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0年珲春事件论析

2011-08-15袁灿兴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珲春延边日军

袁灿兴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江苏 无锡 214153)

1920年珲春事件论析

袁灿兴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江苏 无锡 214153)

考查了1920年10月发生的珲春事件的史料,并根据事件发生后,日本立即出兵延边一带,对韩国独立军进行扫荡,杀戮在华朝鲜民众的史实资料,揭示了日本人一手制造珲春事件的真实历史背景。

间岛条约;珲春事件;马匪;李范

一、珲春事件的历史背景

珲春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被山带河,四塞为国,形胜必争之地,东方霸国之故墟。”[1]221其东南与俄罗斯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邻,从珲春南部的防川沿图们江而下,便可进入日本海,而图们江乃是中国从陆路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珲春早早地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1904年12月,日本内阁制定了出兵中国延吉地区的计划,并拟定了间岛(珲春所处的延边地区,朝鲜人称之为“间岛”,主要包括吉林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督办厅”和“宪兵队”的编制[2]78-79。日俄战争后,日本吞并朝鲜,蓄谋侵占中国东北,于1907年派兵占领间岛,强行设立军政机构。同年9月,“日本朝鲜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在延边地区龙井村非法成立,该派出所在延边地区非法建立区、社、村行政机构,并在各重要地区设立14个日本宪兵分遣所,附以韩国警察,武装人数达270人[2]84。

日本的侵略行径,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烈反对,经过两年多交涉,日军不得不将军队撤走,但日本仍然取得了一定的利益,这就是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两国签订的《中日图们江满韩界务条款》(《间岛协约》)。在条约中,日本承认间岛为中国领土,但日本享有在该地开商埠、设领事等特权;中国则允许朝鲜民众在此处居住,从事开垦耕作[3]。

自1905年11月“乙巳保护条约”与1910年8月的“日韩合并条约”被迫签定后,朝鲜完全沦为日本独占殖民地,越来越多的朝鲜人避居该地,20世纪20年代延边地区的朝鲜人数竟达二十五六万之多。而珲春城内,则出现中、朝、日三族共居的局面。“珲春至今日中国人八百户,人口三千五百人。朝鲜人六十户,合二百五十人。日本人三十户,合一百三十人。”[4]2

1917年欧洲和会主张民族自决,受此影响,在朝鲜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三一运动”。日本对此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三一运动”持续将近八个月,被杀害者达四万余人。“三一运动”失败后,大批朝鲜流亡者潜匿至中朝俄三国边境地区,而尤以吉林省延边一带为多。

怀抱复国理想的朝鲜志士,组织成“韩国独立军”,在中朝俄三国边境的深山密林里开展武装斗争,“到1920年夏,延边已有十余支规模较大、武器较全的反日武装队伍,共有队员二千九百多人,拥有步枪二千六百余枝,机关枪九挺和其他一些武器。仅1920年,各地反日部队在中朝边境同日本军警交战过1 651次。”[5]75韩国独立军被日本侵略者视为“心腹之患”,急欲除之而后快。而“珲春地方,日人得之,可以断高丽与俄国过激派之联络,又可藉为发展满蒙与西比利斯(西伯利亚)势力之根据,不过无机可乘,只得黯然发展。”[6]日本所等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1920年10月2日凌晨,有数百人突入珲春城内,打死日本人十余名,打伤十余名,并焚烧日本领事馆及日本人居住地,史称“珲春事件”。

二、事件中的马匪

事件发生后,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员前往调查,认为此次事件以朝鲜人为主,并结合了部分俄国人与中国马贼。“民国九年十月二日,韩国独立党人,由俄境双城子方面同俄匪、马贼等约三百余人潜入珲春。”[7]106-107“有多数韩、俄国过激派党,马贼等集成大队,来袭珲春。”[8]日本自然不会放过此次机会,日本外务书布告中认为:“有多数韩,俄国过激派党、马贼及中国官兵服式之华人等集成大队,来袭珲春。”[7]277进而日本指责中国军队守土不力,对韩国独立军采取放纵态度,并指控相当部分中国军人卷入珲春事件:“从暴徒遗弃之物推测之,则足以证明有吉林工兵之逃兵,混杂其中。”[9]

