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硬质景观艺术手法

2011-08-15

山西建筑 2011年24期
关键词:轴线古典园林

周 斌

世界园林史已形成中国、欧洲和西亚三足鼎立的态势。中国园林是东方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而法国古典园林则是西方园林的典型代表。追根溯源,对照两种园林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中西方园林在硬质景观方面的设计特点,以期对我国中西方园林艺术的融合能带来一定的启迪。

1 基于哲学思想的差异

中国园林高超的艺术水准与独特的民族风格,因而中国素来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而中国园林思想深受儒家、道家、佛教的影响。西方园林则提倡“人文主义”,这是西方哲学的本源,多位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和深化了这种人文思想。

1.1 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

孟子谈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指人的心、性与天这一自然规律本为一体相通的,反映在自然观中,则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观点,极力推崇大自然的壮美,将自然山水之美提到精神自由、心灵解放、物我超越的境界。而佛教传入我国后,融入了诸多文化思想精髓所形成的佛教宗派,禅宗重悟,提倡人们在感性中通过“悟”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尊崇自然、天人合一和追求无为思想的融合,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风趣,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的建造和经营,形成了中国园林极具诗情画意的风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仿自然的设计。

1.2 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家的“唯理主义”主导了西方哲学体系,伽利略认为“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的语言来书写的”,而笛卡尔相信“唯有透过理性才能获得确实的知识”,认为“理性的世界才是完美的”。因而,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

哲学观念影响了西方的自然观和审美观,也影响了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其典型代表是于17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式的古典园林,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追求符合几何规则、几何图案的美,园林各种要素的设计不是完全依照人的需要建造,而是重视气势和形式,把人和自然分开看待,体现了“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西方这种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2 基于造园手法的差异

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中西方古典园林在园林要素处理上有着迥异的风格,这里,就硬质景观处理的艺术手法作一归纳,分述如下。

2.1 地形改造方式比较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中国古典园林要求地形在空间布局要符合自然,才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体现在以下两点:1)因地制宜,随势生机。中国古典园林依低挖湖,就高筑山,并对土地进行适当处理,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2)因景得宜。明计成《园冶·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则傍山,有水则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

西方古典园林地形上追求几何构图,气势恢弘。凡尔赛宫园址原为半平原半沼泽地带,为强调气势,路易十四将其改造成平坦开阔的空间,因此急湍、瀑布、涌泉等动水很少,只有平静的河湖和水池。凡尔赛宫全址占地面积约6.7 km2,是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1/4。由于面积大,为了使整个园林的构图统一紧凑,法国园林的布局大都为大轴线,各类景观依次安置在轴线的周围。它成为法国历史上体现政治权力的最宏大的园林,成为全欧洲模仿的榜样,对欧洲园林风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2 道路设计理念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道路的设计遵循“顺势辟路”的原则,即道路设计应与地形、地势巧妙结合。“顺势”要做到“因势利导”“起伏顺势”,因此要分析园景序列空间构图的游览形式。园路的设计应顺地形的变化而“敷设”,顺地形而起伏,顺地形而转折,山势平缓则路径舒展,山势变化急剧则“顿置婉转”;尤其是在山体变化较大的地段,如山脊和山谷,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所以山路讲究“路宜偏径”,做到“构园得体”。

西方古典园林强调其艺术中心,从而注重中轴线对全园的控制。凡尔赛宫以宫殿为基准建构中轴线,其轴线路径均为直线延伸,极少出现阻挡,主干道布局遵循严格对称,在视线设计上力求表达通畅明晰,行列式的树丛将道路两侧的景物隐蔽起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向中轴线纵深方向延展。强调“中轴线”这一规划观念之后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设计遵循的基本思路。

2.3 建筑主从地位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并不是为了统率整体布局,而是为了达到点缀风景、烘托主题、供游客驻足小憩的用途。植物配合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然而,建筑在西方古典园林中则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建筑总体布局体现了王权的统治。宫殿或官邸往往处于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府邸的建筑轴线贯穿着整个花园和林园,主要景观沿主轴线布局,次轴线则位于两侧,建筑与建筑之间则由直干道或支路相连,组成一个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建筑轴线网络。

2.4 水体驳岸设计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完全尊崇于“效法自然”法则。通过人工的理水手法,处理成自然的各类形态,包括涧、溪、瀑布、水池等形式,驳岸线为自然曲线,避免直线。园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水体的概括与浓缩,再小的水面也会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以示意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稍大的水面则必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再现自然水景,形成“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无限想象空间,苏州拙政园水面不大,但“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从而营造出明朗开阔的空间感。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体遵从理性法则,大多数为水渠、壕沟、运河、喷泉等类型。各种水体都呈圆形、方形、八角形等各种规则的几何形状。水体以静居多,面积大,以气魄与宁静取胜,形成典雅、从容的风格,其透视和投影的关系均被仔细推敲,以保障主体建筑在视觉范围内全部倒映于水中。喷泉置于轴线上或园路的交点上,通常与雕塑结合,多取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具有特定的寓意。运河是西方古典园林最典型的代表特征,它强调花园中的轴线,还是重要的水上游乐场所。

3 结语

尽管中西方传统园林艺术设计手法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精髓,折射出两大文化思想的智慧和光芒,无论是“唯理之上”还是“宛自天开”的设计手法,这对于当今园林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园林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开拓视野,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继承和构建符合当代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1]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陈 植.园冶注释[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 李海清.略论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6):35-36.

[4] 陈展川.诗意与理性——中西古典园林风格比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50-54.

[5] 陈 天,陈 希.试论当代西方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的思想内涵[J].中国园林,2004(3):5-7.

猜你喜欢

轴线古典园林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怎样读古典诗词?
基于回归分析的水电机组轴线曲折预判断分析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