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桂林外城墙修复中若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2011-08-15樊荣娥卢润德安明明

山西建筑 2011年5期
关键词:老城城墙桂林

樊荣娥 卢润德 安明明

1 修复桂林外城墙问题的提出

1.1 桂林外城墙的历史沿革

唐代时期,由于“遥制海疆,南控溪峒”的特殊军事位置,桂林曾三次修筑城池(子城、外城、夹城),以此保证国家安全;宋代时期桂林城池累有修筑,所耗人力、物力及财力可谓空前:在唐桂州城的基础上向西向北扩建,使得宋城的规模比唐城扩大了一倍;元代自正十六年至二十年(1356年~1360年)桂林城池没有扩大,但由于宋城经历数十年之后多有颓坏,为抵御红巾军起义,进行了一次历经四年的大规模维修;在明代,桂林城墙的规模达到它的鼎盛时期: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桂林大展南城,此次修墙取土为濠,并在桃花江南流故道修建拦水坝,造就出一段护城河,扩建的城池是宋元旧城的1/3。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年)朝廷修建了城中城——靖江王府府城;清朝时期,桂林城墙虽有多次重修,但是都没有改变明城格局。咸丰二年(1985年)太平军攻桂林,城郭多次被破坏,但城貌基本保持完好;到了近代,民国至“文革”时期,古城墙又再次遭损[1]。时至今天,城墙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而且由于缺少保护和人为损坏,现存的几处城墙也均较短,并且不连贯。

1.2 修复古城墙的必要性及意义

首先,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单一的自然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新趋势,在世界性的文化旅游大潮到来之际,要保证桂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其次,桂林虽然是荣获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但经调研得知,桂林市民和游客对桂林历史文化认知度不高,外城墙的修复及其将来的开发利用可以提升桂林市民和游客对桂林历史文化的认知度;第三,桂林外城墙的修复及其将来的开发可以丰富桂林的旅游产品,打破市内游“三山两洞一条江”的传统单一形式、外地游客市内留宿天数不长的低效益局面,使旅游业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最后,桂林外城墙是桂林历史文化的积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桂林外城墙的修复,让社会各界更好的体味和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1.3 “修复外城墙”的呼声已引起桂林市党政关注

2009年政协调查小组提交市委的《疏解提升桂林老城的调研报告》中提出,要从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做好桂林旧城的保护、改造和整治工作,保留桂林历史风貌,提升桂林文化品位。要在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做好桂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篇文章,打响桂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牌子,把桂林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山水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并有效利用好,使城市资源优势尽快地转化为城市的资产优势和竞争优势,使桂林山水和文化资源在疏解提升中增值。其中明确提出要恢复位于鹦鹉山与铁封山之间的宋代古城门和位于南门桥桃花江的一段古城墙。

2 修复桂林外城墙的契机与有利条件分析

2.1 大规模的桂林城市建设改造已在规划之中

2009年的桂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临桂新区建设,重点启动市民中心、中心商务区、中心公园、拆迁集中安置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精心改造提升老城区,推进特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临桂新区的建设促进了老城疏解,推动了企业“退二进三”搬迁郊区新型工业园这一工作的开展,加快第二产业(工业)向新区聚集、从市区退出,缓解城市的环境、人口、交通诸方面的压力,拓展老城的发展空间,合理利用腾出来的厂房,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2.2 国家、自治区、桂林市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政策与举措带来的机遇

1)2009年 12月 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以下简称《意见》)批准实施,对新时期桂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意见》中明确提出“桂林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确定了旅游业在桂林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为桂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2)2009年桂林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城市,这为把桂林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发桂林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2009年起,桂林成为“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性落户地,为把桂林建设成为山水宜居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论坛对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对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3)去年以来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此为建设桂林新城、改造老城提供了宽松的投融资环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启动、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战略”、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战略,桂林老城将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后花园和服务新高地,这将会拉动桂林的经济建设,推动桂林经济的增长;

4)临桂新区项目建设、城市立面改造、漓江小流域综合治理、“三桥十路”建设、违法建筑整治、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的城市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外贵广铁路建设和湘桂铁路改造,川江水利枢纽工程、兴安—桂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桂林—三江高速公路、阳朔—鹿寨高速公路即将开工,这些重大投资项目将有力地拉动桂林的经济增长,为桂林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3 桂林外城墙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项目尚未列入老城改造整体规划