但诡异的是,调查却显示来犯者“其所用枪械,均系日本最新出品。”[10]“据报此次窜扰珲春之匪所用枪支,系日本式。”[11]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此次事件乃是日本人收买马匪,自导自演的苦肉计,以为日本进兵延边创造契机。时评说道:“此次事件,日本不但不恨胡匪,且当深向胡匪道谢者也。”[12]马匪、韩党、俄人、中国军人、日式枪械,扑朔迷离的珲春事件,其背后真相到底为何?如果结合历史,将整个珲春事件前后所发生的各类事情串联起来,事件之主谋与真相,即一目了然。

早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收买各路东北马匪,去打击俄军军事设施、补给线。这些为日本军队所收买的马匪,日本称之为“大东亚义勇军”。清末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时,对日军与马匪勾结亦有警惕:“报告有云,日人勾通马贼,私运军火。到防后虽未查有确据,然日人必出之手段,不可不为预防范,以消此隐患。日夕筹思,竭力预防,深恐贼势稍炽,遗外人以口实。”[1]443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对东北马匪,日本仍一直予以收买扶持,作为实现其扩张野心的棋子。故当时人说道:“东省马贼,虽为中国人,而实为日本所养育,早成为公然之秘密。”[7]106-107

珲春事件发生之前,据当时电讯,靠近珲春的东宁一带,“九月二十六日,有日本陆军三十七人,排长一人,坐马车五辆来县。”[13]“日本陆军三十七名,无故来宁,欲在县驻防,强索房屋居住,被警察所拒,又声称往老黑山调查韩民。小住一夜,即拔队前往老黑山。该县派保卫团及陆军护送。至北河沿,突大股胡匪与日军接洽,形状诡异。日军即以其车上所载之四方木箱二十余个,尽行交与匪徒。”[14]而在九月底,“由匪首镇东、镇中华率领的土匪四百余人,从老黑山出发。马匪于九月三十日,在大荒沟袭击当地驻军一个排(地方工兵第四中队)。当时,由于陆军毫无防备,被马贼打得狼狈不堪。结果,不但他们武器被抢劫一空,还被绑架了二十余名士兵,其余的都逃到珲春县城去了。”[15]599月下旬,日本兵运送军火给马匪;九月底中国军队遇袭;10月2日,珲春遭遇夹杂身着中国士兵军服,并遗留下中国军队武器的马匪袭击。整起事件,谁是主谋,此时已经清晰。但此中也有个疑问,即日本果然舍得以牺牲本国人生命为代价,而获得进军延边的机会吗?

一名当时在珲春的外国传教士(近代在延边朝鲜族中进行传教活动的主要基督教派别有:英国圣公会,美国长老会、监理会、浸礼会,以及加拿大长老会等)事后描述道:“攻珲春之盗军,实为中国人,俱系日本人将以训练,供给军械,并维持其费用。日人雇佣之盗党,到达珲春时,适遇真正胡匪一大队。此队胡匪不愿为日人效力,而恰欲抢劫珲春。两方经再三商议后,乃决定日人之雇佣军攻击日人防守之城门,胡匪攻击华军防守之城门,双方同时进攻。在日军防守之城门,仅放数枪弹,日兵即许彼之同盟盗军入城,不复抵抗。在另一门之华军,则奋勇抵抗,将胡匪逐走。始知盗军已入城大劫,一切在盗军控制之下,乃不再抵御。盗匪抢劫之中,并攻劫日本领事馆(并未杀人)。抢劫既罢,两盗又合而协商,其中一党决计并不为日人所用,当遇日兵,极力与之为难。”[16]这个记述,可以廓清疑问,即日本人只准备行嫁祸之计,而并不准备施牺牲本国人民生命之苦肉计。但又有新的疑问出现,如果杀日本人的乃是仇日的中国马贼,那么为何此次事件的调查报告,乃至当时的舆论,都将韩国在华独立军认定为事件的主要发动者呢?事件中的俄人到底存在与否?

