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2011-08-15许文华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节水用水灌溉

许文华

(新疆喀什农三师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喀什844000)

1 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经过对当前灌溉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分析,在此将节水灌溉技术整理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1)灌区分析评价技术,这是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重要的前期性研究工作。其内容主要是调查分析现状灌排设施,作经验总结,并找准问题。在提出灌区节水改造的目标、管理体制、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及经济技术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等变化趋势。

2)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将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高新技术如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从而对土壤和作物的水分能适时地检测,这样就能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施水,最终实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引进变频调速技术,即变频恒压节水灌溉自动控制装置,其与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联网,形成目前我国较高标准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网络,有效增加控制滴灌面积。此外其优点不仅满足滴灌和微喷灌的需求,又极大简化了灌溉管理,这都是由于其使一条供水管网能够在不同时间段提供两种工作压力。

4)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的应用,即应用了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从而收集有关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再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就可给作物按其需水要求进行施水,最终达到尽可能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

5)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该技术的出发点是作物生理角度,具体是通过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以锻炼作物亏水能力,使其品质有所改善,同时上部要控制旺长,即达到矮化密植,有效提高节水及增产。

6)信息技术,这与传统的自动化技术有所区别,即它不仅采集数据和执行指令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共享信息的特点。由上述可见,灌区节水改造的信息技术涉及面将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化发展需求越来越广泛,如将涉及信息网络、信息仓库、信息决策、信息服务等广泛的领域,但也要注意只有当信息技术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领域,传统灌排工程系统的作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2 发展节水灌溉的7点建议

具体建议为:

2.1 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意识

首先应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短缺。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同时保持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灌溉就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为此,加大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更关注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2 要充分利用降雨资源

水资源总源来自天然降水,其产生地表径流,入渗地下形成地下水和土壤水。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资源,我们应合理调控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水,这也是发展节水灌溉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实践的具体做法有4点:

1)建水窖等集雨设施,这适用于水资源缺乏的山丘地区,这样不仅发展节水灌溉,也解决人畜用水。

2)发展早地农业技术和农艺技术,如修筑水平梯田、深耕松土等,从而达到土壤保水能力和提高降水的入渗能力。

3)在平原井灌区地下水主要靠降雨入渗补给及在河道修建节制闸拦蓄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以防止地下水超采、引发环境地质灾害,同时在田间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即将非工程的和工程的节水措施结合,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降雨资源。

4)在地表水资源不足的渠灌区采取井渠结合的方式,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度,联合运用。

2.3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即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技术

虽然当前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其优缺点也有所不同,其各项技术在投资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一定有差异,有的甚至相差很大。因此,选择节水灌溉时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掌握当地各方面的条件及地质特点的前提下,再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

2.4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应综合应用

由于各项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采取综合性节水措施是很重要的,也很必要。且实践表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综合应用,其节水增产效果十分突出。此外,适度发展微灌和喷灌,支持种植结构调整,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从而促进现代化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2.5 加强农艺措施的完善,这也是节水改造效益的一个关键环节

如展开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主的产业化发展,以平整土地为中心的坡地整治,以平衡施肥和施用抗旱剂为重点的化学调控,以选用抗旱品种为重点的生物节水,以秸秆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的覆盖保墒等措施。而这些措施都坚持一个原则,即灌区节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利用率。此外,对农艺措施的筛选和配套应提出指导性要求,在技术路线和方案上更是要强调农艺措施的作用。

2.6 要加强节水灌溉管理力度,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实行节水灌溉、提高农业效益

如理顺水价,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为了使供、用水者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适合当地改革供、用水管理体制。用法律手段解决流域或灌区内水量分配,同时也加强节水的宜传教育和对农民的培训,且强调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统一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简而言之,由于管理力度不强,灌溉渠道出现冒、跑、滴、漏现象比较突出。所以加强用水管理实行定额水价,提高管理水平显得越来越迫切,同时要建立比较完善合理的征收惩罚那些浪费灌溉用水的使用者。具体做法是核定不同地区及不同作物的灌溉定额,将水量定额化管理,同时实行低水价收费,而对于那些超定额用水的现象,就要提高水价标准。此外,也要重视建立有效科学实用的灌溉制度,即根据灌区作物的组成选取相应的比较合适的灌溉模式,从而整体上实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2.7 其他方面

如节水灌溉科学研究工作要加强,这是考虑到当前水资源供需状况越来越紧张以及节水灌溉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现状发展需要。此外,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适当发展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在日渐趋于成熟的科学技术的依托下,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将形成具一定规模的行业,从而为我国加工制造业增添一个亮点。政府部门对这方面应予以重视,并使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来引导。

3 结论

综上,节水灌溉技术形式并不少,但在选取节水灌溉技术时宜以某一种技术为主,其他技术为辅的形式为佳。同时选取技术的原则,应从经济投入少且节水效果比较好这两方面考虑,而最关键的是要加强节水宣传力度,树立起全民的节水观念,从而在多种途径上实现有效节水的目的。此外,由于我国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工程设施老化,又面临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灌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改造是发展必然趋势。

总之,各地在制定农业节水规划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从节约灌溉用水量和节约水资源量两个重点出发,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从而充分利用水资源量,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

[1]李桂芳,张建凤.谈发展节水灌溉型高效生态农业[J].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

[2]王秀琴,杨林平,李林燕.节水沟灌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0(5):88.94.

[3]胡锦钦.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探讨[J].珠江现代建设.2010(5):24-26.

猜你喜欢

节水用水灌溉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