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患者的术中护理

2011-09-11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33000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0期
关键词:性休克休克低温

邓 睿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 330009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手术过程当中,应重点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全身低体温的存在常疏于防护。全身低温不仅是休克发展的结果,还能加重休克,导致多种并发症[1],使得休克难以逆转。为探讨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对患者术中的影响及术中低体温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笔者对85例创伤性休克伴低温患者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2月手术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9例(实验组),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3±8.6)岁。术前肛温监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身低温(<36℃),术中及术后采取综合性措施积极防护全身低温,尽量使肛温>36℃;与2004年1月-2007年5月手术的26例资料完整的同类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36.1±9.1)岁,术中及术后除未进行综合性全身低温防护外,余护理措施完全相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进入手术室的肛温、血压、心率、手术时间、术中静脉液体总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进入手术室,经肛温监测提示存在低体温,即刻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包括保暖覆盖,减少散热,保持室温,对低温进行复温处理,术中持续肛温监测。对照组除未进行综合性全身低温防护外,余治疗护理完全相同。

1.2.2 综合性复温护理。(1)减少辐射散热:在手术前即使用空调将室温维持在22~25℃,相对湿度50%~60%,如果患者有寒战,可适当提高室温至30℃,减少机体辐射散热;同时对患者采取持续保暖措施,如减少对患者躯体的暴露,若需暴露较长时间,则应局部增加热源,适当使用加热毯等。(2)选择保温性强的物品,减少机体传导散热:如手术床先予毛毯铺垫、非手术部位加盖毛毯等,并避免导热性强的物品和患者直接接触。(3)提高机体深层体温:通过加热器的恒温设置,把术中使用的液体(包括静脉及外用液体)、血液加温到35~37℃,再给患者使用。

1.2.3 记录术前、术中30min、术中1h及术毕时患者的肛温、心率及收缩压,计算出休克指数[休克指数=心率(次/min)/收缩压(mm Hg)],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间肛温及休克指数比较,详见表1。

表1 术前、术中30min、术中1h及术毕时患者的肛温及休克指数比较(±s)

表1 术前、术中30min、术中1h及术毕时患者的肛温及休克指数比较(±s)

注:组内与术前比较,*P<0.05,★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ΔP<0.05,#P<0.01。

组别 n 肛温(℃)术毕实验组 59 33.4±0.6 34.1±0.7* 35.6±0.6*Δ 36.2±0.8★Δ 1.63±0.45 1.55±0.52Δ 1.31±0.64# 1.08±0.71术前 术中30m 术后1h 术毕休克指数术前 术中30m 术后1h#对照组 26 33.3±0.7 33.7±0.6 34.2±0.8* 35.1±0.9* 1.61±0.57 1.53±0.71 1.42±0.78 1.25±0.83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合并低体温是疾病严重的临床现象之一,低温、凝血机制障碍与代谢性酸中毒是重度休克患者围手术期主要死亡原因。当体温低于32℃时死亡率基本上为100%[2]。有资料表明[3],低温可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对手术患者有有利的一面。但是更多的证据表明[4~6],术中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凝血机制障碍、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几率增加、术后苏醒延迟、住院时间延长,易并发严重的心肺疾患。同一级别的创伤,体温越低,死亡率越高,低体温使休克的死亡率增加[7]。

创伤意外多发生在室外,患者多有一处或多次创伤,常因疼痛、大出血等合并休克,在手术前的转运过程中也常存在有保暖措施不利;手术时患者因为麻醉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同时麻醉药可扩张血管,导致热量丧失加快;麻醉还可阻滞运动神经,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产热减少;同时由于温度感觉神经传入受阻滞,中枢体温调节受到抑制加重低体温;创伤休克患者手术时间多较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导致散热增加;另外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可加速机体热量的散失;同时创伤休克患者多需大量静脉输液、输血,环境温度下的液体输入越多,在“冷稀释作用”下,患者体温下降也越快。

从本文结果中可以看出,术前两组间休克指数、肛温以及手术时间、术中静脉液体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30min、术中1h及术后两组休克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是通过综合性的术前、术中护理,实验组患者肛温上升,休克指数同时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及早发现并纠正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患者术前、术中的低体温对稳定术中循环功能有益。

[1] 唐超明,吴君正,陈国星.全身低温与重度出血性休克(附28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8):26-28.

[2] Danzl D,Pozos RS.Multicenter hypothermia survey〔J〕.Ann Emerg Med,1987,16:1042-1055.

[3] HachimiIdrissi S,YangXin,Nguyen D,et al.Combination of therapeutic mild hypothermia and delayed fluid resuscitation improved survival after uncontrolled haemorrhagic shock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rats〔J〕.Resuscitation,2004,62:303.

[4] Wong AK,Vernick WJ,Wiegers SE,et al.Preoperative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identified in the operating room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10,110(3):712.

[5] Wolberg AS,Meng ZH,Monroe DM,et al.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enzyme activity and platelet function〔J〕.J Trauma,2004,56(6):1221-1228.

[6] Elesber AA,Prasad A,Lennon RJ,et al.Four-year recurrence rate and prognosis of the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J〕.J Am Coll Cardiol,2007,50:448-452.

[7] 曾因明.危重病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3.

猜你喜欢

性休克休克低温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浅析鱼类在低温环境下暴死原因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血清NGAL联合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浅析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