅愉悦身心、增长见识,还应做到真正对自然友好。在旅行中,没有任何一次是不产生二氧化碳的,即使你完全靠步行,也要呼出二氧化碳,更何况工业社会以来,人类无节制的高碳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生态危机。对于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环保“补”碳游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旅行中自身活动散发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抵消。以旅行植树为例,目前,许多网站提供专门的二氧化碳计算器,通过对用电、用油、房屋暖气、人体呼吸和飞行里程的计算,可以得出你出行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按照一棵冷杉30年间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为标准,确定种树的数量。

TIPS

减缓地球变暖你可以做些什么

驾驶多能源汽车:这样,每年每辆车可以减少16,000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省3750美元的开支。

驾驶节能汽车:消耗同样的汽油量却能跑得更远,这也能给环境产生很好的影响,每年减少数千磅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节约一大笔钱。

可能的情况下与别人拼车:如果家里已经买了大排量汽车怎么办?和朋友或同事拼车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汽油消耗,每年能减少约790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少花几百美元。

给汽车轮胎充气:保持你的汽车轮胎总是处于适当充气状态,每年也能少排放250磅的二氧化碳,省下840美元的开支。

更换汽车的空气过滤器:每月检查你的汽车空气过滤器,能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00磅,节省130美元。

减少垃圾制造量:购买商品时尽量选择包装少的,回收利用纸张、塑料和玻璃。这样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千磅。堆制肥料能减少垃圾车来往垃圾掩埋点的次数,同时减少垃圾掩埋释放的甲烷,一举两得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使用再生纸:留心一下,购买打印纸时选择100%再生纸,每卷纸会减少5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最低限度购买零售包装商品:减少包装能让你家的垃圾减少10%,每年少排放1200磅二氧化碳,节省1000美元。

重新设定空调温控器:冬季时将空调温控器比原来调低2度,夏天时则调高2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磅,节省开支98美元。

缩短洗澡时间:热水器的消耗中三分之二是用来沐浴洗澡的,有效缩短洗澡时间能每年少排放二氧化碳350磅,节省99美元。

购买本地商品:购买本地商品,即买即用,省去来往路上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自然晾干衣物:在春夏季节时自然晾干衣物,尽量不用烘干机,每年就能少排放二氧化碳700磅,节省75美元。

购买有机食品:现代农业中的化学物质污染了供水系统,也需要能源的消耗。

购物时自己携带购物袋:自己携带购物袋,避免了商场提供塑料袋或纸袋,产生二次垃圾,从而节约了能源消耗。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有的进步都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生态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它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人们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关注,而是人们在从事这一事件的相关活动时,克服浮躁心理,持之以恒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工作。只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我们这条“逆向”生物链所产生的蝴蝶效应,近可以改善周边的环境,远甚至可以影响到南极洲。

正如“逆向”生物链第三个环节中所提到的,越来越多的人有意识地做出行之有效的环保行为,生态环境必将逐渐改善。进而,人们的环保行为以及随后变得越来越美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摄影人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美丽感人的瞬间,定格成影响更多人的生态摄影作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雏形。

当然,本文仅是以生态摄影、生态摄影人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对生态环境自下而上的改善进行初浅探讨,还有很多政府引导、民间行为虽不在我们谈论的范围内,但仍不可忽视其在生态保护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那句话,所有的进步都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将这一良性循环命名为摄影人的“逆向”生物链,既是对摄影人发挥作用的肯定,也将对其野外拍摄行为给予更多的监督和关注。

猜你喜欢

生物链逆向排放量
逆向而行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生物链”
打造音乐课堂教学的“生物链”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奇妙的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