三、韩党与俄人

珲春事件最后的疑问,则是“俄人”了。“据闻匪类中有俄人踪迹,因此各类猜测,纷沓四起。”[18]韩人得俄红党援助军火,乃率同俄匪马贼,约三百余人,由俄东海滨省之源渠河,乘夜潜入我国珲春境。”[19]242“韩党大都由俄境内源渠河退却,均隶俄籍,并系赤化。”[20]十月革命后,苏俄制定了推动东方各国革命,解放被压迫民族的“东方战略”,这自然吸引了各被压迫民族的注意力。1918年,朝鲜民族主义者就与苏维埃俄国有了接触。1919年4月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在寻求西方各国支持的同时,也积极向苏俄寻求援助。1920年5月,韩国临时政府派代表韩馨权赴莫斯科,请求苏俄援助在上海的韩国临时政府。苏俄政府对此表现出最大热诚,答应给上海的韩国临时政府提供200万卢布的援助,并预先支付给韩馨权60万卢布。同年7月,代表韩国临时政府于苏俄政府签订两国同盟条约,条约中苏联承诺支持韩国临时政府为谋取韩国独立而进行的斗争,并允许韩国临时政府在西伯利亚培养和驻屯军队,并为之提供武器[21]。

珲春事件发生后,当时舆论将受到苏联支持的韩国独立军,视作珲春事件的主导者,自然会平添“俄人”夹杂其中的念头。在十月底延边五县来电中,则称:“珲春肇事者,并无俄过激派。”[22]

此时,珲春事件的参与者及事件过程可谓一目了然:被日本收买的马匪,准备侵袭珲春,但消息却被与韩国独立军有联系的反日中国马贼知悉。于是反日马贼(混有便衣的韩国光复军)也出动,与被日本收买的马匪一起袭击珲春。进城之后,被日本收买的马匪,在栽赃中国军队之外,不忘劫掠,“肆行焚掠,饱掠之后,绑去中国肉票二百余名。”[23]反日的中国马贼,则袭击日本领事馆,杀死日本人十余名。夹杂于马贼中的韩国独立军,则主要负责营救被关押于狱中的韩国反日志士。至于让当时舆论猜测不已的“俄人”,在此次事件中则不存在。

四、珲春事件的处理

日本以珲春事件为借口,无视中国主权,于10月5日派兵经朝鲜进入中国,占领珲春城及附近各县。日军侵入中国境内后,对在华的20余万朝鲜居民与学校教会,进行严格检查,凡查出与独立军有嫌疑者,则整个村落遭受杀戮。据朝鲜教徒安昌浩控诉:“此次日军焚毁韩人家宅一千余户,烧毁教会学校二十一处,学校七处,残杀教徒二千一百余名,华人二百余名。”[24]298据当时在珲春的加拿大传教士马丁的报告,仅10月31日一天,日军就烧毁龙井长岩洞附近36个村庄,“有一村中,共杀死居民一百四十五人。”[25]日本出兵围剿韩国独立军,却损失颇大,“本月初在珲春东边三道沟地方,与韩党激战一场,大为不利。又延吉汪清等县,如大坝子等处,日军大举围剿,亦损失不少。”[26]在这样的形式下,日本改变策略,从强攻政策改为软化手段。“最近威胁利诱韩人在华有声望者,联络韩人,组成团体,名为自卫团。团有团长,主持全团事务,对日官有报告之义务。”[27]

在武力围剿的同时,日本加大压力,催促亲日的张作霖出兵会剿韩国独立军,并通过外交途径,逼迫北京政府允许其出兵延吉,以会同中国剿灭韩国独立军。北京政府表示中国已经派出军队保护日侨,日本毋需出兵。对日军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中国,并进驻延边各县,北京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驻日公使胡维德,外交部长颜惠庆,屡与日本方面交涉,表示中国政府不承认日本有自由出兵之权。日军的进入与大肆杀戮,就连亲日的张作霖也无法接受。张作霖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本提出抗议,表示在中国领土上的韩国独立军只能靠中国自己来处理。