桂林外城墙修复首先要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才能进行战略性的操作。但目前未有规划此项目的意识:在《疏解提升桂林老城的调研报告》中仅仅提到了要恢复位于鹦鹉山和铁封山之间的宋代古城门这一标志性建筑,而且只是局部,对于古城墙,只修复在南门桥桃花江的一小段[2];在 2009年市政办 50号文件(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市近期老城疏解提升改造综合规划设计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只提到木龙湖(含宋城墙)周边环境整治,但是对于其他地段的城墙及其周围环境的整治并未提及。由此可见,“修复外城墙”还未引起市党政的高度重视。

3.2 耗用资金大与资金短缺

桂林外城墙的修复涉及到如城墙周围建筑群的拆迁、住户居民的搬迁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工作繁杂,项目众多,这些项目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撑。临桂新城的建设,企业的退二进三,老城的疏解提升等一系列项目也在建设当中,同样需要巨额资金支撑,面对如此巨大开销,政府的财政收入就有些捉襟见肘。因此,资金筹集也是外城墙修复的关键问题。

3.3 拆迁难度大

修复外城墙首先要整治其周围的环境,但是有些城墙段周围的建筑密度较大,拆迁安置工作较难展开,如桂林大宇大饭店和环球大酒店等一些知名企业都在水东门与文昌门(明时)之间城墙线上,拆迁成本较高;丽泽门(明时)与文昌门(明时)之间的建筑也比较密集:一些居民区和桂林宾馆在这段城墙线上;宝积山段的城墙遗址被桂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宿舍占用等等,这些给拆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 对桂林外城墙修复工作的若干建议

1)增强意识,加大宣传,赢得社会各界支持。

经过专家组的调研,以报告形式呈给桂林市党政,以引起桂林市党政的高度重视,从而果断做出“修复外城墙”的决策并把其列入重大规划项目中,使这一决策具有战略性、可操作性。此外还要加大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以增强人们对城市共同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切实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纠正那种不良游客行为,急功近利的经营者做法,进而唤起全社会对历史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视。

政府及其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持续不断地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桂林外城墙修复的目的意义,以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唯有“政府引导、规划先行”,才能够保证如以“部门牵头、市场运作、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的形式对桂林外城墙开发及其后续运营工作的开展。

2)充分论证,列入规划,分期进行。

首先要组织专家论证,外城墙修复的历史意义和经济意义,进而把桂林“外城墙修复”列入市政建设“十二五”规划,由于外城墙的修复涉及到拆迁一系列问题,项目繁多,规模浩大,所以应分期逐步修复,秉承“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短后长”的原则,建议第一期先行修复北门及北门至东镇门段城墙,第二期修复叠彩山至解放桥(东线)和北门至翊武路段城墙(西线),第三期以后再逐次修复后面的城墙,最终使整个城墙贯通起来。

3)把握机遇,筹集建设资金。

政府要致力于做好资金筹措工作。首先,要抓住国家刺激经济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充分利用“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城市”的有利条件,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投资;其次,要建立高效的政府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服务,提高国际国内的投资率;此外,要抓住当前招商引资的大好时机,主动出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主动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在筹资过程中,要灵活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如政府信用贷款、地方政府债券、BOT和TOT项目融资等方式。仅此,才能为外城墙修复筹集到足够的建设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4)努力搞好拆迁工作,创造良好修复环境。

拆迁工作必须由政府主导。为了做好拆迁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应坚持下列原则:首先,各项工作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规定的公共利益认定程序、规划程序、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回购程序和拆迁程序依法按程序办事;其次,从解决被拆迁人和单位的实际困难出发,要想方设法,创设相应的优惠政策与条件,以赢得被拆迁人和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最后,要严格按国家私有住房、已购公房、直管公房等各类房屋建筑拆迁补偿安置的相关规定,给予拆迁个人和单位合理的补偿与安置,保障被拆迁个人和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拆迁过程中,政府相关负责人务必按照拆迁法律法规、政策办事,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1] 陈 琏.桂林郡志[Z].北京: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1992.

[2] 袁绪祥,王清荣.疏解提升桂林老城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9(1):15-16.

[3] 惠国夫,袁 春,王海力.古城建筑历史风貌的存续和发展[J].山西建筑,2010,36(5):57-58.

猜你喜欢

老城城墙桂林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桂林行
老城旧影·和平路
老城活力
乐!乘动车,看桂林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