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诗经》中叠词的英译

2011-08-15王纪红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叠音叠字叠词

王纪红

(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11167)

论《诗经》中叠词的英译

王纪红

(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11167)

《诗经》叠词是融形美,音美和意美为一体的绝佳的语言艺术。朴实中透着灵动,诗意盎然。首先从汉英对比角度对汉英叠词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同时提供了若干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以供赏析。从《诗经》中叠词的具体特征出发,详细探讨了其翻译方法,将其分为两类:普通叠词的翻译和文化叠词的翻译,并提出了各自具体的翻译方法。

叠词; 修辞; 英译

Abstract:Reduplicative words in the Book of Songs are said to be perfect unity of naturalness and artistry.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pective ways of reduplicative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andfurnishes some typical examplesfor readers to appreciate.Then in the light of culture-connotation in the figure of reduplicative words,their translation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And some effec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are given with some apt examples respectively.It establishes that a rang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in translating reduplicative words in the Book of Songs both aim to be faithful to the Chinese reduplicative words.

Key words:reduplicative words; rhetorical function; the Book of Songs

《诗经》[1]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迄今为止,《诗经》翻译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仅英语翻译也已经有了逾百年的历史。世界上几乎每一种主要文字都已经有了《诗经》译本。然而,尽管如此,《诗经》翻译研究的历史却并不长,而对《诗经》中叠音词的翻译研究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据统计《诗经》中共有183篇使用了叠音词,用来拟声绘色,表情达意,将诗歌的形象性,音乐性和语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诗经》的英译中出现了对叠字的遮蔽现象,造成文体风格的缺失,使译文读者难以体味《诗经》诗句的风采与神韵。有鉴于此,本文就《诗经》中叠字之美和叠字的英译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一、《诗经》叠音词之美

叠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大量使用。汉语中大多数词类都会有重叠形式,叠音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叠词(Reduplication)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叠音,是指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2]中就强调指出,叠音词的使用是形象描写客体,反映主观情感的需要。所以,叠词是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段,以最简单的叠音词表达了最丰富的情感,写起来酣畅,读起来痛快,体现了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和修辞美。而且汉语叠词被大量运用于古典诗词中,用来摹形绘色、写景状物、渲染气氛和刻画人物形象。总而言之,叠音词具有形美,音美,意美,是best words in best order。我们不妨通过几个例子来领略一下叠音之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1](P166)

诗中一连用了“依依”、“霏霏”、“迟迟”三个叠音词来描摹周围环境。昔日离乡从军时,春天万丝杨柳,迎风漂浮。诗中用“依依”来形容杨柳在春风中披拂的姿态。今日归来,雨雪霏霏,雪花漫天飞舞,路途劳顿。以“霏霏”描绘雨雪交加的景象。以“迟迟”描绘路途之苦。连用三个叠音词“依依”、“霏霏”、“迟迟”将美好的回忆与眼前的悲凉景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晕乎不瘳?(《诗经·郑风·风雨》)[1](P85)

诗中通过“凄凄”、“喈喈”、“潇潇”、“胶胶”这四个叠音词展现了少女热恋中的感情变化。根据少女的“触觉”、“听觉”、“视觉”写风雨清冷逼人,潇潇有声,昏天黑地,再加上那不知趣的乱鸣乱唱的声声鸡鸣,将忧郁热切的色彩毫无保留地涂抹在少女所处的环境上。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妻,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也焉哉?《卫风·氓》[1](P57)

这首诗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叙述一对青年男女由两小无猜、结婚到男子变心抛弃女子的爱情故事。诗主要就是叙述“我”在回家的路上,路过淇水时对往事的回忆。回忆和现实不断交叉叙述,反映了女主人公留恋往昔又悔不当初、怨恨薄情郎的复杂矛盾心情。这里的“晏晏”和“旦旦”两个叠音词都是描写人物言语的神情风貌的。当初“氓”与“我”彼此亲密无间,两情相悦,在一起总是有说有笑。“氓”说话的声音那么柔和说的时候是那样诚恳,仿佛就在耳边回荡。诗中用这两个叠词,通过声音的重复把女子悲凉的处境和自怨自艾的痛苦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可见,《诗经》中的叠词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摹形绘色、写景状物、渲染气氛和刻画人物心里。它是融形美,音美和意美为一体的绝佳的语言艺术。对于叠音词,形式就是内容,因为神以形从,立形方能传神。

二、汉英叠词对比

按重叠形式来看,汉语的叠词形式可以分成AA型, AAB型,ABB型,AABB型,ABAB型,AABC型,BCAA型, ABAC型等。而《诗经》中“AA式”的叠字现象最为普遍,多用于诗行的首端和尾端。从重叠音节结构来看,英语的重叠形式可以划分为音节完全重叠、音节近似重叠和特殊重叠三种。比如“tittle tattle,tittle tattle”、“rat-tat”、“year after year”等。从结构来看,英语叠词就是语言中某一成分的重复,包括音、词、短句、分句等。