在外交交涉的同时,奉天吉林两省也加派重兵至延吉各县,驱逐韩国独立军,以免落下口实。进而以中国军队可以维持秩序,保护日侨为理由,要求日本撤兵。而韩国独立军方面,为了不给中方造成麻烦,决定将军队迁向深山老林。1921年2月,经远东共和国(1920年4月6日,苏俄在位于俄国远东和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成立远东共和国,以在苏联与被日本占领的海参崴等地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1922年11月5日,当日本从海参崴撤退后,远东共和国即并入苏联)许诺,韩国独立军进入西伯利亚南部休整,各派军队统一整编为高丽革命军,仍在中、韩、俄边境地区进行反日斗争。1920年末,在北京政府一再交涉下,日本虽答应撤兵,却坚决不肯撤除非法设置的日本警察署。“据目观者之报告,侵入间岛之日军,其司令部已撤至图们江朝鲜境内。日兵现方陆续退出,大约年前可以撤完。惟留军警千人,驻于新近所造成之兵营内,日使署称,依照治外法权,日领署得留警察,以管束在华人民。”[28]日本明为驻扎警察,实为派遣军事联络员,并分别驻在珲春、六道沟、头道沟等要害地,使该地区处在日本警察的监视和管辖之下,使中国延边地区随时面临日本军事干涉的危险,也为未来的进一步侵略埋下了伏笔。

珲春事件只是日本长期图谋侵略中国策划中的一个引子,在以后的历史中,并不鲜见珲春事件中日本嫁祸于中国的手法。在“柳条湖事件”“藏本英明事件”“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中,日本挑起事端的手法均如出一辙。伴随着一次次的事端,日本走上了对华全面战争的道路。

[1]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一[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2] 日本外交文书:第40卷:第2册[M].日本外务省,1960.

[3] 沈云龙.宣统条约[M]∥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4] 珲春地理谈[N].民国日报,1920-10-18(3).

[5] 付百臣,刘信君.吉林建省百年纪事:1907-2007[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75.

[6] 珲春事件之京讯[N].申报,1920-10-11(6).

[7] 陈博文.中日外交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9.

[8] 刘彦.中国近时外交史[M]∥沈云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9] 日人口中之珲春事变[N].民国日报,1920-10-11(3).

[10] 珲春交涉日益危险[N].大公报,1920-10-22(2).

[11] 珲春共同剿匪之交涉[N].申报,1920-10-17(7).

[12] 胡匪之东道主日人[N].大公报,1920-10-25(3).

[13] 吉林日军强索房屋[N].民国日报,1920-10-5(6).

[14] 日军接济胡匪军火[N].民国日报,1920-10-6(3).

[15] 政协珲春文史资料委员会.珲春文史资料:第2辑[M].1985.

[16] 日人故酿珲春大劫案[N].民国日报,1920-11-6(3).

[18] 珲春事件注意调查韩党与过激派[N].申报,1920-10-11(6).

[19] 谢彬.国防与外交[M].上海:中华书局,1932:242.

[20] 韩人袭击珲春日领署[N].民国日报,1920-10-8(3).

[21] 李聪石.朝鲜民族主义政治[J].史林,1992(2):84.

[22] 珲春肇事并无韩党[N].申报,1920-10-29(6).

[23] 胡匪猖獗续闻[N].申报,1920-10-13(7).

[24] 刘彦.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M]∥沈云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25] 日人惨杀韩人之报告书[N].申报,1920-12-9(6).

[26] 日本决议撤兵后之延边[N].申报,1920-11-30(6).

[27] 延珲日军撤退与中国军队之情形[N].申报,1920-12-9(6).

[28] 日本在延边之撤兵与设警[N].申报,1920-12-22(6).

On Hun Chun Event in 1920

YUAN Canxing
(Department of Tourism,Wuxi City College,Wuxi 214153,China)

The historical data of Hun Chun Event is examined,which occurred in October 1920.The fact that Japanese created Hun Chun Event could be revealed,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that,Japan sent troops to the area of Yanbian right after the event,raided Korean Independence Army and killed Korean people in China.

Jiandao Treaty;Hun Chun Event;bandit;Li Fanshi

K 258.9

A

2010-12-19

袁灿兴(1979-),男,江苏靖江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1008-9225(2011)03-0036-04

【责任编辑:王立欣】

猜你喜欢

珲春延边日军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之户口册浅析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
日军密码四次落入美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