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长宁公共卫生中心设计中的气质创造

2011-08-15

山西建筑 2011年20期
关键词:字形病患公共卫生

付 妍

1 现代医疗建筑的气质

现代主义建筑对医疗建筑的纯粹秩序和纯洁形式的追求一直锲而不舍,就如J·杜依克(Jan Duiker)的仲内斯特拉尔疗养院(Zonnestraal Sanatorium)和阿尔托(Alvar Aalto)的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Paimio Sanatorium)。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没有比医院更完美地符合现代主义运动的思想和意象了。现代医院代表人类科学战胜了自然界中的侵略性和混乱,成为病患的庇护所和重生之地。作为现代城市最伟大的产物之一,医院不仅在字面上体现了功能的高效性,还强烈地象征着纯净与安定。上海长宁公共卫生中心,在拥挤的住宅区当中努力塑造出令人安定的力量与纯净的气质,将健康生活的信心与安定生活的保障投射到周边的城市当中。不仅仅为患者病痛的医治提供优良的物理载体,亦将自身的形象融入到重拾病患信心、安抚伤者身心的气质之中。

2 基地:现代的场所精神

公共卫生中心的建设用地十分紧张,周围大部分是住宅,道路也不甚宽,东南两面均受限制,西北角亦有一隅不能作为设计用地。

设计条件的紧张与医院建筑的复杂性给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整个用地分为两个部分:长宁公共卫生中心与新天山中医院。南部多层建筑作为新天山中医院门诊和病房,呈“之”字形延伸,尽可能的降低高度拓展南向面宽;北侧高层作为公共卫生中心,从门诊楼北面跃出,一层作为停车将整个建筑抬高一层,争取到更多宝贵的南向采光。狭窄用地中的建筑遮挡问题通过立体的诠释巧妙的解决,为医疗建筑提供了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北侧主入口分为人行和车行两部分;广场上一层架空给予车行,二层作为步行主要入口。门诊入口位于规划用地西侧,建筑群在恰当的位置都留出相应轴线的视觉通廊,各自引导来自不同方向和目的的人流。聚向性和延展性共存,使得原本局促的空间富于动态和活力,为整个建筑带来了生机。

顺应基地周边环境,正视用地的固有条件,将人性化的空间赋予场地之中,正是现代医疗建筑的场所精神。

3 “之”字形的医院动线

新天山中医院门诊及病房楼采用“之”字形的建筑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形的制约,亦是出于医院严格分区的考虑。从医疗建筑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表面的清洁和真实的清洁是难以区分的,当人们真正意识到疾病中病原体的传播方式的时候,严格的清洁制度应运而生并流传至今。然而完全的清洁是不可能做到的,隔离作为最有效的措施成为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法则,不同的病理学科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这也是现代医疗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之”字形的建筑形式有效地将原本“一”字形的空间有机分成了三段,将交通空间和卫生间设置在转折位置,在不破坏原有动线的基础上自然形成了各个病理科室的空间,这种布局有效满足了病院的需求并预留有充足的改造潜力;三段空间既可相互独立又可在空间不足时两两成组,灵活满足医院未来发展的需要。

简单的分段设计并不满足病院繁忙而复杂的功能需求,在“之”字形的西端,四层扩大的端部创造了更多功能性空间,也使得门诊和急诊入口有效分离。在“之”字形的中部又加开了住院部入口,入口正对公共卫生中心一层停车口,极大方便了探视亲友的停车需要。“之”字形的两段与公共卫生中心围合出的三角形空间巧妙的容纳下了消防登高场地,在狭窄用地间将富于动感的空间和病患的安全结合到一起。抬头望去,本应生硬相抵的两栋建筑之间勾勒出张弛有度的天际线,变化中透露出亲切与安详。

4 人本内涵的布局体现

现代医学观、疾病观和病人观认为,病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从哲学角度看,病人是医患主客体关系中的客体;从社会学角度看,病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病人是一种社会角色,当人被确诊患有疾病时,就有了病人的身份,由于疾病在身,受疾病的折磨,其生理、心理、行为和情感方面就会发生变化。就医作为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活动始终应以平常心去对待。按照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定义,“日常生活”为一种“生动的态度和诗意的气氛”。长宁公共卫生中心正是以此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单侧候诊。将候诊室传统的内廊式候诊模式改为单侧候诊。候诊室位于建筑南侧,在候诊空间中有着优异的采光与通风。患者沐浴在杀菌的空气中并能一瞥窗外花池中盎然的绿意。皮肤科、外科、换药等诊室布置在北侧,有稳定的漫射光线,有利于医生的观察和操作;涉及私处的诊室都沿建筑中心线布置,完全依靠人工采光通风,充分保护隐私以减少病患的压力。温暖的阳光、无处不在的医疗关怀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治病良方。

2)四床位病房单元。近代医院的病房模式一直是南丁格尔式亦称广厅式,但在卫生条件优异的今天,病人的隐私及心理状态被提升到更为重要的层面。病房的基本单元都按照四床位设计,病房进深控制在6.6 m,便于通风和采光;小尺度的病房,提供了孤独环境中公共生活的内涵。全部病房都布置在南向,护士站、诊疗室、换药室等功能单元布置在北侧隔廊相对,极近的距离意味着最为需要的救助和关怀时刻就在眼前,这是病患最大的心理安慰。

3)扩大的电梯间。墨子曾说过“食必常饱,而后求美;衣必常暖,而后求丽;住必常安,而后求乐”。住院病人在温饱不愁,生命无忧的情况下,“私密”“安静”“交往”等高层次需求就会成为新的目标。病房区的电梯厅由诊区的24 m2扩大到42 m2,完全南向的扇形区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室”。阳光下的社会公共空间对于病患的作用是令人惊讶的,相遇在这里发生,病人不仅仅在其中沐浴着洗涤身体和精神的健康阳光,而且遥看那个自己健康生活的城市,期待着人群经过时的一次次不期而遇的诗意会面。在控制探视时间的住院部,这个充满阳光的区域对寂寞的病患而言无异于会所中的社交花园。

5 经济的建造

作为现在医疗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都是设计中着重考虑的内容。为了达到节地的目的,这个建筑实际上几乎是没有裙房的,所以把垂直交通作为主要的解决方案,两个部分用廊道连接。天井自然通风采光,用很自然的解决方式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节能效率。渐进的变化只是在立面位置上作出调整,因未改变窗墙比例,使得丰富的立面变化并没有带来建设成本的大幅提高。避免设计过大的悬挑及大跨结构,较为规整的平面及规律的柱网体系将造价控制在相当合理的程度。

6 结语

上海长宁公共卫生中心及新天山中医院作为区域卫生科普、医疗救治的中心,将健康的保障之光洒向建筑周边的城市;并以坚定、纯净的建筑气质将医疗建筑的地标作用充分的表现出来。公共卫生中心及医院将医疗的象征意义通过建筑的形式表达给病患,成为抚慰伤痛,使病患身心得以痊愈的城市方舟。

[1]关菲凡,张振华.工字楼——原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设计研究[J].南方建筑,2010(2):54-59.

[2]裘 鞠,裘 知.高层医院建筑环境对医患心理影响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29-32.

[3]王晓静,任 荣,郭 旻.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医院建筑为例[J].工业建筑,2008(S1):114-117.

[4]邱茂新.建筑形象的创作与功能结构的再创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急诊医疗综合楼设计回顾[J].建筑创作,2005(12):64-71.

[5]王志友.医院环境空间心理需求与管理创新[J].山西建筑,2010,36(25):19-20.

猜你喜欢

字形病患公共卫生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添一笔变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