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大型灌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水费用水渠道

夏 涛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六安237000)

0 前言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3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79.87万hm2,实灌面积66.67万hm2,区域人口1 330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淠史杭灌区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灌区以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km7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 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多万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几十年来,这些灌区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建设时因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这些水利设施设计标准较低,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设计,经过近40 a的运行使用,工程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同时,也给工程管理方面带来不少问题。本文结合本灌区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收集整理,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灌区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1世纪,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加强科学管理,积极宣传节约用水,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支持灌区内农业生产、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存在问题

1.1 工程设施方面

灌区工程设施主要任务是为了农田灌溉用水服务。灌区的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放水涵、渠下涵和泄洪闸等组成,现就其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一简述。

1)放水涵两侧,一般是均质黏土坝,标准较低,一些小型放水口没有进行设计就进行施工,工程设施建筑物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坝坡回填土与放水涵八字墙的连接不稳定,或回填压实度不足,长时间的浸泡和风浪冲刷,极易造成塌方、抽箱。有些放水口两侧没有块石或混凝土块护坡。

2)渠下涵横穿渠道,因建设时受材料、资金等各种影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直接威胁总干渠道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渠系因设计时不合理,建设初期资金不足,大部分配套不完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有些渠道已经无法通水。

4)灌溉渠道大部分是沿地形开挖而成,多为自流灌溉农田。渠道普遍没有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漏水量大,加上农田灌溉用水多采取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边坡塌方沉陷较多,使渠道淤塞严重,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低。

1.2 工程管理方面

1.2.1 管理机制陈旧

传统灌区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即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因为水利工作条件艰苦,工资收入低,待遇不高,基层管理人员少,人员只能管理到放水口,对渠道(斗、农、毛渠)已经无法在进行管理。传统的灌区工程管理还存在着重大修,轻检查养护。现代灌区工程管理,必须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展望灌区未来工作发展点,重新制定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标准,从而逐步实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

1.2.2 经营机制不活

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水费多由政府代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灌区工程管理单位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用水对象由原来的农村集体变成了单个农户,灌区的运行管理维护费用一部分由财政拨付,另一部分要靠自收水费来维持。要向习惯于无偿供水的农户收取水费和派工维护工程变得非常困难,这使得一部分灌区的运行管理更加困难,人员工资更难增长。田间渠道更易遭受人为破坏,难以发挥灌区应有的工程效益。

1.2.3 工程管理信息不畅通

目前全国各灌区涵闸主要依靠人工观测、记录水情,测量方法落后,信息精度差,不能及时有效传达上级主管部门,使灌区计划用水和计量用水等科学管理方法难以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措施难以推广。

1.3 灌区的对外交通和通讯方面

灌区因主要服务于农业,所以大部分远离交通干线,渠堤道路没有等级、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多为临时道路,遇到下雨也是路面泥泞,车辆无法通行。灌区总干如果出现险情,容易贻误抢险时间和影响抢险物资运输,将产生严重后果。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加大了对全国各大灌区的节水改造和除险加固。作为各灌区的管理单位,要利用这难得的机遇,主动争取中央和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对灌区进行改造。同时,要让地方政府支持灌区工作和未来发展,加快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多种经营,增强单位经济实力,吸引人才,制定人才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解决灌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搞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完善配套和节水改造

2.1.1 灌区的完善配套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灌区要合理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放水涵以下渠道的节水改造,既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农业生产产值,改善管理单位和农民群众关系,增强农民协助管理意识,也能使灌区的用水服务做得更好。

2.1.2 关于水工建筑物的问题

对建筑物出现险情的要及时报审,简化审批程序,及时翻建。

2.1.3 渠堤的防渗加固

注意检查背水坡的渗漏、散浸,并进行记录;对高切岭段的滑坡,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观测。针对产生原因按“上部减载、下部压重”和“应水坡防渗,背水坡导渗”等原则进行处理。

2.1.4 灌溉渠道防渗处理

主、支灌溉渠道一般应进行渠道硬化,加强防渗,以减少灌溉用水时的水量损失、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缩短放水时间及节约水量来确保灌区用水。目前灌溉渠道防渗可以通过中央政府、水管单位投资和灌区受益农户投工投劳来完成。

2.2 强化灌区工程管理,完善管理条例,明确岗位责任

在管理上要学习和探索,在吸收和消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要探索自身的管理模式,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完善先进的管理体制。大力推广和成立用水协会,让用水户参与管理。明确工管单位的领导职责,增强管理意识,完善各项工程管理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在灌区能落到实处。

2.3 优质服务灌区,审查灌溉面积,为水费自收做好铺垫

对现有灌溉面积结合实际灌溉重新核实登记注册,并履行法定手续,作为今后征收水费的依据。对用水的以村为单位,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所有用水户必须在申请上签字,作为今后交水费的凭证。

用水户是灌区的主人,服务能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水费收取的难易程度。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对用水户的优质服务,深入调查输水中的问题,掌握灌区水情,保证灌溉时能及时用上水。在提高用水服务的同时,积极宣传水资源的科学调度才能保证群众用水,能有效地增强群众对水费缴纳的认识,提高水费的收缴率。

2.4 灌区工程管理信息要自动化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种实施监控、远程遥控等自动化系统正逐步取代人工操作,现在有闸门等机电设备的自动启闭系统、水情水量监测系统、水质污染监测系统等先进管理自动化系统,灌区需根据自身情况,联系科研院所,开发适合灌区的计量、统计软件来改善灌区管理面貌。

2.5 完善灌区道路

灌区道路是进出的唯一通道。所以,工管单位要积极联系地方政府,或利用灌区建设节余资金,逐步改善道路条件。

2.6 水管单位要发展多种经营

根据灌区工程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要发展适合经济产业,灌区不能单一依赖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来维持,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一般有条件的可建设乡(镇)供水项目,解决乡(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也可利用渠道的水头落差进行引水发电,建设相应规模的小水电站,与当地电网并网供电。

在灌区沿线较适合发展要种植经济果树、速生丰产经济林等。同时,灌区可以利用周边淹没区和交通便利优势,在不影响水质的前提下,进行养鱼和提供场地租赁,发展农家乐项目等。

灌区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多是可以慢慢改进和解决的,而工程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和急需解决的。工程管理、交通和通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重要,这些问题之间互相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除灌区工程管理单位外,更需要地方政府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能使全国各灌区,特别是数目众多的中小型灌区,更好地服务于民,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1]蒋心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5.

[2]崔虎平,冯联宏.壁头灌区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山西水利,2005(02):55.

[3]贾志刚.太谷县郭堡水库灌区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水利,2004(01):38-40.

猜你喜欢

水费用水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没付水费
渠道
一次性用水
昭平台灌区实行农业水费包干的探索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
沟通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