从语义角度看,《诗经》中的叠词一是摹声,一是拟写事物的态貌。而且“摹状”的叠词远远多于“摹声”的词。从词性上大多数是形容词,但与一般的形容词不同,它不像美、丑、长、短等词直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而只是以重叠的音节来朦胧地烘托出事物的状态或面貌。英语中多数的重叠词都来自于外部世界的象声词、儿童语言、感叹词、口号、俗语等等。由于英语叠词结构的形式多样、应用极其灵活,在句中可做各种成分。

从修辞效果来看,英汉语中的叠词都是为了加强语气、增强语言表现力,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诗经》中的叠词是融形美,音美和意美为一体的诗化的语言。英语叠词多半属于非正式文体,但由于英语叠词结构形式多样,语义灵活常常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出现在英美文学中。如头韵、尾韵等。这些文学叠词不仅具备信息功能还具备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如布莱克在“老虎”中写到:

Tiger!Tiger!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3](P249)

……

诗中,诗人用了两个“Tiger!Tiger!”,头韵“burning bright”和“frame thy fearful”。使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极具气势,给诗篇增色不少。

三、《诗经》中叠词的翻译策略

1.英语译文中叠词的对应保留

“英译汉语古诗不可能完整地再现原文的外形‘美’。那么,抓住原诗最值得表现的‘美’点,并尽力表现它,就成为成功翻译这首诗的关键。”[4](P140)而叠词是《诗经》中的美点。英译中处理好叠词是保留《诗经》语言风格、再现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1)音译

《诗经》中大一部分叠音词是模拟人和其他事物所发出声音的拟声词。如“关关雎鸠,悠悠鹿鸣,鼓钟锵锵,氓之嗤嗤。”等。如果译文中采用音译完整对等移植汉语叠词将能够满足《诗经》英语读者的“期待视阈”,使诗文显得绘声绘色,极具感染力。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1](P162)

(丁丁地伐木。伐,砍伐。丁丁,砍木声。鸟儿嘤嘤不断飞鸣。)

Zheng,zheng,the wood cutter's axe rings,

Y ing,ying,a little bird sings.”(作者)

(2)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叠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1](P1)

“Guan!Guan!”,Cry the fish hawks

on the islet in the stream:

a mild-mannered good lady,

fine match for the gentleman.(作者)

(3)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象声词

英语叠词结构中,有很多数量的双声叠词和完全叠声叠词,它们是语言中用来渲染音响效果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如click-clack:卡嗒卡哒;swish swish嗖嗖。这些拟声叠词通过模拟声音来象征语义,摹声助情,与汉语摹声叠词极为类似,翻译时可以将汉语叠词直接译成英语的象声词。

His great carriage rubbles along,

And his robes of rank glitter like the young sedge.

His great carriage rattles on,

And his robes of rank glitter like a carnation-germ.(作者)

2.英译叠词的变通方式

(1)叠词英译修辞上的变通

英语修辞体系中的重复有时可以与叠词顺利接轨,但重复与叠词毕竟是不能完全一一对应的、两种性质的辞格形式。简言之,重复无法涵盖叠词的整体修辞功能,可以运用英语的头韵、尾韵、中韵、谐音、特殊句式等英语叠词结构来实现叠词的修辞功能。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诗·郑风·风雨》[1](P86)

The wind whistles and the rain patters,

While loudly crows the cock.

But I have seen my husband,

And could my ailment but be cured?(byJames Legge)[5](P90)

(2)浅化或深化

浅化就是把具体的叠音词译成抽象词,把形象语言化作抽象概念。深化译法通常适用于单从字面上看难以琢磨其含义的抽象叠音词译成具体词。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Vast and mighty are the waters of the Yellow River.

Northward is jubilant waves surge.

When a net is played out swishing,

Carp and sturgeon leap and splash.

(tr.戴乃迭,杨宪益)[6](P92)

由于《诗经》中的叠词具有形美、音美和意美三度审美性质,难以一一对等地译成英语。叠词形音意俱佳的翻译似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叠音词在译文中隐去不译或者舍形存意,原文中的音响效果就不能得以充分表达,而且也失去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所以这种处理方法不甚可取。笔者认为,《诗经》中的叠词具有极高艺术性的语言艺术。没有形式便没有艺术美。叠词决不能脱离其艺术形式而存在,即形似而后神似。

[1]胡国强,胡连生.诗经注释[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5.

[2]刘勰.文心雕龙[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陈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C].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

[4]穆诗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5]James Legge,The Shi K ing,SMC publishing,Inc[C].1997.

[6]杨宪益,野莽.诗经:汉英对照[C].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On Translation of Reduplicated Words in the Book of Songs

WANGJi-hong
(Dept1of Foreign Languages,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1167)

H31519

A

1671-9743(2011)01-0089-02

2010-12-08

王纪红(1976-),女,山西阳泉人,南京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叠音叠字叠词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奇特的叠字联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我也会
叠字家园
让叠词走进句子
叠字话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