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1-08-23郭均平张金安陈红胡占芳付婷庭

医药导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注射剂中成药抗菌

郭均平,张金安,陈红,胡占芳,付婷庭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药剂科,武汉430061)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用药、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或将药害损失降到最低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将我院2010年1~11月上报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4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所造成的损失,充分发挥ADR监测的作用。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11月通过全军ADR监测系统上报的ADR报告,共146例。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14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用药情况

2.2.1 给药途径146例不良反应病例中,静脉给药(静脉滴注)引发ADR125例(85.62%),口服给药所致ADR20例(13.70%),外用给药1例(0.68%)。

2.2.2 ADR涉及药品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146例ADR报告中,根据《新编药物学》(16版)[1]药品分类方法分类统计,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高,引起ADR的药品构成比情况见表2。

表2 ADR涉及药品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

2.2.3 ADR涉及抗感染药物种类涉及ADR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化学药抗感染药物78例,其次是其他抗菌药物类(14例,17.95%),见表3。

2.4 ADR涉及其他类药物ADR涉及其他药物54例,其中中成药制剂致ADR34例。ADR涉及其他几类药物见表4。

2.5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见表5。

3 讨论

3.1 涉及ADR的人群特点本文涉及的146例ADR报告中。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发生ADR患者例数增加。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ADR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可能主要因为老年患者并发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相应增多,ADR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加。因此,老年人用药更应注意防范ADR。

表3 致ADR涉及抗感染药情况

3.2 ADR发生与给药途径关系密切146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静脉滴注)的构成比最高。静脉给药引起ADR的因素包括注射剂药物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缓冲液、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3-4],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理的途径给药,以减少因给药途径选择不当而引发的ADR。146例ADR报告中,诊断用药4例,全部是碘普罗胺注射液,该药说明书中注明偶有短暂一过性皮肤发红、发热等反应,罕见恶心、呕吐等,此类药物使用率相对偏低,但其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应引起重视,应加强诊断药品的用药监护。

3.3 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46例ADR报告中,广谱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ADR例数多于其他抗菌药物,这与我院临床广泛应用该类药物有关,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2]。抗菌药物的应用应该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以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定的《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6],加强管控,严格按照适应证用药,使抗菌药物的应用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和减少ADR发生。

表4 非抗菌药物致ADR情况统计结果

表5 非抗菌药物所致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主要临床表现

3.4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146例ADR不良反应报告中,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尤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这可能与ADR表现比较直观、便于观察和记录有关;其次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全身反应、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等。另外,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临床上使用的药物进入人体后较易发生变态反应[7]。大多数ADR病例在用药后30~60 min发生,也有特殊病例ADR时间延迟到4~5 h之后,这些都要求要注重观察潜在的、掩蔽的、迟发ADR病例,以免延误对所发生的ADR的处理和治疗。

3.5 中成药ADR应引起重视146例ADR报告中,中成药制剂(包括注射给药)占有一定比例,考虑中成药制剂的原料多为天然产品,这一类注射剂含有多种蛋白质及其他成分,不同厂家,提取制备工艺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种,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中成药注射剂,pH改变或与其他注射剂联用都会引起该类药物理化性质改变,有可能形成不溶性微粒或其他物质,这也是引起变态反应的基础。因此,使用中成药注射剂,更应严格配制操作过程,尽量做到中成药单用注射器配制,每种中成药单独使用一组液体,避免联合使用[8]。同时,密切注意询问和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尽快处理。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

[2]项奇珍,唐扣明.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12):676-678.

[3]邵明鸣,陈伯文,虞燕霞,等.6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9,6(3):213-214.

[4]郑策,梅丹,王兰,等.关注注射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9):644.

[5]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6]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

[7]衣淑珍,付秋生,凌云,等.我院33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04,14(3):171.

[8]侯钦云,赵京春,邓丽云.我院20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1):28-30.

猜你喜欢

注射剂中成药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儿童为何接连被禁用中药注射剂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怎样选用中成药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