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住区的规划与建设

2011-08-15吴萍周瑾

山西建筑 2011年5期
关键词:住宅景观利用

吴萍 周瑾

1 概述

大有恬园二期工程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水街道,用地面积约25 hm2,地势南低北高,以山为屏,是大连少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俱佳的宜居之地。2006年被列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秉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原则。规划方案设计中,运用先进生态环保理论,对住区的空间及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规划,是本次规划的一大亮点。

2 以生态理念为主旨的空间规划

2.1 环境空间规划——“山”“水”“绿”

2.1.1 山文化

守土,就势,顺势布局,依山而建,保持原有地貌特征,全景流露。

山——作为构筑整体环境的重要生态因素,给整个住区环境带来了大的生态基底,依山而建的居住区不仅拥有大量的有利健康的负离子,还可将山体作为人们休憩的最佳去处。

规划设计中,将与山的呼应——“显山”作为整体空间规划的指导性因素。通过设置中央绿轴及景观转折节点以达到观山、进山的目的。另外,因为随山就势的原因,大有恬园小区地势比较复杂,走向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纵深约400m,地势高差达20m。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原有的地形因素,因地制宜,因山就势,在满足各单元便捷可达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开山,减少土方量,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地貌。充分利用地势高差来解决停车问题,用半地下车库的方法将较大的高差消化掉,既保证了建筑与地形的和谐,又有效地利用了不利的地形条件,也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2.1.2 水文化

一座水库,两条溪流;一上两下,人水相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出了古人对水的理解,借水寄情。“对水的亲近和关注使得古人领悟到了众多智慧和哲学[1]”。水景是居住区构筑环境、提升意境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之一。

设计中利用小区天然的水系湖泊,营造水景文化。将整个小区的水利用和水处理系统当成一个整体,将周边山体的雨水通过收集处理应用到水景,利用现有的水库作为景观核心,结合周围建筑小品的设计,使住户可以充分享受生动、活泼的水体景观,给人们以视觉、心理情感的享受。

2.1.3 绿文化

多种树,少种草;多绿植,少热岛。

“绿色植物是居住环境中最体现时间、生命和自然变化的要素[2]”。在住区的设计中将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叶绿面积,形成景观层次分明,季节变化明显的结构模式。

大有恬园小区每个地块独立形成组团,绿化景观系统设计围绕主体构架展开。小区的中央景观绿地,一直延伸至小区北侧的原生态山林。区内中心花园绿化、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在一起,赋予小区绿地景观空间多样性和脉络线,形成了供住户方便使用的各类活动场地、休憩绿地等空间。

2.2 住区空间规划——“瘦”“露”“透”

2.2.1 建筑体量“瘦”

以自然环境作为背景,建筑体量应考虑与地形、绿地等基地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物在基地环境中求得统一。本场地地形起伏变化,山势蜿蜒转折,靠山建筑体量宜采用小巧、灵秀、别致类型且与山体起伏地形交相融合。

根据场地状况及容积率要求:地块地形狭长,适宜布置 8层~9层的板式小高层住宅;地块地势北高南低,适宜布置板式小高层住宅,局部点缀高层短板住宅,使得小区的建筑空间通透、灵活。

2.2.2 自然山景“露”

“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3]”,让人感受到“尽可能自然”的自然景观。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周边的自然景观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的原生性,保证山体与绿化之间的视线通廊。同时塑造小区良好的内部环境,创造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让每户住宅均能享受到舒适幽雅的居住环境。

2.2.3 空间结构“透”

大有恬园小区空间规划的一个亮点是一条南北贯通的景观轴线,轴线的起点是东南角的入口广场,对景是北部的一座山峰。从整体空间来看,山峰只是这条轴线的转折节点,在此轴线折向东北,最终指向这一地区的主峰。

规划将用地融入这一景观序列当中,并且通过自身的空间变化加强景观轴线的空间秩序,最终形成一组完整的景观序列。

3 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建设手法

3.1 节水——建立中水水库,实现雨水渗透、中水循环

3.1.1 中水利用技术

大有恬园小区后面有一座地面水库,小区南侧有一个污水处理站。为减少水源的投资,建设中水地表水库,水库用来储存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然后中水再通过管网进入居民家用于冲厕。中水还用于小区绿化、景观、消防及洗车用水。污水处理站日处理 1 000 t污水,不仅处理本小区 1 480户的污水,还处理其他小区 2 30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小区生活污水实现中水回用、零排放,没有给我市水环境带来负担,运用雨水、中水利用技术,每年节省自来水4.55万m3。

3.1.2 雨水回收技术

利用地表涵养和地下有组织盲沟系统收集雨水,可作为中水用途的补充,实现雨水渗透、中水循环。收集利用地表水,是大有恬园一个节水高招,在水脉出口建设了集水大口井,这样一来,雨水地面径流通过小区地面、道路,渗入地下及集水井得以储存利用。

3.2 节能——户户太阳能热水系统,零耗能住宅

3.2.1 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设计中尽最大可能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高效利用,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染。大有恬园每户安装一台 130 L~140 L蓄热导油承压式光电两用太阳能热水器,每年为小区居民节电 150万度 ~200万度,节省电费支出 66万元 ~90万元,平均每年每户至少节省 450元。

3.2.2 零能耗住宅技术

零能耗建筑本身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为零,并非建筑物不耗能,而是最大可能的应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利用欧洲先进的被动式住宅建造技术,通过技术合作,在大有恬园二期中建 10 000m2的零能耗住宅。

建设了单户保温体系,外墙及楼梯间采用外墙保温技术;设计了合理窗墙比,采用保温效果更好的中空玻璃和具有三重密封功能的平开窗;做到了户间保温,形成特有的单户保温体系,使单户采暖计量成为现实。运用太阳能、零能耗住宅技术每年节省用电285.8万kW◦h。

在大有恬园二期中,利用欧洲先进的被动式住宅建造技术,通过技术合作,建10 000m2的零耗能住宅。参考日本住宅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建设20 000m2的SI可持续住宅,并研究长寿命、可改造住宅以及全程产业化施工安装的课题。

3.3 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采用垃圾分类,把收集的垃圾分为有机、无机、有害、无害、可再生利用等种类,分类回收和处理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小区设有两座 32m2垃圾处理站,两台日处理量 200 kg微生物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运用此项技术,每年可处理有机垃圾 300 t。其中无机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利用,有机垃圾通过处理机处理后做肥料使用,整个小区垃圾排放减量 95%。

4 结语

生态化住区是未来住区建设的主流趋势。大有恬园二期工程利用自身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将生态的理念从前期规划运用到后期的技术手段全面体现。作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以恬静优美的外部自然景观、生态和谐的内部居住环境为亮点,规划建设获得了“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称号,也是获得此殊荣的唯一居住建设项目。

[1] 王占柱,吴 彦,彭春东.往高处走,还是往低处流?——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 (10):56-57.

[2] 钱旭彤.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与建设[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邓卫民.试论生态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5):88-89.

猜你喜欢

住宅景观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景观别墅
Jaffa住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