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气候土壤条件与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引进研究

2011-08-28和爱群1木荣军3

绿色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古树名丽江土层

和爱群1,2,木荣军3

(1.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云南 昆明 650031;2.云南省丽江市气象局,云南 丽江 674100;3.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园林绿化管理局,云南 丽江 674100)

1 引言

丽江位于横断山区腹地(100°13′E 、26°52′N),海拔2400m,因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逐渐成为旅游观光胜地,尤其是自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Ⅱ)(Ⅳ),把丽江大研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丽江逐渐被世界所关注,其绿化状况必将成为反映全市社会、经济、文化概貌的“窗口”之一,直接影响到游人的第一印象。树木根系发达、扎根深、树冠大,能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城市景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城市规划绿地、布局公园、道路绿化,凡用植物造景的,均离不开乔灌木和花草植被。气候条件是制约绿化树种引进种植的关键。充分分析土壤气候条件,寻找适应土壤气候条件树种,是真正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2 植物生长条件

2.1 温度

温度是植物生命活动的生存因子,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要求有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即温度的三基点。植物在最适温度生长发育良好,超过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便生长不良甚至引起死亡。对园林树木来说,在综合外界条件下能使树体萌芽的日平均温度为生物学零度,即生物学有效温度的起点,一般落叶树种的生物学零度多在6~10℃,常绿树为10~15℃。高温对树体的影响,生长期温度高达30~35℃时,一般落叶树种的生理过程受到抑制,升高到50~55℃时受到严重伤害。常绿树种较耐高温,但达50℃时也会受到严重伤害。低温对树木造成的危害,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和寒冷的冬季,特别是早春温度回升后的突然降温,对树木危害更严重。树木品种间的抗寒能力不尽相同,不同树木种类的安全越冬温度跨度很大,从热带植物的2~5℃到适宜温带生长落叶树种-40℃,温度跨度达45℃左右[1]。

2.2 光照

光是植物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之一,是制造有机物质的能源,各种植物都要求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2.3 水分

水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水分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植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但各种植物对水分的需要量是不同的。一般阴性植物要求较高的湿度,阳性植物对水分要求相对较少,一般树木根系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

2.4 土壤

植物生长在土壤中,土壤起支撑植物和供给水分、矿物质营养和空气的作用。土壤的结构、厚度与理化性质不同,影响到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的状况,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大多数植物要求在土质疏松、深厚肥沃的壤质土壤上生长。

3 丽江气候条件

3.1 气温

丽江地处横断山区腹地,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冬春降水稀少,夏秋降水集中。冬季北方冷空气受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阻挡,经翻山越岭到达丽江后,降温强度明显削弱;同时丽江长期受南支西风带来的热带干暖气团影响。因此冬季与东部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高,呈现冬暖的特征。春季环流特点与冬季类似,从冬季直到3~4月,气温持续高于东部同纬度地区,日平均气温≥10℃开始期约为3月8日,比东部地区偏前,显示出早春的特点。夏季丽江以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带来的赤道气团、热带气团影响为主,地形在冬季因拦阻冷空气所起的保暖或增温作用在夏季难以体现,2400m的高海拔引起的降温效应显示出其主导影响[2]。因此夏季与东部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明显偏凉。秋季环流与夏季相似,但是影响系统开始减弱。与东部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冷。

丽江年平均气温12.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4℃,平均最低气温-0.5℃,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19.6℃,平均最高气温23.7℃,极端最低气温为-10.3℃,极端最高气温为32.3℃。丽江日平均气温超过10℃的日数达248d,积温4672.9℃,但日平均气温超过22℃的日数仅有2d。气候学家张宝堃先生曾提出了划分四季的标准:日平均气温≥10℃而<22℃为春秋季,日平均气温≥22℃时段为夏季、其余时段为冬季。以张氏四季标准来划分,丽江长年只有冬春(秋)季,冬季时长117d,比昆明多14d;春(秋)季长达 246d,比昆明还多 3d;夏季只有2d,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3.2 日照

干季(11月至次年5月),晴天多,雨日少云天少,平均总云量3.9成,月日照时数均超过 220h,日均日照时长达8.0h。尤其是12、1月,基本以晴天为主,日照时数达8.7h。雨季(6~10月),降水日数偏多,但是日照依然充沛,月日照时数150.0h,平均月日照时长为4.8h。丽江日照充沛、太阳辐射强,仅次于新疆、内蒙、西藏、西北地区北部等区域。

3.3 降水

冬干夏雨是东亚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丽江年降雨量为980.6mm,其中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的降水总量为59.6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6.1%;6~9月降水总量为789.3mm,占全年降水量的80.5%。总体而言,丽江冬春季降水稀少,春旱年年见,干旱结束期取决于雨季来临早迟;夏秋季降水集中,秋雨偏多,容易形成秋雨绵绵的特色,与东部同纬度秋高气爽天气截然相反。

4 丽江土壤条件

4.1 土壤肥力

丽江建成区海拔在2400m左右,自然土壤主要为棕红壤。土层深厚,质地粘重板结,保水保肥较好,磷钾含量较低。土壤pH值7.7,属于中性略微偏碱。土壤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含量2.44%,属三级中等;全氮含量0.163%,属二级较高;速效氮含量82.4×10-6,属四级低;速效磷含量13×10-6,属三级中等;速效钾含量 37×10-6,属五级很低。综合而言,丽江建成区土壤肥力中等偏下[3]。

4.2 土壤水分

丽江建成区土壤0~40cm属粘壤土、40~50cm属粘土。田间持水量分别为:0~10cm土层33.4%,10~20cm土层30.8%,20~30cm土层28.7%,30~40cm土层27.2%,40~50cm土层28.4%。根据1981~1998年位于祥和办事处太和村丽江农气观测站农田土壤湿度观测记录,丽江平均地下水位为1.2m,0~50cm土层土壤湿度均大于90%,属于水分较为充分的区域。

5 丽江古树名木调查

丽江坝区现有古树名木839株,一级古树(树龄>300年)41株,二级古树(200年≤树龄<300年)349株,三级古树(100年≤树龄<200年)349株,后备古树(树龄<100年)81株,名木1株,平均树龄约200年。涵盖了柏科、胡桃科、壳斗科、木兰科、木犀科、蔷薇科、山茶科、苏木科、杨柳科、银杏科、柽柳科、蝶形花科、槭树科、千屈菜科、山茱萸科、柿树科、松科、榆科、樟科、紫葳科等20个科38个属,其中壳斗科栲属高山栲445株,占古树名木总数53%;柏树科柏木属千香柏116株、侧柏属侧柏 82株,占23.6%;榆科朴属滇朴37株,占4.4%;紫葳科梓属滇楸26株,占 3.1%;蝶形花科槐属槐16株,占1.9%;蔷薇科杏属梅13株,占1.6%;木犀科木犀属桂花12株,占 1.4%;木兰科木兰属山玉兰12株,占1.3%;山茱萸科四照花属头状四照花11株,占1.3%;其余科属树木共69株,占8.2%(图1、图2)。

图1 丽江城区生长旺盛古树名木树种分布

高山栲生长于黑龙潭至清溪村象山坡脚,为原生树种,树冠小,不属于绿化树种。千香柏、侧柏、滇朴、滇楸、梅、桂花、山玉兰、紫薇等广泛分布于丽江城区,生长旺盛。根据资料表明,这些树种适应种植区域极为广泛,对气候适应能力极佳;都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中生长,微酸、微碱性土壤环境亦可以生长[4,5]。

图2 丽江城区古树名木

6 结语

丽江气候无严寒酷热,光照充沛,极少出现植物生长极限温度。除严格要求在热带、温寒带生长的植物树种外,大多数树种都能适应丽江气候条件。

丽江年降水980.6mm,0~50cm自然土层土壤湿度均大于90%,平均地下水位为1.2m,属于水分较为充分的区域,能够满足树木生长需求,但要注意做好土壤的排水。

丽江建成区自然土壤为棕红壤,土层深厚,属中性略偏碱粘土。引种绿化树种常采用填垫红壤及腐殖土等方式改善土壤条件,最大限度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绿化树种大多属于深根系植物,填土可以短期内满足植物正常生长需求,但长期生长仍较大程度依赖于自然土系。

丽江古树名木调查表明,大多数能适应中性土壤或略碱性土壤条件的植物均能在丽江旺盛生长。丽江城市绿化树种引种,应以适宜中性及略偏碱性土壤土质的树种为宜。

[1]尚文毅.园林树木栽培学[EB/OL].[2011.04.10]http://jpkc.y zu.edu.cn/course2/ylsmzp/wlkj/cha0301.htm.

[2]徐裕华.西南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云南省丽江地区土壤普查办公室.丽江地区土壤[R].丽江:云南省丽江地区土壤普查办公室,1984.

[4]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5]刘少宗.习见园林植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古树名丽江土层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云南·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